APP下载

某配网倒杆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2015-12-12张京超

通信电源技术 2015年2期
关键词:防范措施

张京超

(常州供电公司,江苏 常州 213000)



某配网倒杆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张京超

(常州供电公司,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2012年8月,某单位在进行配电线路改造施工中,发生了一起倒杆事故,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根据现场调查出现的问题,深入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倒杆;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倒杆,毫无疑问属于性质严重的安全事故,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导致人员伤亡。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极力避免此类事故发生。但2012年8月,某单位在进行配电线路改造施工中,却发生了一起倒杆事故,造成的社会影响与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1 事故基本情况

1.1 事故发生的经过

2012年8月的一天,某单位进行10 kV花莲线改造施工。当天13时许,甲班组将花莲线16号杆更换为法兰杆后,交给乙班组进行16号杆新建配变支线施工(配变由新建支线供电;JKLYJ-70型导线,档距50 m)。乙班组在完成工作后撤离现场。现场工程情况如图1所示。

15时许,甲班组工作人员登上新16号杆进行主线路导线更换准备。此时,16号杆(旧导线此时已拆除)在新建支线导线水平拉力作用下倾斜并缓缓倒地;杆上人员及时撤离了电杆,避免了人身伤亡惨剧。

1.2 事故调查发现的问题

事故发生后,相关单位立刻开展了现场调查,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了追溯,发现问题如下:

(1)花莲线新16号杆(下称事故杆)连同基础一并倾倒,其基础在顶面以下1.2 m处断裂,钢筋扭曲变形。

(2)事故杆基础位于低洼暗塘处,土质松软,与设计图纸中的塑性粘土不符,基础周围回填土密实度不足。

图1 10kV花莲线路改造工程图

(3)事故杆基础是在雨天浇筑施工,且没有采取防雨、支撑等防护措施。

(4)基础养护时间不足,施工时混凝土强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5)新建支线在放线及紧线过程中没有按规范要求设置临时拉线。

2 事故原因分析

2.1 工程施工及管理问题

(1)工程前期查勘不到位。现场查勘没有认真调查了解工程地段的地质地形、水位环境等情况,直接将基础位置设在了低洼暗塘处,为倒杆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基坑开挖及混凝土浇筑过程管控缺失。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基础所在位置土质松软并有暗塘,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盲目施工。基础浇制时遇雨,但施工人员并未采取暂停施工、支撑坑壁、排除积水等措施,强行施工,导致混凝土受到雨水冲刷;并且坑壁塌方,致使基础在顶面以下1.2 m处形成混凝土与泥土的夹心层。

(3)基础养护期龄短,混凝土强度低。混凝土强度,取决于养护时的温度、湿度及期龄等条件。事故杆基础养护期只有4天,混凝土强度远未到达立杆及紧线施工的标准要求。

(4)基础回填土密实度不足。回填土没有分层夯实,密实度不足,导致事故杆受力后周围土体对基础的侧向压力严重偏低,抗倾覆力矩偏小,无法起到有效的稳固作用。

(5)工程质量把关验收形同虚设。工程管理人员没有尽到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对施工中存在的一系列违规问题视而不见,把关验收形同虚设,质量管控流于形式。

(6)支线施工对基础稳定造成影响。新建支接线路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规范要求在事故杆受力反方向设置临时拉线,事故杆基础在紧线施工中受到扰动,进一步加剧了基础的不稳定性。

2.2 现场地质条件影响

事故杆基础所在位置的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工程需要,也是造成此次倒杆的关键因素之一。

事故杆基础位于低洼暗塘处,土质松软,工程性质较差,基础底板下的土体不稳定,不具备作为持力层的条件,且电杆受力后基础四周土体所提供的抵抗力也不能满足基础倾覆稳定的要求。

此类条件情况下,受力后的基础能否保持稳定,需要更加深入的分析和验证。

2.3 基础倾覆稳定验算

为了进一步说明现场地质条件对基础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基础倾覆稳定的计算,来进一步进行验证:

根据事故杆的基础形式(如图2所示),按照无阶梯整体式基础来对其进行倾覆稳定验算。

基础极限倾覆力矩M可按下式计算:

m——土压力系数,kN/m3;

b——基础计算宽度(m),按b=ηd计算,d为基础直径,η为宽度增大系数;

h——基础埋深(m);

e——地基垂直反力Y的偏向距(m),近似取0.4d;

f——地基土与基础面的摩擦系数,取f=tgγ;γ

图2 电线杆基础形成图

为回填土的计算内摩阻角(°);

H——倾覆外力作用点到地面的距离(m);

K——基础倾覆稳定的设计安全系数;

F——作用于电杆上的倾覆外力(kN);

G——电杆、基础和导线的重量之和(kN);

[P]——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kN/m2)。

通过查询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得到上述公式中的各参数值,如表1所示。

表1 事故电杆相关参数

将表1中的参数值代入上述公式,结果如下:

θ2(=0.62)<1;0

但M(=139.47)

因此,即使没有恶劣天气影响、混凝土强度满足施工要求,该基础的极限倾覆力矩也不能满足杆塔受力后的倾覆稳定要求。

3 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1)完善规章制度,明确问题处理方式和流程。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全面梳理工程施工各个环节,完善符合生产实际的工程管理制度及作业流程,明确遇到各类问题的反馈渠道和处理方式,并开展全员培训,确保各类人员切实掌握、有效落实。

(2)严格过程控制,加强施工质量验收力度。施工管理人员要做好现场随工验收,特别要关注隐蔽工程的监督与验收,及时发现问题,坚决落实整改,把好工程质量关。同时,做好工程施工及验收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并保证真实性、有效性。

(3)加大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结合生产实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技能培训,逐步提高施工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人人“知规程、晓标准、懂技能”,彻底杜绝野蛮施工。

(4)深化思想教育,逐步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通过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员工的责任感,让广大员工认识到:员工与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作为企业一员,只有恪尽职守、尽职尽责,才能真正体现个人价值,才能为企业和个人创造最大利益。

(5)完善奖惩机制,加大安全质量考核力度。结合员工绩效考核,完善并严格落实执行工作奖惩机制,做到奖惩分明,让广大员工都能切实感受到其中的巨大差异,有效提高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4 结束语

事故发生后,责任单位对照问题,积极进行了落实整改,建立了施工过程管控的常态化管理及考核机制并严格落实执行,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总之,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是所有电建施工人员的共同目标和任务。但由于面对的地质地形、天气环境等条件不尽相同,可能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这就对施工单位的工程管理水平、施工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加强教育培训力度,完善并严格执行工程管理制度,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和员工综合素质,确保施工中的各种问题和缺陷能够被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和及时解决,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殿生.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2]刘树棠.输电杆塔结构及其基础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运营探讨

Reason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a Case of Transmission Pole Collapse

ZHANG Jing-chao

(Changzhou Power Supply Company, Changzhou 213000, China)

Abstract:In august, 2012, a case of transmission pole collapse occurred in reconstruc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by a company, which brought about great social impact and economic losses. According to problems found in field survey, further reason analysis is conducted and related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proposed.

Key words:pole collapse; reason analysis; preven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64(2015)02-0145-03

作者简介:张京超(1981-),男,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输配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4-12-1

猜你喜欢

防范措施
夏季开空调,怎样才能不生病?做好这些防范措施很重要
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
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措施探讨
浅谈食品安全监督抽样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
电梯常见事故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10kV配电变压器烧毁原因及防范措施
探析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措施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