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国宝同仁堂
2015-12-12
长篇连载:国宝同仁堂
同仁堂,老药铺-前门大街。
是安于把同仁堂典租给别人,安安稳稳地每天拿那五吊“字号钱”,还是奋发而起,把同仁堂重新夺回,使它再现辉煌?乐平泉毅然选择了后者,这是他多年的夙愿,他决不会放弃。可此时的乐平泉,财力物力都不济,要收回同仁堂,谈何容易!他反复思考,精心谋划,想出了一个办法……
其实,早在此之前,他已经在为收回同仁堂作准备了。当时,他虽然只是一个每天只收五千文钱的挂名铺东,但是在同仁堂的承办者遇到困难时,他仍会挺身而出。
道光十六年、十七年,他和张大镛两次出面,向朝廷申请借银两,增药价,其实都是从长远计宜,为的是保住同仁堂和同仁堂“供奉御药”的资格,也为以后收回同仁堂打下基础。否则,店铺已是他人经营,亏多赚少,于他又有何干?
那个“同仁堂供奉御药二百年”的折子也是在这个时候上的。他在那里说的“同仁堂供奉御药二百年”,很可能指的是乐家开店的历史,那时虽然同仁堂尚未开业,但乐家已经开设了万全堂或是其它药铺,而且很可能已经成了实力雄厚、影响很大的著名药商,并且向宫廷供奉过药味。否则就难以解释乐显扬辞世至同仁堂于康熙壬午年(1702年)开张的十四年间,乐家以何为业,以何谋生?又从哪里来的雄厚资本,能够在大栅栏和崇文门两处繁华之地同时经营同仁堂和万全堂?当然,这些还是推论。但是这次请调药价获得了“恩准”,似乎朝廷也承认乐平泉“同仁堂供奉御药二百年”的说法。
乐平泉虽然志在收回同仁堂的经营权,但是在力量不济的时候,他又实事求是,仍将同仁堂典租给外姓经营,既不关门大吉,也不强撑门面,同时又积极蓄积力量。他用什么妙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呢?
道光十七年(1837年),乐平泉开了一家叫“广仁堂”的药室,开业那天虽然没有大事声张,但毕竟是乐家的买卖,仍然有许多客人登门道贺。这些客人们虽然在送的贺幛上都写着“财源茂盛”“富达三江”等等吉利话,嘴上讲的也都是“恭喜发财”“开张大吉”之类的客套话,可是看了广仁堂的店面,却在私下议论:“就这么大一点儿铺面,不是在井台上跑马吗?”
“谁说不是,可有什么法子?这位印川公要是有钱,早就把自己的老铺赎回去了,没钱就只能开这么一个药室了。”
“您说的是。可我就不明白了,既然没钱,干吗非要开这么个广仁堂呢?”
“嘿,照我看,这可是一步臭棋,非把最后一点儿银子都赔进去不可,老乐家一代不如一代喽!”
这些闲话,乐平泉不是没有听到,他只是淡淡笑笑,有人说他是漫不经心,可也有人说,他是胸有成竹。
那位承租同仁堂的董启泰看了既是欢喜,又是感叹。欢喜的是乐平泉开的竟是这样一个小药铺,对他这个顶着同仁堂金字招牌作买卖的大老板来说,根本构不成威胁。感叹的是,谁能想到,当年名声赫赫的同仁堂乐氏后代,竟会落到开小药铺谋生的境地。
可是没有多久,董启泰就发现这个“广仁堂”有点儿不一般。到那里买药的人越来越多,广仁堂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他越想越觉奇,越看越觉怪,这个挂名的同仁堂铺东到底有什么高招呢?
原来,这个小小的广仁堂药室,却不时推出各种各样的新药。如痧子药、平安丸、再造丸、七厘散等。董老板原以为自己租下了同仁堂,卖的又是同仁堂的药,谁能和他叫板?可是没有想到,乐平泉手中有两个宝贝,一个是同仁堂的店号和他这个铺东的身份,再有就是祖上传下来的配本《同仁堂乐氏世代祖传丸散下料配方》。此外,同仁堂在供奉御药期间得来的宫廷秘方,各类药书中的名方,还有民间的验方,又大大充实了这个配本的内容。乐平泉本人又深钻药学,有不少自己的心得和创见。因此,他配制出的新药,都承继了同仁堂传统药味“地道、有效”的特点,受到了顾客的欢迎。
又过了一段时间,董老板看到广仁堂的新药越来越多,什么普济丹、万应锭、固本膏、硇砂膏、返魂丹、宁坤丸、瓜子眼药等等,买卖也越做越红火,而自己的生意却越来越难做,便打起了算盘。
道光十九年(1837年)的一天,董启泰把乐平泉约来,客客气气地说:“您一边当着同仁堂的铺东,一边支应着广仁堂,多累得慌!我倒有个主意,准保让您又省心又赚钱。”
“您且慢,”乐平泉笑着说,“我猜猜您的主意如何?要是猜对了,省得您费口舌了;要是猜错了,您扣我的店号钱。”
董启泰说:“那好,您要是猜对了,我请您吃涮羊肉。”
乐平泉说:“您呀,是想让我把药拿到同仁堂来卖,对不对?”
董老板一听,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才哈哈大笑说:“得,这顿涮羊肉,我算是请定了。但不知您认可不认可我这主意?”
乐平泉说:“您开个价吧。”
“好,您是痛快人,我也就痛快说。您把药搁到同仁堂来卖,咱们四六分成,您四我六,如何?”
“那不行!我六你四,做药还有工本呢。我不能赔着卖。”
“得,就照您说的办。”其实董启泰本来就是漫天要价,他心里的底数是乐平泉分七,自己分三。
可董启泰又进了一步,“不过有一样,您那广仁堂可得歇业,不然咱们谁的买卖也不好做。”
“您客气。”乐平泉,“什么歇业,不就是关门了事吗?得,就依您!”
董启泰没有想到对方这么痛快,因为关了广仁堂,那可就挖了乐平泉的老根了。
“不过,我也有个条件。”乐平泉说,“药我可以拿到同仁堂卖,但是这些药必须由我做,您不能做。咱们每月初结账。”
董启泰转了半天眼珠子,琢磨乐平泉肚子里打的什么算盘。他想到,既然乐平泉答应关了广仁堂,那就成了没枝可倚的鸟,无水可藏的龙,再有什么花花点子,也下不了蛋,兴不起浪来了。那些药就让他乐平泉自己做去,反正他就好这个。再说,配本在他们老乐家手里,没有配本,谁想做也做不了。广仁堂的药拿到同仁堂来卖,自己是净赚,有何不可?于是便欣然同意。
董启泰和乐平泉终于达成协议,将广仁堂药室关闭,药品全部倒给同仁堂。董启泰与乐平泉订立的契约上载明:“广仁所存货物照行价作银均卖与同仁堂收用,其银一年内归还。所有广仁向有痧子药、平安丸、卧龙丹、再造丸、涌泉膏、普济丹、万应锭、固本膏、硇砂膏、返魂丹、宁坤丸、瓜子眼药、七厘散等,同众言明,由乐清安自行配合,交付同仁堂永远代卖。以上数药言明不许同仁堂自为添配,言明每月得价一千,交乐清安钱六百,于每月初归交清楚。”
兼并了广仁堂,董启泰挺得意,连走路都哼起了小曲,可他万万没想到,那竟是乐平泉为排除外股、收回同仁堂的第一个步骤。
广仁堂关张四年了,乐平泉在同仁堂寄卖的成药却越来越多,顾客都知道,乐平泉才是同仁堂传人,他的药地道,有效,因此特别好卖。加上董启泰确实也不善经营,随着时间推移,同仁堂积欠的债越来越多,董启泰实在无力支撑下去。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董启泰又一次主动约请乐平泉,经商议后,订立了一个新的协议,将同仁堂退还乐平泉,因为商界的风俗忌讳“退”字,便以“推”代替,因此这个协议名为《推还契约》。协议中写明:“除原亏银八万零五百四十两外,实新亏市平银三千八百五十六两三钱八分,今董启泰一时不能措偿,情愿立有亲笔欠票一张,交与原业主收存,以便将来陆续归还。”
意思是说,同仁堂典给董启泰时,就因为姓朱的和姓庆的经营不善,已经亏银八万零五百四十两。而董启泰在经营过程中,亏银三千八百五十六两三钱八分。现在董启泰一时无力偿还,情愿立下亲笔欠票,交给原业主乐平泉,以便将来陆续归还。
乐平泉的目的终于达到了。失去同仁堂经营权达九十年的乐家,终于又把同仁堂收回来了。同仁堂回归后,准备重张开业,乐家的亲朋好友知道了,都赶来祝贺。
有人提议:“这可是大喜事,咱们得搭台唱戏!”
也有人说:“办宴席!把那些个帮过咱们乐家的人都请来,一块儿高兴高兴,也谢谢人家。”
“要我说,那些跟咱们叫过板的,拆过台的,也可以请上几位,让他们看看咱们乐家如今东山再起了!”
可是乐平泉却沉思不语,药商张大镛就问:“大喜的日子,您还在想什么心事呢?”
乐平泉说:“您想过没有,当初姓朱的把同仁堂典去之后,开张时也是热热闹闹的,办得够排场,够气派。有人说,连前门楼子都打颤。可是后来怎么样呢?没多久就拉了一屁股两肋的债,连人都不知道躲到哪儿去了。那位姓庆的大爷更绝,开张之时不但要唱戏,要请名角,自个儿还粉墨登台,唱了段‘劝千岁杀字休出口’,底气足,韵味浓,赢了个满堂彩。结果呢?不到三年,买卖做赔了,到我这儿来退典的时候,为表示‘倒楣不倒架’,还要唱段“秦琼卖马”,可是才荒腔走板的唱了句‘好汉英雄困天堂’,就再也唱不下去了,眼泪珠子一串串地掉。姓张的和姓董的刚接过同仁堂的时候,不也是贺客如云吗?还有名人说,‘姓张的会作买卖,姓董的精通药材,可谓珠联璧合,前程似锦’,结果如何?因此我在想,不但咱们要把这同仁堂经营下去,不再转入他人之手,还得让子孙后代也知道创业艰难,守成不易。”
如何才能实现乐平泉的这个想法呢?最后,不知是谁出的主意,把乾隆三十年同仁堂继续典给外姓的合同,嘉庆年间多次续订的同仁堂出典的合同,还有乐平泉将同仁堂租典给朱姓的合同一并好好收藏,以警示后人。乐平泉采纳了这个建议,他郑重地把那些合同收藏了起来,以便后世从中汲取教训,了解前辈的不易。
乐平泉能够收回祖业,究竟靠的是什么?有人说他有靠山,有人说是他攻于心计,善用谋略。其实,他依据的只是一个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词汇——“创新”。
他是靠深入整理老配本,努力开发新药味,才积累起财富,打开了市场,扼制住对手。在办广仁堂时,生产的都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品种。他完全采用公平竞争的办法,而不是和同仁堂的承租者在同一品种上搞恶性竞争。他光明正大,不仅不搞阴谋诡计,而且在对手经营困难时,还会去拉一把。他两次和张大镛一起向朝廷争取增价,预付官银就是证明。他重视保护无形资产,因此,不论何人典租同仁堂,都必须用同仁堂的名号。他注重所有权的归属,即使是每天拿五吊钱,也要坚持保住同仁堂铺东的身份。因此,乐家才能东山再起,同仁堂才能持续发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