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绿化金东“盆景”变风景
2015-12-12撰文郑余良
□撰文//郑余良
平原绿化金东“盆景”变风景
□撰文//郑余良
金东区区域面积661.8平方公里,林业用地面积46.5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6.9%,是金华两个非林区县市之一,拥有“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苗木盆景之乡”等美誉。2015年,金东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建设目标,全面落实春季绿化造林和“四边”区域绿化彩化工作,以入城口、沿江公园、公路主干道绿化彩化提升为重点,全年完成5200亩平原绿化建设任务,累计完成平原绿化建设面积约2.27万亩,提前超额完成省定“十二五”期间的目标任务,区内平原林木覆盖率上升至26.86%。
提档增绿 大力建设精品城区
金东区认真落实省、市工作部署,按照“植树也是治水”的理念,结合实际提出“源头治污、河道清淤、岸坡绿化、生态修复”工作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植树绿堤,结合“五水共治”抓绿化。全区在强势推进畜禽养殖等污染源整治、全面清理河道的同时,结合中小河流治理、独流入海等工程项目对河道两岸实行岸坡绿化,新增河道沿线绿化1200余亩,河道堤岸绿化率达到90%以上。在最差河流孝顺溪沿岸广种桃树,建设成“百里桃花溪”,并在洞源水库库尾上游清淤堆砌,形成30亩的桃花岛;在最美河流东西溪两岸10余公里种植垂柳,打造桃花芬芳、杨柳依依、桃红柳绿之景。
以绿添姿,结合“美丽乡村”抓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金东区突出生态特色,做足绿色文章,牢牢抓住精品村、秀美村等村庄绿化率25%这一底线标准,种好“四片林”,着力打造点上有特色、线上有景色、处处皆绿色的美丽乡村景观带,2015年新增植树约20万株。与此同时,金东区绿化资源丰富,农民绿化意识较强,房前屋后空地见缝插绿。全区开展以“五美”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家庭”创建活动,将房前屋后绿化种植管护列入创建标准,2014年评选出首批示范户1400多户,营造了全民参与绿化的良好氛围。
承租造绿,结合苗木产业抓绿化。苗木产业是金东区农业的主导产业。近些年,通过举办中国苗交会、建设万亩盆景园等措施,积极扶持推动苗木产业健康发展。全区苗木种植面积约1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三分之一;从事苗木产业的农户约3万人,占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更营造了满眼绿色的城乡环境,成为金东区平原绿化的一大特色。同时,利用金东区苗木大户多的优势,将道路两边、集镇周边、高速互通等原应由政府负责绿化的连片较大留地出租给苗木大户用于种植。
植树造景,结合城市提档抓绿化。建设精品城区、提升城市品位关键在于保护生态环境。金东区按照“绿水新城”要求,大力打造绿化“公共产品”,对金东新城区艾青文化公园、施光南广场、建筑艺术公园进行提档增绿。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面积300多亩的满塘湖公园,打造四季花海;投资1500多万元新建面积135亩的丽泽公园,连片种植百亩樱花林。对城市一些重要的区块,不盲目用于商住出让,而是结合实际用于城市绿化,促进城市品位提升。
扩面提质 积极营造美丽金东
按照“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要求,自2014年以来金东区创新举措,加快转型,扩面提质,积极抓好平原绿化彩化这项民心工程。
全面推进平原绿化彩化建设。紧密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环境卫生整治三大行动,科学、全面、系统推进平原绿化彩化,完成河道沿岸绿化500亩,“三改一拆”拆后复绿300亩。
加快苗木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做好苗木产业特色优势文章,抓好锦林佛手文化园、万亩盆景园、澧浦房车露营地等一批林旅融合项目,促进苗木产业由单一的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融合转变。2014年成功创建锦林佛手文化园国家4A级景区,寨春休闲观光园国家3A级景区,2015年将继续完成1个4A级和1个3A级国家旅游景区的创建。
提升城乡绿化彩化水平。按照植树造景要求,坚持绿化彩化并举,因地制宜开展城市公园绿化提档,大力推进森林村庄、森林城镇创建,扎实抓好重点建设工程、工业园区道路、改田造地以及高速、高铁沿线绿化。2015年完成孝顺镇、岭下镇2个省级森林城镇和31个市级以上森林村庄创建,建区以来累计创建省级森林城镇5个,市级以上森林村庄226个。
(作者系金华市金东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