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秋家宴:美食里的“文化望乡”

2015-12-11

齐鲁周刊 2015年38期
关键词:田螺大闸蟹月饼

中秋吃月饼,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之句,唐和五代时赏月的食品只见有“玩月羹”等。因全国各地的饮食习俗不同,中秋除了吃月饼还有其它美食,如江南一带的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上海人的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蟹宴的风雅与现实

中秋节,正是大闸蟹上市的时候,中国的古人就有在中秋吃蟹行酒令的传统。俗话有“西风响蟹脚痒”,说的就是每年立秋之后,螃蟹黄满膏肥,是最佳的品尝时机。

鲁迅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形状可怕,步伐怪异,还要钳人,开始吃蟹的人确实需要有些勇气。

但可以肯定地说,中华民族是较早懂得吃蟹的民族。《周礼》中载有“蟹胥”,据说就是一种螃蟹酱,可见早在二千多年前,螃蟹已作为食物出现在我们祖先的宴席上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介绍了腌制螃蟹的“藏蟹法”,把吃蟹的方法又提高了一步。后来陆龟蒙的《蟹志》、傅肱的《蟹谱》、高似孙的《蟹略》,都是有关蟹的专著,中国人对蟹的知识更丰富了。

说起“螃蟹宴”,一定会联想到《红楼梦》。书中史湘云在“藕香榭”大摆螃蟹宴的场景十分有趣,从持蟹赏花,以“菊”和“蟹”为题赛诗行酒令,到抹一脸的螃蟹黄子,从“毫端蕴秀临霜写,口吃噙香对月吟”,到“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尽管着墨不多,但也能看出食蟹对于当时的大户人家也是件乐事,中秋团圆热闹的气氛由此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今日的“蟹痴”依然以前人为榜样,像上海、香港这样的城市,甚至能够做到对蟹举城皆痴。上海人在吃食上一直追求精细、考究,请客吃饭时越是繁文缛节、讲求细节。越是显出主人家的诚意。张爱玲就曾说到她在杭州吃螃蟹面,只吃掉浇头(浇在菜肴上用来调味或点缀的汁儿,也指加在盛好的主食上的菜肴),把汤滗干就会放下筷子,虽然可能有人会觉得如此挑剔有点造孽和浪费,但不能否认的是,这正是上海才女的典型性吃法。

大闸蟹能作为海派文化的代表之一,除了其膏油甘香诱人外,就是它的食法冗长琐碎、精雕细琢。我们吃蟹的旅程却并非因此而一帆风顺,正如鲁迅小说《风波》里九斤老太所言:七斤不如九斤,六斤不如七斤,一代不如一代。当前我们遭遇的蟹危机。还真是应承了一千年前艾子的喟然长叹:“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作为食客大家,沈宏非曾简言蟹之味美:无非就是蟹膏、蟹黄所独有的质感以及从这种高度黏稠的质感中渗透出来的一派奇香。但即使是如他一样“神通广大”的“吃主儿”也免不了感慨:不知何时起,大闸蟹的个头一年大过一年,然而味道就是差一口气,“大闸蟹的‘蟹字已正式改写为雕谢的谢,泻药的泻,泄气的泄。谢谢你一家门的谢。”

月饼外的中秋雅事

“中秋佳节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每当风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际,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

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品味家的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而作为一种食品,称为“月饼”,则始见于南宋《武林旧事。蒸作饮食》。当时,杭州民间就有“以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日美点。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描述了宁国府操办中秋节的情景,颇有意趣。且看原文:“次日起来,就有人回西瓜月饼都全了,只待分派送人。贾珍吩咐佩凤道:‘你请你奶奶看着送罢,我还有别的事呢。佩凤答应去了,回了尤氏,尤氏只得一一分派遣人送去。”

此回写宁府因居丧守孝,不得过中秋节,所以贾珍率领全家,提前与妻妾在自家花园赏月之事。略过宁府过节期间的荒唐事不提,单说此回宁府在给各家亲朋送中秋礼品时,特意点明就有月饼。

我国月饼品种繁多,按产地分有:京式、广式、苏式、台式、滇式、港式、潮式、甚至日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昧、麻辣味等:从馅心讲,有莲蓉、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三大类。“年年中秋明月夜,岁岁月饼有不同”。近年来。新款式月饼层出不穷。以前在各地月饼中,以广式、苏式、京式最有名,但现在常听到的好像是港式、星巴克式、哈根达斯式。

不流行的不一定是因为不好被市场淘汰。美食家赵珩对广式月饼独霸天下有些不以为然,据他介绍,在四五十年前的北京,有种京式月饼和传说的“掉在地上砸个坑”的自来红月饼有天壤之别:“翻毛月饼是瑞芳斋最具代表性糕点,不止卖中秋一季。其大小如现在的玫瑰饼,周身通白,层层起酥,薄如粉笺,细如绵纸,从外到内可以完全剥离出来,松软无比。决无起酥不透的硬结。馅子是枣泥的,炒得丝毫没糊味儿,且甜淡相宜。”

但自从瑞芳斋在60年代歇业后,他最常吃的也是广式月饼了。每到中秋前夕,上海亲戚就给他家寄来杏花村的月饼,“杏花村的月饼皮薄馅大,也属广式月饼的路子,但用糖适度,甜而不腻”。

从桂花蜜酒到“瓜瓞延绵”:中秋美食“上位记”

如今人们过中秋,并不是月饼一枝独秀。“八月半吃南瓜”,江南各地过中秋节,有钱人家吃月饼,穷苦人家有吃南瓜的风俗。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脚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花,美丽、聪明、善良、勤劳。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年老多病,加上缺衣少食,病在床上,奄奄一患。那天八月十五,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个扁圆形野瓜。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香喷喷、甜滋滋,两老吃了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黄花姑娘就把瓜子种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发芽,长出许多圆圆的瓜来,因为这是从南山采来的,就叫南瓜。从此,每年八月十五那一天,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至于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据分析,螺肉营养丰富,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呢。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此外,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其实,中秋节最时令的吃食就是水果。赵珩说,“一定要吃石榴,这时石榴正好熟透了,石榴多子,在民间有多子多福的意思。还有西瓜,现在西瓜快下市了,但在以前都是农历六月底才上市,到中秋节吃正好。”据说,西瓜在祭月、拜月中的特殊含义有两方面。一是西瓜具有多子多福的象征意义。诗经《大雅·绵》里有这样的诗句:“绵绵瓜瓞,民之初生。”由此,后世文人便以“瓜瓞延绵”来形容家族兴旺,子孙繁衍不息。

猜你喜欢

田螺大闸蟹月饼
田螺姑娘的夏天
中秋节里吃月饼
月饼
阳澄湖大闸蟹的前世今生
一起来做月饼吧!
摸田螺
一根稻草
田螺
吃田螺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