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学生就业质量提升途径研究

2015-12-11李新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职业学校途径

李新红

摘要: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能否就好业、能否学以致用,不仅关系到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关系到职业学校能否实现其职业教育目标及社会对学校的认可。本文从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初衷出发,积极探索提升途径,以便提高初为社会人的毕业生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职业学校;就业质量;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028-02

从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的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699万人,到2014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人,毕业生的就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等的强烈关注。据统计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12年、2013年有关“就业”方面论文97000多,2014年截止到7月底已近40000论文。而其中有关就业质量的论文,2012—2013年每年为36000多,2014年截至目前为10000多。另在百度搜索引擎数据库中,关于就业的报道等资料2500多万条,其中关于就业质量的1500多万条。由此可见人们在关注就业的同时,对就业质量展开深入研究并对就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人们关注的高校毕业生外,全国同时每年有大量的职业学校学生走向社会,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动手能力强、就业岗位定位准确,他们广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笔者所在的学校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是一所以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为主的职业学校,其所采用的教学安排基本采用“4+1”模式,在四年在校学习过程中,会穿插大量的专业技能实训和适量的校外技能实训,历年来学校毕业生整体就业态势良好。下文对我校近两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

一、我校两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通过笔者所在团队对就业质量的研究,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如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要求的就业统计中,从2011年关注毕业生就业率到2013年关注毕业生就业率、对口率、签订合同人数、起薪、享有社会保险等方面;在教育部要求的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制度中,各所部属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中纷纷提到就业率、就业分布、就业单位性质等;在中国知网和百度等搜索引擎中大量文献也对就业质量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在大量资料的分析整理研究基础上,本文主要通过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对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按照江苏省教育厅就业统计口径,我校2013届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7.2%,年终就业率为99.2%,其中签约就业率96.8%(包括有17.3%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参加专接本或专转本学习;有0.8%的毕业生应征入伍)、灵活就业率2.4%;专业对口率为82.7%,全校5个系部10个专业统计数据显示,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排名前三个专业分别是工程地质勘查、旅游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就业地区分布主要在江苏,毕业生签约单位所在地区排名前三分别是南京、南通、苏州;毕业生月起薪点1650元,74.8%的毕业生月薪分布在2200~2500元,12.4%的毕业生月薪分布在2500~3000元,仅有4.3%的毕业生月薪在3000元以上;校企合作单位接收我校毕业生人数53.2%(其中深度合作企业接收毕业生数32.4%)。通过笔者所在团队设计的调查问卷,其中毕业生调查问卷反馈毕业生对工作薪酬、社会保障、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工作时间五个方面的满意度达到90.2%;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反馈对2013年新进我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通用技能三个方面的满意度达到87.3%;根据2013年招生就业处统计的数据,结合学校满意度中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自主创业率、稳定率、就业结构、合作企业接收学生比例六个二级指标进行分析,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达到97.9分。在2014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中截至目前,学生初次就业率为88.6%(包括有25.2%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参加专接本或专转本学习),灵活就业率4.6%(包括创业学生人数2人,占毕业生总数1.97%);毕业生月起薪点1800元,普遍月工资较2013年上涨200元左右;校企合作企业接收学生数较2013年基本持平,学生对其实习的单位认同感较2013年有所增强,如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经历实习后回到校企合作单位学生比例达到64.3%。从近两年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我校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目前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专业对口率保持在80%以上并每年有较小幅度提高;学生对工作岗位满意度,尤其是对工作时间、社会保障两个方面的要求及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时间基本为5*8双休;用人单位更愿意来我校招收毕业生,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学生入学时签订协议。总之,我校学生“出口旺”现象在同类职业学校中日益凸显。

二、提升学生就业质量途径探析

1.细化专业岗位定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每一个五年制高职专业岗位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在各个学校均有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其中对专业岗位进行了相应论述,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不断进行修订。如我校计算机专业,为了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生顺利走向就业单位,我们每年邀请南京华为等企业高管、南京信息等高职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明确将该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定为网络布线员、H3C网络设备调试员、LINUX系统配置员三个主要岗位,并让学生明确三者之间的梯度和收入差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了考虑学生毕业后1~2年工作提升变化,在研讨中我们嵌入第二岗位能力相关课程,如项目经理技术要求等。

2.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多种订单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名词一直是职业学校研究和讨论的热点,也正因为上述热点的存在,才导致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高并逐步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但随着应用型本科大学的转型、普通高校就业压力督促其关注学生技能带来的挑战,作为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应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出适合各个专业的订单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我校利用校友资源进一步拓宽了我校校企合作的面和度。在订单培养方面,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积极与南京维景等四星以上酒店、德高旅行社等签订不同层次的订单培养协议,其中与南京维景的订单协议是从第六学期结束后进行订单培养,而与南京水秀苑的订单协议是从新生入学开始进行培养,与德高旅行社的订单协议是放在第四学期开始进行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引入企业课程,让企业专家走进系部学生课堂,将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深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同时,让系部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提高其专业技能,使其能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并为其解决企业一线问题创造机会。通过企业与学校员工的流动,在2013年,我校商务管理系编写实用教材5本,2014年已编写教材2本,提高了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endprint

3.强化职前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普遍在15岁左右,其入学选择往往带有更多的麻木和随意性,其对所选专业未来走向及要求基本是一片空白。我校针对这种现象,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内,组织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合作企业高管、优秀毕业生进行专业及素养要求进行演讲,让学生明确“5年后企业要求我能做什么,怎么去做”。同时随着学生三年级学习结束后,学生年龄普遍在18岁左右,学生开始思考专业的合适性,这时我们积极开展学生就业倾向测试,通过就业倾向测试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和学生,并让就业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制定未来就业规划,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学习。在采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校内实训等手段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我校积极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月”、“大学生辩论赛”等活动,以便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展示、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4.完善就业课程体系,提升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我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对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并根据我校实际组织编写了《就业与创业指导》校本教材,同时积极推进SYB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另外学校系统建设就业创业指导活动体系,学校将活动纳入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竞赛、讲座、沙龙、文化节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自主就业创业指导活动,激发意识、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为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安排就业工作者参加校内外各种进修培训。就业工作者队伍实行专兼职结合、分层次培养的建设机制。学校还聘请大量兼职导师,并鼓励专业老师积极参与,提高就业创业指导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

5.做好毕业生跟踪服务工作。学校与各系部均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情况动态信息库》,细致开展“一对一”求职指导。同时系部实行每周学生就业汇报制度,及时通报未就业的学生名单,并安排专人负责与他们定期联系,督促帮助他们尽早落实就业单位。在毕业生离校后的半年内学校要求班主任持续保持与毕业生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尽可能为更换工作的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援助。

6.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培育毕业生就业市场。学校积极推进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系统,按时公布报送就业情况,分析就业动态与形势。利用手机机短信每周至少推送1~2次招聘信息给不同类型的毕业生,并积极利用学校电子大屏、招生就业网站等宣传媒介作用,及时将近期招聘会、宣讲会的信息提前发布给广大毕业生。

在2013年、2014年,我校及各系部充分利用区域、校友等资源,开展“大中小型”结合、“综合招聘、系部专场”结合的多元化校园招聘活动,每年学校大型就业专场4场,系部专场3月至5月每个系部每月2场左右,进校招聘用人单位数量、招聘会场次以及岗位需求和岗位质量进一步提高。

就业质量的提高需以就业率为前提,在职业学校高就业率的基础上,上文对就业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我校六个方面探索,但如何评判就业质量的提升与上述六个方面的关联度,需做进一步的探索,同时就业质量的提升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努力的结果,其需要学生、家庭、社会、用人单位等方面共同努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职业学校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让管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