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2015-12-11朱金芳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注意力学困生定理

朱金芳

学困生是指那些学习有障碍,行为习惯有问题的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为此,我们要深入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共性和个性,想方设法采取适当措施促其由学困生转化为优等生。

一、学困生的一般表现

1.对数学不感兴趣。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数学学习枯燥无味,加上学困生自身的因素,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解题过程没有步骤,学习没有目标,死读死记,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学困生由于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

2.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比如,自己作业没有完成,见别人玩就和别人一起玩了,今天的内容没学会,明天又学了新的知识。于是,没学会的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就成了数学学困生。

3.学习方法欠缺、学习效率低。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只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读书被动,阅读速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自觉性差。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导致成绩不高,学习效率低。

4.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依赖性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困生上课时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強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可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作业的难易程度要接近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在课堂上提一些适合学困生的简单问题,让他们主动参与回答,或平时的课堂板演也经常让学困生大显身手等,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勇气。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给更多的学困生机会,使他们因为参与而喜悦,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有信心。

3.注重对学困生进行情感教育。尽管是学困生,他们的情感也比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护,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只要教师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学困生也可以一步步转化为优秀的学生。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注意力学困生定理
J. Liouville定理
让注意力“飞”回来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三共定理”及其应用(上)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