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学科学课教学方式,增强实际应用性
2015-12-11吴晓肖
吴晓肖
摘 要:中学科学是中学生认识科学,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中学科学教学既要保证中学生为今后科学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所以中学科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创新科学教学方式的角度出发,增强科学教学的实用性。
关键词:中学科学;教学方式;应用性
中学科学课程作为中学生的一项基础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一方面,科学课程作为一项基础课程,需要通过提升教学质量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科学课程的课时较少,包含的实验和操作较多,为教师教学带来了更多挑战。所以创新教学方式是提升中学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制定教学学案,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中学生初步接触科学知识对学习的方法和方式都不能很好把握,教师应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学案,从而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结构。教学方案的制订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和实践性为教学目标编制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方案。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将编制好的学案发给学生,供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教学学案为主线,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学习主线和学习方法,从而实现对学习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导学作用。学案应将教师的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详细分配。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实践导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巡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计划。在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一定的掌握之后,教师要将相互联系的知识点进行串讲,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巩固学生知识,最后针对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根据学生不同的掌握水平、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学生的学习任务,学生应在教师课堂教学之前根据学案内容,明确学习内容,并完成自学任务,之后以小组研讨的方式将学习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将未解决的问题向老师提问,之后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整理,通过综合训练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学案的内容应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如:在进行惯性教学之前,可以布置以下教学内容:坐车的过程中,汽车开车和刹车,身体会有什么感觉?或者在不破坏鸡蛋的情况下,如何判断鸡蛋的生熟?气体压强教学布置的学案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小实验:在嘴边放一个小纸条,并在上方不断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通过类似的教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能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预习,同时也会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好奇心
中学阶段的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要保证学生对科学知识具有较好的掌握,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缺少实验环节,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学生不能够独立完成的实验。课堂实验对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强化课堂教学的实验环节。如在进行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课程教学时,在做实验之前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将三根相同大小的萝卜条分别放在清水、盐水和醋中,过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萝卜条的形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中一些学生说三根萝卜条都变大变硬了,还有学生说三根萝卜条都变小变软了。当学生的回答不一样,并求证答案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这项实验,通过学生亲自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得出结论之后教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萝卜条形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应组织小组讨论,之后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全班总结。总结之后教師真正引入知识点,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相应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分组时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情况下,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和学习积极性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的人数在2-3个左右,以免在讨论过程中出现学生不参与的情况。另外,小组成员的选择应有层次性,小组成员的知识具有互补性,从而能够保证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优势互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
三、高效练习方式,巩固学生学习质量
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点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题海战术不仅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消耗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练习的过程中,习题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遵循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方式,保证学生在做每道练习题的时候都能够有所收获。例如,在阿基米德原理这个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选择的例题应突出该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如例题:有一木块浮在水面上,其中木块进入水中的体积为80立方厘米,露在表面的体积为50立方厘米,问木块受到的浮力有多大?(这里g取10牛/千克)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题目中具有两个体积,采用哪个体积成为该问题的难点。通过教师对这一难点进行讲解,学生将会进一步理解“排开液体”这个概念。之后,可以将水改成煤油,这样通过统一题型的变换,从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此外,科学教学的知识点往往包含一些公式和定义,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水平。所以在习题练习之前应保证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熟练掌握。但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不仅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降低学习质量。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竞赛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课程的教学由于受到课时限制,不能够在课堂上将知识点进行全面讲解,要保证学生能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点,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如在凸透镜成像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在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可以发现u>2f和u<2f的成像规律。这时学生已经对该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掌握,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深化学习,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问凸透镜在u=2f时的成像,呈现什么样的规律。之后学生将针对问题,或者根据已经得到的理论进行推导,或者进行实际的实验测量。学生得到答案后,教师进一步讲解。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课外时间继续深化学习知识点。
中学阶段科学课程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实验的环节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和探索机会,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陈玲玉.浅谈实验教学在初中科学课程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