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2015-12-11吴江
吴江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作为改变学习方式的着眼点,帮助学生主动研讨知识。探究性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开动脑筋,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从根本上变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性;拓展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案时不应只直接以感知材料为出发点,而要把数学教材中的定理、公式、习题、例题等重新加以整合加工,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探究性学习可以改变学生呆板的学习方式
1.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数学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教材的辅助練习中提炼并选择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要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最有魅力的高中数学教学,并不是看数学老师讲得如何流畅、娴熟、华丽,而要看在设置探究的问题中是否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道探究题目出现,老师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进行分析,讲解解题的过程,这种方法既没有实用价值,又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那怎么办?老师应该诱导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学会观察、猜想、类比、实验操作,归纳出自己独到的想法、解法。教学中,要让学生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放手让他们分组讨论,大胆让学生去探索,从而使他们的眼、耳、嘴、脑、手运转起来,这样的课堂尽管磕磕绊绊,断断续续,但却高效。学生通过开动自己的脑筋,运用自己的思维解出答案,由于找到了规律,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二、采取灵活的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探究性学习特别注重的是过程,因此老师选择的探究性问题内容要体现技巧性、创造性、规律性、丰富性还有疑惑性;选择的探究手段要突出灵活性、多样性、趣味性。老师在问题探究时要把握好节奏,控制好时间,切忌为了赶进度,搞花架,走过场,表面热热闹闹,实则华而不实。在教学探究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进行审题,明确小组探究的任务,当班级学生大部分出现瓶颈的时候,老师可以适时用图像、直观教具,或者有针对性、启发性的引导,或者鼓励另辟蹊径,避免钻进死胡同,学生也许会灵魂开窍,起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作用。探究完毕,师生还要杀回马枪,反思回顾探究的思路、解题的过程、注意的核心环节,为挑战新的研究性问题提供成功的经验和方法。
三、探究性学习需要有宽松、民主的氛围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研究性问题要融入人文关怀,体现情感,要学会包容,这就需要老师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好让学生毫无顾虑,全身心快乐地投入到自主探究中去。老师在提问时眼光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习惯性只提尖子生中转移到后进生,让后进生也动起来,给他们有表现的机会、表现的舞台,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觉到在问题探究中有了自由的话语权,在同一地平线上,相信明天,相信未来。可能学困生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有时会与众不同,但老师千万不能嘲笑他,更不能讽刺挖苦他,对他们每取得一点进步,都不要吝啬表扬的话语,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多给他们一张亲切的笑脸、温暖的话语、鼓励的肢体语言,让他们体会在问题探究中自己是必不可少的一员,挖掘他们智商的潜能,使他们尝到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问题探究最大的收获。
四、问题探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
因为我们光凭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很难调动数学问题探究的兴趣,弄不好就成为学困生的催眠曲,所以我们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幻灯片等,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数学课堂,促进数学问题探究的具体化,多样化,从而达到一个“创景—激趣—探究—启发—探求”的教学互动过程。多媒体教学将画面、声音进行结合,可以非常容易地将耳朵、眼睛、脑袋等调动起来,显示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增强学生的创造力,进而促进高效课堂改革,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了数学探究优化教学。通过图文并茂,视听一体,改变了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更新颖、更生动、更快活。
总之,问题探究构建和谐的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带动学生思考,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沈海鹏.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在线,2009(01).
[2]朱宏辉.浅析高中生物学课外活动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J].考试周刊,2008(53).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