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下开展中学生物实验的几点体会

2015-12-11吴艺旺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教师引导激发学习兴趣心得体会

吴艺旺

摘 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摒弃以前机械教育的模式,选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持久学习动力的教学手段。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物实验;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心得体会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中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再加上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

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实验在中学阶段的开展情况不尽如人意,很多学校甚至教师自身也不是很重视。其实,只要大家细心点,简单的实验中也能让学生学到新知识。

学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节课后,几个学生在复习时,有人突发奇想,问道:“既然绿色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叶子的气孔来获取的,产生的氧气和水也要靠气孔来排出,那么气孔是不是在白天都开放呢?”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刻分成两派,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争执之下有学生就跑来要我做个裁决。我考慮了下,决定就以这个为契机,大家一起来做实验,看到底谁正确。就这样,实验开始准备了。首先是实验材料的选择。经过讨论,我们决定采用紫鸭趾草作为实验的观察材料。用紫鸭趾草作为材料有以下优点:紫鸭趾草的叶较厚,只需将叶片对折,很容易撕取一大块无色透明的表皮,制成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不规则的表皮细胞、半月形的保卫细胞都非常清晰,叶表皮细胞中有典型的气孔。而青菜、菠菜等植物叶片的表皮较难撕取,往往带有许多绿色的叶肉细胞,影响观察效果。

其次,确定实验步骤:1.取材。按照学生上课的作息时间在每天的9点30分、12点30分、16点30分这3个休息时间段内去采集材料制作临时装片。2.观察。将制作好的装片放在高倍镜下观察,清点视野内张开的气孔数和关闭的气孔数,然后将观察到的数目记在下方的表格内,最后将所得到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形后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持续了大概一个月,最后大家根据数据发现了这几个

现象:

(1)9点30分和16点30分张开的气孔数都少于12点30分;

(2)阴天或雨天时关闭的气孔数比张开的气孔数多。

分析后,我们的结论是光照的强弱对气孔开闭有影响,光照越强,气孔开放的数量越多,但是12点30分时仍然有气孔关

闭,这应该是由于蒸腾作用过强,植物为了防止水分过多的丧失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一个困扰学生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个实验给了我很多启发,在这里谈几点心得体会与同行共酌。

1.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以至于不论学校还是学生都将生物这门学科作为副科来看待,由于课时限制、实验仪器材料缺乏等诸多客观原因,导致教学方式单一,很多教师将许多需要学生操作的实验人为地省略或干脆当成演示实验,此种做法恰恰忘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倘若只是教师讲解实验要求,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就只能按步骤机械模仿,他们就失去了多思考、多锻炼的机会。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学生缺乏对实验目的的认识,思维僵化、按部就班,造成生物实验教学注重实验结果,忽视实验过程的局面,甚至实验教学常常流于形式,不但不能帮助学生获取和巩固生物学知识,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反,严重时会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感到索然无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认为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多组织学生成立类似兴趣小组的小团队,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既能锻炼动手能力又能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2.以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本为例,其中一共有48个实验(包括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如此多的实验该如何选择

呢?我认为,可以按照以下几点来操作:①除去考试要求学生掌握的实验(如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以外,与学生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实验应该多做,如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探究动物绕道取食,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生活常识。②可以在学习过的课本知识和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实验,如本文开头提到探究叶片的关闭和开启是否与阳光有关的实验,也可以在做完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这个实验后进行拓展,让学生解剖鲫鱼,观察记忆鲫鱼的内部器官,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③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如探究染发剂/洗涤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蚂蚁通讯方式,蜜蜂是怎样建房子的,模拟赤潮形成实验等,这类实验没有超过学生的理解程度,同时又能引起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还能在无形中让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现象,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是主导而是引导。教师要确保课堂教学的方向性,通过对探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和学生的每一项具体活动的细致观察,把学生个性化的发散性表现引导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上来,对于学生独特的实验操作、新观点、新思路,不宜过多地干涉,要加以保护,给学生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引导帮助学生寻找实验数据之间的联系,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绝不轻易把实验结果过早告诉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及能力的发展。

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一分子参与讨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的能力,共同讨论研究合理的实验方法,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答疑,对学生错误的操作步骤进行更正,但切忌过分干涉,越俎代庖。

4.由于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因此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观察也很重要。以上述实验为例,在让学生数张开的气孔数目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气孔细胞的结构,在实验后让学生做装片观察叶片结构,辨认表皮、叶肉、叶脉,这样无形中学生就会对叶片的知识记忆得更加牢固。

同时,利用对比观察让学生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如,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中,教会学生对比观察上表皮和下表皮,上表皮细胞排列更紧密一些,更整齐一些,气孔较少,而且紧挨着栅栏组织(栅栏组织像一排栅栏)。又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时,让学生注意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的数目,有无果皮种皮胚乳等。这样,学生在实验中就会有针对性,便于观察,从而减少盲目性,且印象深刻。

5.结论的得出不代表实验结束,在实验完成后必须进行总结,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这样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能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例如,上面的实验结束后,我提出,采用其他植物的叶片能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阴天时气孔会关闭?是不是跟空气湿度有影响?你能想想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孔开闭?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可以继续思考,在不断的求知过程中拓宽眼界。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目标下,教师应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多利用实验这一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完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生物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他们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观察、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求精、求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这样才能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进而为学生保持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建东.紫鸭趾草是观察叶片表皮的好材料[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5,22(07).

[2]王翠微.改进初中生物实验 展现探究教学魅力[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03):99,101.

[3]吴青,胡兴昌.中学生物实验有效激发学习兴趣策略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2-B):56-58.

[4]姚家佳.浅谈中学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和创新[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1).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教师引导激发学习兴趣心得体会
提高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策略探讨
固体物理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浅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于小学班级管理的理念和策略心得体会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引导策略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的几点体会
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浅谈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