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2015-12-11于娟娟
于娟娟
摘 要:“研究性学习”主要指的是:教师在学生的兴趣之下,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主动获取各方面的知识,自主解决各类问题。将这种学习方法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重点分析了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问题。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究;自主思考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的语文知识更加扎实。所谓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针对某一个题目进行引导性研究,让学生处于一种研究的模式。通过这种研究,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有效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学生也可以在不断的研究体验中感受成功,感受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方式主要是“一言堂”,这样就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更多的时候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同时又要面对各种考试,身心会变得很疲惫,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氛围的优化,让学生在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创造空间和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先对文章进行自学,或者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概要,可以是自主学习或者小组研究。然后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文章的深层含义,教师应该发挥引导性的作用,这样才能够在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造力。
二、巧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之中不断激发自身的探究和创造能力,讓学生针对一些小的课题不断进行研究,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关于文章的几个简单的小课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不断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
方式。
例如,在学习《热爱生命》这篇课文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研究:文章中哪些事例最能够打动你?热爱生命都有哪些表现?你觉得你应该怎样热爱生命?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真实的观点表达出来,让学生都能够听到大家多元化的理解。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模式,让学生在求知欲望很强的情况下进行问题研究,可以有效保证学习效率和能力的提高。
三、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学习主动性
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能够带动学生积极思维。所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勇于发现问题的习惯,同时能根据相应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研究再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这个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其学习主动性会大大提高,有利于保证其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这篇课文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文章提出一些问题,例如,文章讲述的这个事例主要是想要说明什么问题,讲述什么道理。如果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以后在学习其他文章的时候都会有发现问题的意识,
然后通过对文章的进一步了解去解决问题。
四、拓展研究的范围,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
语文学习并不仅限于一个学科的范围,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学科。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带领学生研究更宽广的领域,研究更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学到更加全面的知识,才能够把知识更好地应用在实践当中。
例如,在学习《出师表》这篇课文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一下此文创作的历史时期,在历史中找到文章的背景,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历史知识有一定了解,促使学生形成相对健全、完善的知识结构,对于以后的研究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语文教学和学习的效率,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所以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认识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加充实的锻炼,收获更多的语文知识。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陈秀婷.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法探讨:以“寻找家乡的文化”课题研究为例[J].新课程学习:上,2012(02).
[2]尕松求加.试析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实施合作学习[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2).
[3]张群.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途径探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2(12).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