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2015-12-11郑麦青李鹏
郑麦青 李鹏
专家简介:郑麦青,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农业部肉鸡标准化创建和生产信息监测专家组成员,农科院科技下乡专家成员。主要从事肉鸡育种和养殖技术等方向的研究,曾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专利授权2项。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家禽养殖业规模扩大,养鸡集约化程度提高,家禽养殖所面临的问题和风险也越来越多,其中疫病的发生严重地影响了家禽业的生产和发展。疫病的综合防控离不开三要素,即对鸡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的控制。控制传染源是指控制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发病鸡只、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人和动物;切断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切断其侵入易感动物的途径;保护易感动物是指保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鸡群。鸡场禽病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一方面要针对禽病的流行特点,尤其是禽流感、新城疫等对产业造成严重危害的传染性疾病;另一方要消灭或切断禽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为此,本文结合当下禽病流行特点及重要禽病的发生规律,通过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科学饲养管理、科学免疫及合理用药等措施,实现对禽传染疫病三要素的消除,从而保障鸡群健康。
一、禽病现状
(一)当前禽病流行特点
当前禽病流行表现为五大特点:传播速度快;呼吸道疾病发生多;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免疫抑制性危害增多,感染区域普遍,且呈现亚临床感染的趋势;由于饲料、管理等方面因素所造成的非传染性疾病也时有发生。
(二)重要禽病的流行特点
1. 禽流感
禽流感(AI)是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禽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也称真性鸡瘟、欧洲鸡瘟。是目前危害世界及我国养禽业的最重要的疫病之一,也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疫病之一。
流行特点:禽流感病毒(AIV)宿主范围广泛,包括家禽、水禽、野禽、迁徙鸟类和哺乳动物(人、猫、水貂、猪等)等均可感染。直接接触传播为主,被患禽污染的环境、饲料和用具均为重要的传染源。2014年,我国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疫情比较平稳,低致病性H9N2亚型禽流感较常见,仍是危害肉鸡的主要疫病之一,且常常与呼吸道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等混合感染。当前使用的禽流感Re-6、Re-7株灭活疫苗有效地控制了AIV的在部分地区的流行。
临床症状:一般20~30多天的肉鸡多发,H5亚型发病急,采食量明显下降,甚至废食,饮水也明显减少,全群鸡精神沉郁,呆立不动,从第2~3天起,死亡明显增多,临床症状也逐渐明显。病鸡头部肿胀,冠和肉髯发黑,眼分泌物增多,眼结膜潮红、水肿,羽毛蓬松无光泽,体温升高;下痢,粪便黄绿色并带多量的黏液或血液;呼吸困难,呼吸啰音,张口呼吸,歪头;鸡脚鳞片下呈紫红色或紫黑色(俗称脚鳞紫变)。在发病后的5~7天内死亡率几乎达到100%。H9亚型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病理变化:H5亚型感染后,表现为内脏及皮下呈弥散性出血,常见的肉眼病变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病变,气管充血、出血;腺胃乳头、腺胃与肌胃交界处、肌胃角质膜下出血;胰腺出血、坏死,十二指肠及小肠粘膜有片状或条状出血;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泄殖腔严重出血;肝脏肿大、有出血点等。H9亚型感染呈非典型性。
防治措施:免疫接种是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禽流感预防措施。必须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严防禽流感的传入。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旦发生,应严格采取扑杀措施。封锁疫区,严格消毒。低致病性禽流感可采取隔离、消毒与治疗相结合的措施。一般用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的中药如大青叶、清瘟散、板蓝根等抗病毒中药等对症治疗。此外,可以使用抗生素以防止细菌继发感染。临床上需与鸡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病进行鉴别诊断。
2. 新城疫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又称亚洲鸡瘟、伪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以高热、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为特征。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危害养禽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
流行特点:新城疫病毒(NDV)的宿主范围很广。鸡、火鸡、珍珠鸡及野鸡都有较高的易感性。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两种方式传播。2014年,我国新城疫疫情平稳,偶有散发报道,主要以非典型性为主。
临床症状:最急性型新城疫多见于本病流行初期和雏鸡。病鸡体温高达43~44℃,精神不振,卧地或呆立;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稀薄,呈黄白色或黄绿色。部分病鸡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站立不稳、扭颈、转圈、腿翅麻痹。非典型新城疫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口流粘液,排黄绿色稀粪,继而出现歪头,扭脖或呈仰面观星状等神经症状,临床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排黄绿色稀粪。
病理变化:急性型ND病鸡全身粘膜和浆膜出血,气管粘膜有明显的充血出血,食道和腺胃交界处常有出血带或出血斑、点,腺胃粘膜水肿、乳头及乳头间有出血点,肠道粘膜密布针尖大小的出血点,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坏死,直肠和泄殖腔粘膜充血、条状出血。
防治措施:加强养殖场的隔离消毒和做好鸡群的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一旦发生ND疫情,应对病死鸡深埋,环境消毒,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对周围禽群进行紧急疫苗接种。雏鸡可用IV系或克隆30疫苗,4倍量饮水;中雏以上可以肌注I系疫苗或IV系或克隆30疫苗,4倍量饮水。临床上,该病也常继发大肠杆菌、支原体等混合感染,用药治疗时需要注意继发感染。特别提醒,如果不能排除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的情况,需要慎重进行紧急疫苗接种。
3. 大肠杆菌病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不同血清型菌株所引起的不同病型大肠杆菌病的总称。鸡感染大肠杆菌往往是由于环境中大肠杆菌污染严重、鸡体受应激因素的影响致抵抗力下降或者没有免疫力而感染发病。
流行特点:多发生于雏鸡,3~6周龄内的雏鸡易感较高。传播方式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饲养管理不当以及各种应激因素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由于目前对于细菌病的防控技术研究相对滞后,抗生素替代品没有充分被市场认可,过度依赖抗生素,造成细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强。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脐炎:病雏虚弱,打堆,水样腹泻,腹部膨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脐孔闭合不全呈蓝黑色,有刺激性恶臭味,死亡率达10%以上。
(2)败血症:多在3~7周龄的肉鸡中发生,死亡率通常为1%~10%,病鸡离群呆立或挤堆,羽毛无光泽,排黄白色稀粪,肛门污秽,病程1~3天。
(3)气囊炎:一般表现有明显的呼吸音,咳嗽和呼吸困难并发异常音。病理变化为胸、腹等气囊壁增厚不透明,灰黄色,囊腔内有数量不等的纤维性或干酪样渗出物。
(4)心包炎:大肠杆菌发生败血症时发生心包炎。心包炎常伴发心肌炎,心包膜肥厚、混浊,心外膜水肿,心包囊内充满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的心包膜与心肌粘连。
(5)肝周炎:肝脏肿大,肝脏表面有一层黄白色的纤维蛋白附着,肝脏变性,质地变硬,表面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坏死点。严重者肝脏渗出的纤维蛋白与胸壁、心脏和胃肠道粘连,或导致肉鸡腹水症。
(6)全眼球炎:本型多发于鸡舍内空气污浊,病鸡眼炎多为一侧性,病初病鸡减食或废食,羞明、流泪、红眼,随后眼睑肿胀突起。
防治措施:对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应重点搞好孵化卫生,防止从种蛋垂直传播本病。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饲养管理,消除导致本病发生的各种诱因。疫苗接种具有较好的免疫预防效果。采用本地区发病鸡群的多个菌株,或本场分离菌株制成的疫苗使用效果较好。在治疗该病时,最好先分离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然后确定治疗用药。
二、家禽疾病防控基本原则
(一)加强鸡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应从选址、禽舍建设、管理制度、消毒措施、正确适当的免疫接种以及消除和控制活体媒介物等环节构建完整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按照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有关规定开展生产,严格控制人流、物流,杜绝病原体传入生产区。消毒是生物安全的核心措施,也是疾病防控的基础步骤。鸡场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喷雾消毒、浸液消毒和熏蒸消毒等。生产区和鸡舍门口的消毒池多用2%烧碱(NaOH)溶液或酚类、醛类消毒剂进行浸液消毒;鸡舍周围环境宜每2周消毒1次,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消毒1次,采用喷洒或喷雾消毒,多用季铵盐类复合消毒剂,一般采用两到三种消毒剂定期轮换使用,效果较好;鸡场应定期进行带鸡消毒,尤其是发生疫情的时候更应增加消毒的频次。在带鸡消毒时,宜选择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常用于带鸡消毒的消毒药有0.2%过氧乙酸、0.1%新洁尔灭、0.1%次氯酸钠等;场内无疫情时,每隔2周带鸡消毒1次。有疫情时,每隔1~2天消毒1次。熏蒸消毒,主要用于进雏前和空舍清扫后的彻底消毒,常使用甲醛和高锰酸钾2︰1的配比进行熏蒸,每立方米需要30毫升甲醛溶液加15克高锰酸钾氧化蒸发,蒸发消毒4~10小时。
另外,需要特别关注鸡场病死鸡和粪污的处理,以及对飞鸟、老鼠和苍蝇的防范和控制,彻底杜绝场内、外病原的传播。
(二)科学的饲养管理
1. 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雏鸡、育成鸡和成年鸡必须分区、分场饲养,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保证鸡场有充分的间歇时间,能够进行彻底清理消毒,减少疾病传播。
2. 控制鸡舍小环境。鸡舍的温度、湿度、密度等环境因素对鸡群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应从这几个方面做好小环境的控制。
3. 保证饲料营养卫生。根据鸡只不同品种、生长阶段和季节的营养需要,提供全价配合饲料,满足鸡体生长、发育、产蛋以及维持良好的免疫机能所需要的营养。不从疫区购买饲料,每种饲料原料每次进场时要进行质量检验,控制饲料中细菌、霉菌及真菌含量不能超标,同时做好饲料的保管,防止污染和霉变,注意饲料贮藏时间。
4. 控制水质。鸡的饮用水应清洁无毒、无病原菌,符合人饮用水标准,生产中要使用干净的自来水或深井水。选用密闭式管道乳头饮水器代替水槽,可以防止病原经饮水向鸡群扩散。常用的饮水消毒剂多为氯制剂、碘制剂和复合季铵盐类等。
(三)科学免疫接种
目前,使用疫苗预防肉鸡疫病仍然是我国疫病防控的主要手段之一。针对禽流感、新城疫的免疫,要按时接种,防疫密度必须达到100%。免疫程序要根据当地和本场的疫病流行情况、母源抗体水平、日龄和饲养管理条件科学制定。免疫接种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射部位要严密消毒,过期或用剩下的疫苗、空瓶以及用过的消毒棉球,应集中焚烧。购苗运输、贮藏和使用时都要有冷链设备。常规接种疫苗的鸡群要求饲养营养充足、健康状态良好,以期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免疫后应加强免疫效果的监测,发现免疫不合格的禽群及时采取补漏措施;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避免应激。
(四)科学合理用药
坚持“加强管理,防重于治”的原则。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减少细菌病的发生和病毒感染造成的细菌继发感染,及时添加天然抗菌肽或抗菌药物减少继发感染。进行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药物,控制剂量和疗程,少使用抗生素。以细菌病疫苗、抗菌肽、植物提取物、活菌制剂替代抗生素的使用,减少耐药菌株,降低药物残留,保障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