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研究
2015-12-11陈明全
陈明全
摘要:当前的教育体系下,初中语文阅读更加侧重和强调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实现阅读体验式的创新教学,有效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本文简单分析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结合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阐述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234-02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也只是一味地讲,不管学生有没有听懂,而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引进创新的教学模式,如体验式教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语文阅读中的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结合身边的一些生活经验,主动体验语文课文的内容,并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有效融合,逐步转换为自己的意识,从而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深化理解,使得学生可以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阅读创新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以及综合能力。
首先,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主要侧重学生将自己的生活感知以及生活经验合理融入阅读中,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章内容,提升阅读教学的高效性。其次,阅读体验式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思考、创新,提升他们在课堂中的专注性和积极主动性,将本来完全静态的文字内容变得更加活泼、生动、有趣、丰富。同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对旧知识进行深化记忆,对新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最后,阅读体验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内在品质。阅读体验式教学侧重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阅读中更好地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阅读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手段,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合理采用体验式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
1.教师应该积极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注重原初体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不够重视对阅读中的原始体验,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被激发出来,不利于最初阅读目标的实现。但是当前新课标体系对语文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加强师生之间有效、平等地交流和互动,积极指导和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教师在阅读课堂中应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造和谐的阅读氛围,同时在对学生的阅读体验评价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原初体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教学中,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谈谈阅读印象与初读感受。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看标题,然后问学生这篇小说所说的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讨论前,教师给出合理提示,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应该从三个角度来考虑:人物着墨、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地进行阅读,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纠正、总结,得出结论:于勒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但是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接下来,要求学生根据小说的线索人物于勒对文章进行梳理式阅读,并用一些词语来概括小说的情节内容,从而更好地体会小说的精妙构思。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概括小说的情节,随后教师进行概括板书。最后,教师找出几个精彩片段,要求学生阅读,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去品析人物形象。教师给学生更加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进行阅读,同时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积极发言,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阅读。我国的汉语发展由来已久,同时汉语知识博大精深,因此给初中生提供了很多丰富的阅读素材,但是每个学生语文基础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对语文阅读理解的不同。而初中语文教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应当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语文课文内容的感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阅读语文课文,促使他们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促使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地阅读和全面发展,提升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把自己心中最美好的乐园用语言描述出来,可以是记忆中的现实美景,同时也可以是自己幻想的世界。然后,教师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通过详细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百草园中的欢乐。教师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和形成。
3.合理巧设问题,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进行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应当根据课文内容,找一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和热情,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教学,同时引导学生开展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这样会让学生更加认真地阅读,对阅读内容进行自主探究、思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选用一些优秀的、具有内涵的阅读作品,因为每次阅读这些文章,都会产生不同的灵感和创意。同时,教师应该合理巧设问题,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使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空间,扩展自我创新思维,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阅读。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喜好设置合理恰当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促使他们更加深刻地进行阅读。
例如,在《归田园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多次朗读后,提出“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陶渊明怎样的情感?”这一问题,当学生回答:诗歌表达了陶渊明归隐山林、享受田园乐趣的思想感情。这时,教师要接着提出问题:“你们是从诗中哪些句子感受到作者享受到的田园乐趣,并得出这一结论的?”教师此时可能会发现学生是一脸的茫然,或有学生说是从课本的预习提示中看出来的,甚至有学生是从课后练习答案中找到的。通过这种反应,教师会意识到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会分析诗歌的主旨。于是,教师给出课前预设的问题:诗中写到陶渊明每天“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但是“草盛豆苗稀”,这些诗句不仅不能反映作者享受的田园乐趣,而恰恰表现作者的辛劳,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们开始热烈的讨论。“陶渊明是一个诗人,他不会种田。可能是天气太旱了,豆苗不易生长。可能是雨水太大了,豆苗淹死了。”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会发现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陶渊明,理解也缺少创造性。教师要进一步地引导,“陶渊明归隐山林,是因为他厌恶世俗,不愿在那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是在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这首诗洋溢着诗人归隐的自豪和心情的愉快。如果诗人真的整日忙于劳作,搞得筋疲力尽,满身臭汗,也就少了很多情趣。现在大家再想一下,陶渊明在田里究竟在干什么?”这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陶渊明在和家乡的农民一起聊天。他在田间的树下读书,欣赏田间的美景。他在朗读诗词歌赋。”这时,学生才真正地深入理解诗的主旨,感受陶渊明在平淡田园生活中的乐趣。
4.强化学生阅读体验后的写作训练。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初中语文更强调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尤其是阅读与写作密切相关,教师不能把两者独立分开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阅读与写作这两种教学中,应该将这两部分充分结合在一起,合理渗透融合起来。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注重的是读者之间的心灵碰撞,因此在学生引发情感共鸣时,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将这种自己的感悟用口语或者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者引导学生进行文章仿写。这不但可以有效地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语言想象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
例如,在《鲁迅自传》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运用名言导入课程,要求学生将文章内容与课外阅读的《老舍自传》相结合,进行比较阅读,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如《自我小传》,并对学生的仿写进行展示与评比。
三、结论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阅读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它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手段,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阅读现状以及性格差异,合理采用阅读体验式教学,积极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更加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不断提升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