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源五龙口地热区热矿水化学特征及成因

2015-12-11姜宝良余晨张石磊齐育才

关键词:龙口碳酸盐岩热水

姜宝良,余晨,张石磊,齐育才

(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5;2.河南工程水文地质勘察院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济源市五龙口地热区自1984 年发现以来,经过多年勘察、开发及应用,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但仍存在无序开采、资源量不清、用途不明、没有统一的开发利用规划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使这一宝贵的地热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五龙口地热区热矿水化学特征[1]的分析及成因探讨[2],为五龙口地热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地热区形成背景

1.1 地层与构造

地热区地层以第四系、奥陶系中统、寒武系、太古界为主,次为古近系、二叠系、石炭系.

盘古寺和五龙口正断层奠定了区域构造的基本格局,并与其伴生断层组成规模巨大的断层带.五龙口地热区位于F17 断层与F25 断层交汇处的迎水地段,如图1 所示.

盘古寺断层是区域活动性深大断裂,断层倾向南,倾角50° ~70°,走向近东西,为正断层[3]. 该断层南侧伴有许多小正断层,形成断层阶梯或地垒、地堑,两盘反差明显.

五龙口正断层位于地热区南界,断层带走向近于东西向,倾向南,倾角50° ~70°,系一组由F17 主断层为骨架,平行或雁列的次一级断层所组成的阶梯状断层带. F25 断层属隐伏正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70°,上盘为古近系和第四系地层,下盘为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

1.2 地热区的成因与分布

地热区地热水的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北部山区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沿深大断层带在静水压力作用下进行深部径流,在运移过程中遇到热源或受热源影响的围岩而加热升温,具备深循环加热条件,地热区具有较厚的第四系保温层,地热流体在径流中不断获得热能而不致散失,径流到地质环境条件适宜的地段形成地热异常区.

地热区含水岩组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层、碳酸盐类夹碎屑岩类含水岩组、变质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地热区内各类含水岩组富水性相对较弱,径流条件相对较差.五龙口断层带F17 断层、F25 断层使深循环水受阻,这就是位于五龙口断层带F17 断层与F25 断层交汇处的迎水地段、范围很小的地热区得以保存的主要原因.五龙口地热区的分布范围如图1 所示.

图1 五龙口地热区区域地质图及水文地质剖面图

2 热矿水化学特征

地热区地下水主要类型有冷水、温水、温热水,其化学特征因温度的不同而不同.

2.1 地热区地下水类型

五龙口地热区地下水大致分为3 种水质类型:

1)Cl·SO4- Na 型. 此类型水的水温大于40 ℃,是五龙口地热区主要水质类型,其成分占绝对优势的阴离子是Cl-和SO42-. 温热水(40 ~60 ℃)的pH 值为7.5 ~7.9,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为1 071 ~1 398 mg/L,偏硅酸含量为75.4 ~88.1 mg/L,氟含量为4.0 ~7.6 mg/L;热水(大于60 ℃)pH 值为7. 3 ~8. 0,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为1 483 ~1 792 mg/L,偏硅酸含量为88.7 ~116.6 mg/L,氟含量为5.0 ~10.0 mg/L.

2)HCO3-Ca·Mg 型或HCO3·SO4-Ca·Mg型.此类型水是水温小于25 ℃的冷水,分布于山区和沁河之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山区潜流和沁河水补给,且不受热水影响. pH 值为7.30 ~7.45,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为252 ~345 mg/L,偏硅酸含量为2.6 ~13.0 mg/L,氟含量为0.20 ~0.26 mg/L,地下水水温小于25 ℃,且大多小于20 ℃.

3)第3 类型水是水温为25 ~40 ℃的温水,是热水与冷水混合的产物,水质类型比较复杂,有HCO3·SO4-Ca·Na·Mg 型、HCO3·SO4-Ca·Mg(或Mg ·Ca)型、HCO3·SO4-Ca 型等.pH 值为7.5 ~7.9,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为611 ~922 mg/L,偏硅酸含量为26.0 ~28.6 mg/L,氟含量为1.0 ~2.1 mg/L.

2.2 热矿水特征

五龙口地热区不同水温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成分统计结果见表1,分析得到五龙口地热区热矿水具有三大特征:

1)矿化度高.温度越高,矿化度越高.表1 中,温水的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为611 ~922 mg/L,温热水的为1 071 ~1 398 mg/L,热水的为1 483 ~1 792 mg/L.

2)氟和偏硅酸的含量高.地热水中氟离子和偏硅酸的含量远比一般地下水高,这主要是由于温度对溶滤作用的影响造成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479—2006)规定氟的含量小于等于1.0 mg/L,而热水、温热水及温水中氟的含量均高于饮用水标准值(见表1).医疗热矿水规定偏硅酸的含量大于等于25 mg/L,而热水、温水及温热水中偏硅酸的含量均大于标准值(见表1).

3)含有重金属、有害成分(As、Hg 等)及各种无机盐类.如锂、锶、钡、锰、铁、铝等含量均较高,热水中Ca2+、Mg2+、HCO3-的含量比冷水中的含量低,其他组分含量均较高,其中Na+、K+、Cl-、F-、、SiO2含量要高得多.

表1 五龙口地热区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指标统计表mg/L

3 热矿水成因探究

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地下水水质形成的基础.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决定着热矿水特征组分的形成,因此,在不同性质的岩石中可形成不同类型的热矿水[4].热矿水的形成,是特定地质环境中的地下水在一定的水温、水压及水动力条件下,水岩长期相互作用[5],经溶滤、阴阳离子交换吸附、生物地球化学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岩石中的有益元素进入到地下水中,并达到适当的浓度,形成不同类型的热矿水.

3.1 锶的来源

地下水中锶的含量主要取决于岩石中锶元素含量、溶滤时间及温度条件[6]. 在沉积岩中,以碳酸盐岩特别是深海相碳酸盐岩中锶含量最高. 五龙口地热区主要为寒武—奥陶系海湖相碳酸盐岩,锶含量较高,并且地下水有较好的径流条件. 含有CO2的地下水与富锶的岩石接触时,岩石中的锶元素大部分可形成重碳酸盐、氯化物和硫酸盐进入水中.这是五龙口地热区地热水中锶含量较高的原因.

3.2 偏硅酸的来源

硅酸盐矿物在一定的水文、水压及富含CO2水的长期作用下,经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偏硅酸型热矿水.地热区深部变质岩的SiO2含量高达70%以上,且岩芯中有溶孔、溶隙存在,说明地热水在其活动过程中溶解了其中的硅酸盐矿物,使热水中硅酸盐含量增高.

3.3 氟的来源

隆起山区热矿水主要分布在深大断裂带附近,赋存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岩浆岩及变质岩,热矿水类型主要为氟·硅水.地热区深部含氟石(CaF2)以及方解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含氟矿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发生水岩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氟·硅水,以弱碱性为主.

3.4 其他成分的来源

地热水中的臭鸡蛋气味和淡黄色悬浮物是H2S存在的标志. 当含有H2S 的热水上升到地壳浅部,遇到含氧较多的浅层地下水时,产生混合作用.一部分H2S 被氧化,生成,使地下热水中含有大量的;另一部分H2S 上升到地表浅部,呈气体逸散到岩石裂隙和孔隙中,氧化后生成自然硫.

热水中溶解的CO2较少,低于冷水. 参与深循环的大气降水,其CO2含量较高,在溶解碳酸盐岩后形成具有一定CO2含量的HCO3-Ca·Mg 型水渗入到地下深处,与深部的CO2一起溶于热水中.其中一部分CO2生成HCO-3、CO32-,因MgCO3和CaCO3易沉淀,所以地下热水中Mg2+、Ca2+含量均较低,且MgCO3更易沉淀,Mg2+含量小于Ca2+含量.另一部分CO2仍呈气体形式溶于水中,运移到地表浅部,在高温、低压条件下,迅速逸散到周围环境中,所以热水中CO2含量很低.

4 结 语

1)五龙口地热区地下水主要水质类型因温度的不同可分为3 种:①水温大于40 ℃的温热水和热水为Cl·SO4-Na 型;②水温为25 ~40 ℃的温水是热水与冷水混合的产物,水质类型比较复杂,有HCO3·SO4-Ca·Na·Mg 型、HCO3·SO4-Ca·Mg(或Mg ·Ca)型、HCO3·SO4-Ca 型等;③水温小于25 ℃的冷水为HCO3-Ca·Mg 型或HCO3·SO4-Ca·Mg 型.

2)五龙口地热区热矿水有三大特征,分别是:矿化度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增高;氟和偏硅酸的含量高;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较高.

3)北部山区大气降水由盘古寺断层带入渗到深部,经径流、深循环加温后,沿着五龙口断层带及伴生的构造裂隙的迎水面上涌,并与围岩中的矿物离子发生交换、转移等化学反应,形成各种水质类型的温水、温热水.其中,锶元素主要来源于寒武—奥陶系海湖相碳酸盐岩;偏硅酸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矿物;氟主要来源于氟石及一系列含氟矿物;其他普通离子成分也由热水与围岩反应而形成.

[1]何文君,向贤礼,李勇刚,等.贵州新萝热矿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地下水,2014,36(5):39 -40.

[2]刘华平,彭森博,李杨. 驻马店—遂平一带地热资源赋存规律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6):37 -41.

[3]高晓,景金明,杨书民,等.济源市省庄地热区地质条件及成因分析[J]. 地质找矿论丛,2007,22(3):228-231.

[4]王继华.河南省医疗热矿水资源基本特征[J].地下水,2009,31(1):87 -89.

[5]JI Yuanyuan,ZHOU Jinlong,GAO Yexin,et al.Groundwater quality and pollution evaluation in Xinjiang plain area[J].WIT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ine and Health,2014,18:961 -969.

[6]秦俊法,潘伟清.饮用天然矿泉水的锶限量指标[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1,8(1):16 -22.

猜你喜欢

龙口碳酸盐岩热水
“龙口”治水
一壶热水
高层建筑的热水供暖系统设计
多喝热水
2013年龙口归城遗址调查、勘探简报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和让你“多喝热水”的男孩结婚
大数据统计在碳酸盐岩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塔河10区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承压堵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