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机制呵护鹤庆草海之美

2015-12-11李笑兰王月李纯

中华环境 2015年12期
关键词:鹤庆草海水鸟

李笑兰 王月 李纯

创新机制呵护鹤庆草海之美

李笑兰 王月 李纯

如果在卫星图上找云南省的鹤庆草海,你看见的是大面积稻田中一条狭长深黑的水面。“这样的地方还有野生动植物的容身之地吗?”我们为之惊讶和担心。可是来到鹤庆开展保护工作一年多,这个地方给了我们越来越多的惊喜。

初到时的四个惊喜

第一个惊喜:鸟的乐园。进入12月,候鸟呼啦啦啦都来了。当全国大多数地方沉睡在白雪皑皑的深冬时,鹤庆的草海最是热闹。清早冷冷的空气中,鸭子们嘎嘎觅食的声音盖过旁边学校孩子们的读书声了。往湖面望过去,都是鸭屁股。绿头鸭是白屁股,赤麻鸭是黄屁股,最好看的要数针尾鸭,长长尖尖的尾羽就像长矛。这里的候鸟以潜鸭为主,它们觅食都要把头扎到水下去找食物,因此整个湖面满满的鸭屁股景象让人难忘。这大片农田中仅存不到100公顷的小小湖面,竟吸引了一万只候鸟在此过冬。

草海让人们懂得了自然的宽容,哪怕就留下这么一点点的栖身之所,各种生命仍能在此繁衍生长。

第二个惊喜:珍禽之家。四月的一天,保护地项目几个同事拿着望远镜在湖边边走边看。突然,几个不熟悉的影子闯进了大家的视线。每个人都激动地屏住气息慢慢靠近,哈!是彩鹮!真是稀客。之后在中国TNC的几次调查中还发现了很多珍稀鸟类:青头潜鸭、白琵鹭和翘头麻鸭等。这更增强了我们保护这片湿地的信心。

鹤庆西草海是紫水鸡的乐园。李晟/供图

第三个惊喜:人与鸟和谐相处的家。六月,二季稻秧插下去了,在湖边树荫下时常有些垂钓者,他们身边常有几个紫色的小影子时隐时现。它们就是草海有名的紫水鸡。这些有着绚丽紫色羽毛的小精灵,在草海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在这里,人与鸟之间没有距离。

第四个惊喜:傍水的民族村落。鹤庆草海周边是白族聚居的村落,这些小村子藏龙卧虎。至今保留着传统的铁匠铺,村民仍用传统锻造技术打制农具,铜匠也不少,而且工艺精湛,他们的铜盆、铜壶是藏族地区朋友的最爱。还有出色的银匠,他们用“小锤敲过了一千年”。这些白族人的文化和他们的美味菜肴都跟草海息息相关。

创新湿地保护机制

2013年12月,中国TNC鹤庆项目和四川西部自然保护基金会(SNCF)的同伴再次来草海考察,大家期盼能和鹤庆县人民政府达成一致,引入TNC的社会公益型保护地模式,通过政府监督、民间管理的方式保护和管理好这片湿地。

在冬日的暖阳里,万千水鸟在水面上觅食、嬉戏,悠闲自得。

鹤庆县湿地管理局的杨局长介绍了草海的历史和变迁,在上世纪90年代初,草海曾承包给外来商人,围埂养殖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养殖人投放的大量饵料造成湖水水质恶化,湖畔生意兴隆的餐馆也在悄悄地蚕食着湿地,人工鱼塘发出的恶臭让人难以忍受。

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看到草海的生态意义和价值,很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回鱼塘承包权,关闭大部分餐馆,2001 年建立了母屯海(草海)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一系列湿地恢复项目。很快,当地人又看到了久未来访的候鸟。连续几个冬天,每年都有超过上万只、约40种候鸟飞来草海,有些水鸟还定居在草海。

2014年1月1日《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施行。《条例》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或者开展湿地保护和恢复活动。为了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的创新机制,云南省林业厅与中国TNC、四川西部自然保护基金会(SNCF)决定在云南省合作开展社会公益型湿地管理与保护的尝试,并开展了联合调研。经过充分沟通和准备后,鹤庆县政府于2014 年12 月与SNCF 签署了合作协议,将鹤庆西草海湿地委托给SNCF管理。中国TNC作为保护区的技术执行方进驻草海。

草海属于高原湿地,周围5个村子共两万多人。他们的生活自古以来就与纵横交错的河网和湖泊密不可分。4月在藕田里育秧,5月在稻田里插秧,7月赏荷垂钓,8月捞水草用于肥田;秋天收稻谷再种小麦,春天收莲藕再育秧苗。两万多人吃水用水都靠草海,因此,当地人保留了敬水爱水的习俗和传统。

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和金银器加工产生的废水排入草海,加重了草海的污染。中国TNC开展保护项目,第一个工作就是清洁草海。由于这里是一个高度开放的保护区,劝说社区居民和游客不丢垃圾,还得下一番苦功夫。而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则要从绿色有机农业、优化人工湿地等方向采取行动,协助政府建立手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每年5月是插秧季节,草海的水通过密布的河网流到各家的水田,湿地水位快速下降。过去人们只考虑农业的需求,很少关注湿地植物、水生动物和鸟类的需求。遇到旱年,草海几乎干涸见底,湿地里的动植物则遭遇劫难。现在,TNC科学家让百姓了解动植物对水质水量的需求,帮助农户制定出科学的用水方案,既保障农业用水,也给水鸟和湿地植物留出栖息所需的水量。

从2013年起,鹤庆县政府把每年3月1日~5月31日定为鹤庆草海禁渔期,2014 年又把禁渔期提前到2月1日。这对吃小鱼小虾的水鸟和鱼类来说是个好消息,大大提高了鱼类的繁殖和生长能力。鱼多了,水鸟的食源也就丰富了。

TNC科学家通过基线调查、日常监测、数据分析,对草海的植被类型、水位、湖盆地形、鸟类习性进行综合考虑,分别为浮水型游禽(雁、鸭等)、潜水型游禽(潜鸭、鸬鹚等)、涉禽(鹭类、鹬类、水鸡等)和其他湿地依赖型鸟类(翠鸟、翡翠、鸥以及繁殖期的苇莺等)“安排”了更舒适的觅食、活动和栖居环境。

鹤庆草海是中国国内水鸟密度最高的湿地之一,能获得极好的观鸟体验。中国TNC帮助保护区在草海建设了环境教育和体验中心。

2015年初春的一天,中国TNC科学家和鹤庆湿地管理局的杨局长等领导又一起乘小船进湖考察。芦苇中惊飞起一只紫水鸡,把大家吓了一跳。撑船的农民老彭使劲撑了一杆,把船贴近紫水鸡飞起的地方。老彭小心地拨开芦草,一个用芦杆围成的鸟窝呈现在眼前,窝里有8只蛋,蛋上的紫色斑点显示这就是刚刚惊飞的紫水鸡的蛋。

老彭又把船撑进另一丛芦苇,一只骨顶鸡突然扇动翅膀钻进芦苇丛,它肚子下面一窝蛋共有7枚。老彭说,“骨顶鸡多的时候一窝可以下12只蛋。”

看着眼前景色秀美的湖面和生机盎然的鸟类王国,中国TNC的科学家和员工都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如果保护不好草海,真对不住鹤庆人民对TNC的信任。大家互相鼓励,要为鹤庆的今天、更为了鹤庆的明天紧密合作,努力工作。

(作者李笑兰系中国TNC鹤庆项目经理;王月系中国TNC保护地项目总监;李纯系中国TNC保护项目高级顾问)

猜你喜欢

鹤庆草海水鸟
江河里的水鸟
烟雨草海
威宁草海
草海初冬
爱打银般爱吹肝
观鸟——威宁草海
民族艺术学习之新华启示
洞庭湖监测到18.3万余只越冬水鸟创下同步调查11年来新高
水鸟
明清时期鹤庆科举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