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5-12-11张宁业李新
张宁业 李新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现状及对策分析
张宁业 李新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教学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的途径。
教学管理;问题;途径
一、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现状分析
1.对教学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历史和制度的原因,大部分高校在观念和政策上偏重于教学、科研队伍建设,而忽视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因此导致人才体系结构的失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发展。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大多数教学管理人员只是事务性的做一些管理工作,对教学改革、国内外教学动态缺乏科学预见和主动参与意识。
2.教学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低。教务系统在高校中的普遍应用大大减少了手工操作的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对教务系统的应用需要不断优化。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管理方式,尽管像考试成绩选课排课学籍管理等模块等模块已基本完善,但是少数功能模块并未完全发挥作用,有些工作还是通过传统处理方式完成的。
教学管理人员来自不同的岗位,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规模的扩大,这导致许多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及时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信息反馈滞后,信息准确率低。
3.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机会少。大多数教学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关心局部,缺乏对大局的把握,日常管理中多数只停留在“事务型”、“经验型”、“传统型”的管理。没有教学管理的大局意识和主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意识,在加上日常工作的繁琐和繁重以及传统的重教学轻管理的模式,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机会少。所以容易造成业务素质差,管理水平低。
4.工作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科研水平低。
在多数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许多教学管理人员迫于职称的压力才会去做一下和专业或者工作相关的研究,缺乏主动钻研国内外高等教育理论和高等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意识。工作方法沿用旧的模式,缺乏主动创新的意识。管理人员只会做事物工作,忙碌、无序、被动、效率低,缺乏把研究工作贯穿到整个管理、服务过程中的理念。
二、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
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
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整天面对教师和形形色色的学生,为教学做着一切基础性的工作。既要承接上级下达的任务,又要传达给师生并具体操作。相对教师,教学管理工作具有浓郁的服务色彩。教学管理不仅是一种事务性、行政性的管理,而且要充分体现出以师生为本,为教学服务的工作特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人员要学习同行的管理经验,常读同行的论文和心得体会,从中汲取丰富生动的经验,这是启发思维、提供办法、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2.优化教务系统,加强信息化建设。针对教务系统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开发应用新的系统软件,比如我院2014年新生入学采用的网上报道系统以及教务部和实验室联合开发的学生专业分流和转专业系统软件。这些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是工作便捷。
开发微信公众平台,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教学管理的改革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为学生服务的功能,是学生在校内更好的了解教务方面的信息通告以及一些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方便快捷的完成网上注册选课成绩查询等工作。
3. 加大培训力度,培养教学管理人员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现有管理人员应提高其开发和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各方面能力。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核心就是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的能力、素质建设。应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重点培养其学习、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创新能力。为适应高度复杂、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建立起动态的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的现代管理方法,不仅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掌握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还应具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创造性结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坚持学习与实践、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加大岗位培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使他们很快领会教学管理工作的精髓,适应工作岗位。同时可以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定期集中开办短期培训班,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他们听取知名同行专家的讲座,定期组织学习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学习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开展教学管理论文征集等活动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培养创新能力。
4.事务性、服务性的基础上加大研究性,提高科研水平。教学管理本身具有动态性和系统性。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应研究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们注重分析与获取处理信息和自己去创造新的信息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们的实践和终身学习方面的能力。这也是适应当代信息化的社会需求。
三、结语
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效果。各高校应高度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既熟悉业务、又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且懂得科学管理理论和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教学管理干部队伍,才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不断推动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努力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推动学校整体工作不断进步,在教育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1]任莉,王季春.浅淡如何提高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高等农业教育,2006,(6)。
[2]曾艳. 以人为本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3]李科峰.当代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分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
1.张宁业,男,汉族,助教,文学硕士,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教务部,教学管理。
2.李新,女。满族,讲师,法学硕士,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教务部,教学管理。
G647
:A
:1671-864X(2015)09-00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