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诗学初探之诗歌创作
2015-12-11韩萱
韩萱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天津市 300387)
红楼诗学初探之诗歌创作
韩萱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天津市 300387)
清代是我国诗论发展比较突出的一个时期,作为有百科全书的之称的《红楼梦》,在小说的艺术情节中融汇了很多诗词曲以及诗词,形成了独特的诗学观,本文将对红楼诗学中的诗歌创作进行初步的探讨。
红楼诗学;创作动机;创作体裁;创作心境;诗作修改
《红楼梦》中对红楼诗人进行创作的场面有很多精彩的描绘,这些对创作情形的描绘,体现出红楼诗学有关诗歌创作的理论火花。
《红楼梦》中的诗歌创作与封建文人为了消遣娱乐而随意遣笔弄略是大不相同的,《红楼梦》中的诗歌创作更重视其创作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也就是说诗歌的创作要有真意和新意。我们不难发现,《红楼梦》中众多的诗歌都有其创作的缘由,由感而作或由事而发。如林黛玉的《葬花吟》,小说中对这首诗的创作的复杂过程有着细腻的描述:
话说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至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日空无明正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这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引自《红楼梦》原文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3月版]
从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在创作《葬花吟》时,由事生情,由情及物,又由物及己的创作动机。起初黛玉错怪宝玉心里产生积怨,恰好又遇到饯花之期,勾起了黛玉伤春愁思的情绪,不由得又转化为感花伤己,由感而发而创作出此佳作。在当时,这种以情为诗歌创作动机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红楼诗学中不仅对诗歌创作的动机很重视,对诗歌创作的构思也有关注。例如小说中对诗人在作咏菊诗时的描写就很好的体现了红楼诗人对创作构思的关注。
侍书一样预备下四份纸笔,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引自《红楼梦》原文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3月版]
红楼诗学主要从诗的立意,诗的用词以及诗的体裁三个方面进行关注的。首先,立意一直是红楼诗人十分重视的,他们强调在构思时就要重视立意。例如薛宝钗在立意构思《柳絮词》是这样的:
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俗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引自《红楼梦》原文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3月版]
其次,红楼诗人强调用词的精炼,例如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宝玉与贾政以及众人,从各自的构思角度出发,对用词进行了一番争论,最终宝玉大胆创新,跳出编新不如述旧的构思方式,被贾政和众人所信服。最后,诗歌的创作,不论长篇还是短篇,古体还是近体,歌还是行,都需要选定体裁。例如宝玉构思《诡婳词》时说道:
每一题到手必先度其体格宜或不宜,这便是老手妙法。就如裁衣一般,未剪下时,须度其身量。[引自《红楼梦》原文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3月版]
这一描述,体现出宝玉对对体裁的选定是十分重视的。
所谓陶钧文思,贵在虚静,诗人在创作时所处的心境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闲适,虚静的心理状态,才能专注于创作。《红楼梦》中对香菱梦中得诗创作的自由的心境进行了描绘:
因见其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各自散后,香菱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引自《红楼梦》原文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3月版]
梦中得诗,这种自由的创作心境,更体现了诗人已经达到了忘我的境界,香菱亦是处于此种境界,古今中外,还有马雅可夫斯基(俄),臧克家(中)等达到此种创作心境。
与梦一样能够让诗人从现实状态进入到忘我的艺术创作状态的便是醉,中国人常说酒能生诗,以酒促诗,斗酒诗百篇。红楼诗人亦是以酒助兴进行诗歌创作,宝钗在作咏菊诗前饮了酒,贾雨村借酒意,创作了口占七绝。梦和醉虽然都能使诗人释放艺术的强力,但它们各自释放的内容是有所不同的,尼采认为:梦释放视觉、联想、诗意的强力,醉释放姿态、激情、歌咏、舞蹈的强力。不管怎样,释放为创作增添了活力,《红楼梦》中对醉与梦的描述,显示出红楼诗学对释放艺术活力,营造自由的创作心境是十分重视的。
对诗进行修改,也是红楼诗学进行创作的又一个重要部分,不是每一个作品都能一气呵成,有的也是需要反复的推敲、斟酌、修改。可以说,每个艺术家不仅是一个创作者,更要是一个严厉的批评者,每创作一个作品,不仅要自己修改,还要请他人进行评改一番。《红楼梦》中第三十七回和第七十五回,都有提到红楼诗人修改、润色作品。黛玉对香菱诗作的严厉指导、点评也是很好的例子。
综上所述,从《红楼梦》中关于红楼诗人的创作的描写,形成了红楼诗学在诗歌创作动机、创作构思、创作心境以及诗作修改等方面较完整的创作过程论,作为有百科全书之称的《红楼梦》,它所具有的浓郁的诗话倾向和芬芳的诗情,值得我们研究和品位。
[1]周雷.《红楼梦诗词解析序》[M].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4
[2]俞平白.《红楼梦简论》,转引自徐振辉《论<红楼梦>知识系统的艺术化》见《红楼梦学刊》[J].1987年第1期
[3]吕进.《中国现代诗学》[J].重庆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4]曹雪芹.《红楼梦》[M]. 北京:人们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I207.2
:A
:1671-864X(2015)09-0009-01
韩萱(1989——),女,汉族,内蒙古包头市人,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音乐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