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5-12-10陈昌智

经济与管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京津冀

陈昌智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由顶层设计阶段进入到全面实施的操作阶段。当前,要着重在功能定位与体制机制改革、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四个方面下工夫。

关键词:体制机制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5)06-0005-02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国家战略,是一项事关京津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的重大决策。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就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要从加强顶层设计、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等七个方面着手,做好前瞻性、重构性的设计,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京津冀全方位合作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濒临渤海,背靠太岳,携揽“三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协同发展各有优势、互为补充。北京、天津两市实力雄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优势明显。2014年分别实现了生产总值2.13万亿元和1.5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0万元和10.5万元。河北省外环渤海,内环京津,历史文化厚重,区位交通优越、产业体系完备、发展幅地广阔、人力资源丰富,有着明显的后发优势。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在以往的发展中,三地的定位不够清晰,分工不够合理。特别是北京,集聚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人口增长过快、交通拥堵、水资源短缺的“大城市病”日益凸现。二是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过大,经济联系较为松散,产业协同发展的难度大。三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京津两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资源存在“虹吸”的现象。河北环京津还有很多贫困县和贫困人口,京津两市的人均生产总值是周边保定、张家口等城市的三倍以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水平差距更为突出。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实施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主要着力点也已清晰明确。规划纲要落地,协同大幕开启,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操作阶段,现在的关键就是要凝众心,集众智,聚众力,抓好推进和落实。民建作为参政党,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点和优势,围绕如何更好地推动规划纲要的落实,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当前要着重在功能定位与体制机制改革、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四个方面下工夫。

第一,功能定位与体制机制的改革。功能定位是科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遵循,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制度保障。《规划纲要》已经对京津冀区域整体和三省市各自进行了明确定位。区域整体定位体现了三省市“一盘棋”的思想,突出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三省市定位服从和服务于区域的整体定位,增强整体性,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需要。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地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全力推进定位目标早日实现。目前,京津冀三地围绕协同发展已经谋划出台了许多重大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三地之间市场壁垒仍然存在,协同发展还存在诸多障碍。为此必须消除隐性壁垒,破解制约协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把国家层面的重大举措与京津冀地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改革措施,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制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尽快地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打造区域性体制机制高地。

第二,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有效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为摆脱长期面临的“大城市病”的困扰,北京应该主动地“瘦身”,积极调整疏解转移一部分非首都功能,着力优化提升其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核心功能,同时还要注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不能简单化地切蛋糕,而是要统筹考虑北京与津冀等地的承受能力,做到转得安心、接得舒心,互利共赢,有序地推进。

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中又以河北的产业发展最为关键,因此,京津冀应通过产业链的合理分工,发挥各自优势,差别化发展,使区域经济深度地融合。北京应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先导和突破口,着重发挥好科技、人才、国际交往的优势,提高新技术的研发能力和水平,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天津作为北部航运中心和北方经济带的龙头,应着力加强先进制造业和金融业发展。河北可以利用好地域的空间、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等优势,做好京津两地的产业转移承接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总之,京津冀三地要通过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合理分工,共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为协同发展夯实产业基础。

第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目前,京津冀三地特别是与京津相比,河北在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层次上存在明显的梯度差,有些方面甚至呈现“断崖式”的差距,多年来公共服务水平的巨大差距改变了三地资源要素的自然流向,其中人才流动的困境最为严峻。北京、天津拥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人文教育环境和医疗保障环境,对河北的人才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引发了虹吸效应,导致河北的高端人才不断地流失。目前,京津冀三地已经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接下来,三地应该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通过公共服务领域的共建共享,力争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新的成效,让广大群众切实得到实惠,共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

(此文系作者在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定论坛上的致辞,内容略有删减,题目系本刊所加。)

责任编辑:高钟庭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京津冀协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