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几点探讨
2015-12-10董红军
董红军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意义及发展现状,针对当前的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本科生 科研训练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1.025
Some Discussions on Undergraduates Participat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DONG Hongju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212013)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and status of undergraduates involved in research training, and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made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s;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innovation
1 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意义
国家“十二五规划”第二十七章明确提出了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要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①然而,科技创新不应仅仅局限于个别企业、个别单位以及个别人的创新,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创新,甚至是全民的创新。科技创新的基础和根本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而对本科生实施科研训练则是提高其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可以充分地锻炼他们的实践和实验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形式更加科学严谨,有利于提高他们继续学习或者从事工作的能力。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将越来越多地选择读研、读博。在本科阶段熟悉科研过程、培养科研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对以后硕士和博士阶段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目前,我国多数重点大学已经开展了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活动,显著提高了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然而,在普通高校中,实行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创新活动仍相对较少,基本处于少量参与的状态。我国80%左右的本科生集中在普通高校,因此将更多的普通高校本科生纳入科研训练中,培养和提高他们实践创新能力,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乃至对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2 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发展现状
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起源于美国,上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Margaret L. A. Mac Vicar先生创建了“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 UROP), 在该计划中,符合规定条件的优秀本科生可以申请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进行学术科研训练。随后,在80和90年代,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斯坦福大学等相继建立了专门的研究和服务机构,给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提供了充分保障。②③在我国,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最初以课外活动为主,主要体现在全国高校范围内的竞赛活动,如清华大学联合全国30余所重点高校于1989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随后,诸如“电子设计大赛”、“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机器人设计大赛”及“数学建模大赛”等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在全国重点高校逐渐开展。1995年和1998年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别建立了SRT (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和SRTP (Student Research Train Program)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在我国培养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及吉林大学等国家重点高校都相应设立了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2010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④的要求。直到2011年,教育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自此,本科生科研训练开始向地方普通高校扩展。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⑤不但提出了对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明确要求,而且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然而,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还没有得到广泛普及,目前还仅局限于百余所的“985”和“211”工程重点大学,这些唱主角的大学在我国千余所高校中仅占10%左右,普通高校仅仅是扮演个别参与的角色,当前,这种分配状况已不能满足高校乃至国家的战略发展需求。因此,将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进一步深入在普通高校本科生范围推广已是当务之急。
3 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问题与建议
首先,在政府层面上,虽然各种竞赛活动得到了团中央、教育部和全国科协等国家级部门的认可,但是对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支持力度仍明显不够。如目前已经设立国家、省、市级负责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专门机构不足,同时,相应级别的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立项较少,大多数省市甚至没有这方面的计划。另外,经费投入相对缺乏,且大多数资金仅流入到少数重点大学内,地方普通高校得到的资助很少,甚至得不到相应的支持,这已不适应我国当今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多局限在各种竞赛活动的范围内,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科研训练体系,很难跳出课外活动这个圈圈。因此,各级相关部门可以为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计划提供绿色通道,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探索系统的科研训练计划新途径,设立各级专门负责机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除重点高校外,政策上继续向普通高校扩展和倾斜,尽可能使大多数本科生参与到科研训练计划中来。
其次,在学校层面,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覆盖面仍相对狭窄,形式较为单一。具体表现在参与的本科生数目较低,对于地方普通高校甚至没有组织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计划,即使在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这类的重点高校中,参与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学生数仍远低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98年的水平。⑥另外,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类别和资助形式较单调,一般仅限于理工科的少数专业,缺乏文史类和艺术类的科研训练,资助形式基本都是政府和学校拨款,几乎没有来自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资助。除此之外,实验室开放程度仍不完全,很多只是形式上的开放,不让本科生使用中大型仪器。因此,需要高校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外部注入资金,对资助的企业和个人要给予分享研究成果等优惠政策,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特别是管理仪器的教师,尽可能地给本科生提供便利的科研训练场所和条件。
再次,在教师层面,个别教师形式化比较严重,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后,把本科生变成“廉价劳动力”,替硕士生或博士生干活,师兄师姐让干什么就做什么,不能充分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另外,有的老师经常疏于管理,通常会催生参与科研训练的本科生来实验室也行,不来也可以的不良现象。认为本科生做不出什么像样的成果,浪费经费的思想仍然存在个别教师思想中。现在的普遍现象是,课题题目一般都是由老师给设定,计划由研究生负责拟定,然后让本科生申请,而不是根据本科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方面让本科生自己设计科研训练内容。其结果是,本科生缺乏兴趣,导致在科研训练过程中精神消极、缺乏独立思考及等问题,严重抑制了本科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有些老师缺乏与学生沟通,有的老师甚至没有见过自己的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做到认真、严肃及负责的态度,通过与学生经常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在哪方面更具有优势,鼓励他们自行查阅文献、设计题目、撰写项目,最后提出申请,从而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科研训练达到最佳效果。
最后,在学生层面上,很多学生并不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研训练中来,很多本科生是跟风或者是根据学校的政策不得不参加。这就需要学校从行政命令的枷锁中走出来,转变为更有效的积极教育、讲解和引导的方式,使学生真正了解什么是科研训练,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收获等,让他们真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研训练中来。另外,有些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实验及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这更需要老师安排好合理的计划,如,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带动和指导能力稍差的学生等。另有一些学生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甚至存在很强的功利心,在研究过程中,不认真分析科研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忙于多做实验,多写论文、多发论文,忽略了整个科研训练的过程,这使得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充分的训练。因此,教师要与学生经常沟通,了解学生,对他们反复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同时设计合理的培养计划,让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科研训练当中,从而达到科研训练的目的。
总之,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等,而且可以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本科生科研训练的重要性,不断从制度上和形式上创新,还有在培养方法和方式上创新,要继续扩大普及规模,这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注释
①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EB/OL].http://www.gov.cn/zhuanti/2011-03/16/content_2623428.htm,2011-03-16.
② 杨慧,俞安平,恢光平,曹洪.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65-68.
③⑥俞林伟,施露静,周恩红.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发展历程、困境与未来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89-93.
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 htm,2010-07-29.
⑤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EB/OL].http://www.gov.cn/zwgk/2012-04/20/content_2118168.htm,201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