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卓砾 肩担道义
2015-12-10郝幸田
郝幸田
园外,春雨如诗,亭内,墨香四溢。一位七旬老者,正提笔案前挥毫献艺,不少观众驻足细看,流连忘返。在今年枇杷山书画交流会上,初睹戴老风采。先生虽貌不惊人,但其书作却让人眼前一亮。书家为人谦和、朴实诚厚,虽才高艺精,但从不骄人,与他交谈,犹如沐春风之感。
戴三七,笔名念一男,1944年生 ,重庆忠县人。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重庆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研究员、理事、重庆市南岸区老年大学书画院院长、重庆长江书画院顾问。除了书法之外他还擅长诗歌、剪纸、国画等,可谓多才又多艺。
戴老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喜欢书艺,五岁随父学习“二王”与“赵体”,曾在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班深造两年,长于行草书、榜书。有评家说:“其行书既有王体的飘逸潇洒,又有欧体的硬朗挺拔,他的书作具有浓郁的书卷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先生对书法的执着和痴迷长年如一日,60多个春秋,他默默无闻,笔耕不辍,深深地吮吸着古今书法大家的精华,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戴三七书艺体。这是一种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发扬、提炼升华而作的大胆尝试和创新,其作品亦工亦草、亦行亦楷,颇具神采,雅俗共赏,许多书法爱好者及国际友人竞相以他的字体为范本进行练习。
先生的作品用墨枯润相间浓淡相宜、书写张弛有度,字里行间疏密得体、运笔缓急有序,且刚柔相济。有些作品给人一种抑扬顿挫、动静结合、笔法稳健而又不失狂野之大气的视觉享受;另有一些作品中既有温婉含蓄之细腻美,也有豪放粗犷之阳刚美。他的作品,好读易懂,有很大的增值空间。多年来,他为数家店铺榜书店名、楹联;多次给华岩寺、天心寺、凤凰寺等寺院书写碑记、楹联、匾额以及长卷、册页或其他形式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展览、笔会交流活动并获得各种奖项;经常到大学、中小学、养老院举办书法讲座,受到广泛好评。
他的行书《兰亭集序》,继承了王羲之书法“飘逸若游浮云,矫健如惊龙”之特点,字字姿态殊异、圆转自如、自然天成。整篇端秀清新,犹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润的艺术美。他的行书册页 《前后赤壁赋》,笔法多变、平和自然、笔势委婉、遒美健秀,真正得到了王羲之的笔意,确有赵王风范。
先生在书法理论上,坚持中国传统的东方美学,反对以西方唯美观点来诠释中国古典书法理论。他主张碑学帖学共存共荣,反对抬碑抑帖或扬帖抑碑,传承者可自由选择;同时,他认为书法爱好者要借鉴地研习先辈书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以实现自我升华,既不能故步自封更不可狂妄自大;他崇尚书法作品应根植于生活,为民族所能读能懂,反对乖戾取巧和哗众取宠而一时取悦于市场之举,更反对那种投机取巧把书法作为沽名钓誉之举。
为人低调,处事认真的戴老视名利乃身外之物,坚持“实践形成自我”的理论,他不追名逐利不沽名钓誉,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对待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老一代书法家对中国优秀书艺的酷爱和对新一代期盼的心声;他始终保持着真实的谦逊态度:“前有古人,后更有来者,作为中国人能够世世代代地传承已有几千年辉煌书史并让中国书法生生不息,当是我辈欣慰之事。”他因此而一如既往地投入书法的传承中。
先生与其他渝籍书法家不一样的是“山城开花世界香”。他的作品现在正从重庆源源不断地名扬国内、走向世界,广泛为海内外书法爱好者收藏。目前已经有《孔子世家赞》被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珍藏;《滕王阁序》10米行书长卷被马来西亚收藏家高价购藏;应邀书写的榜书或牌匾作品更是不计其数;被竹禅斋华人书画收藏社收藏的作品《醉翁亭记》及《江水三峡》在北京和台湾连续巡展后,引起了各界强烈反响,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博物馆已有收藏意愿。而今,戴老虽年逾古稀,仍然壮心不已,除坚持书法创作外,还不遗余力地从事书法教学和研究活动,为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尽其所能、传授所有,旨在让中华书艺瑰宝之光永耀全球。
(责任编辑:江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