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宣讲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5-12-10庄立臣
庄立臣
摘要:理想和信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核心,对人生发展、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然要求。高校应不断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积极探索适应大学生要求的教育手段,努力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使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大学生中不断得到内化和外化,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116-02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激发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大学生理想信念是否正确,是否坚定,决定大学生自身的人生走向,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效果,对于各高校来说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再认识
1.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一个值得长期开展及深入研究的领域。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内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进行探索,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及著作。其研究内容涉及理想信念教育概念的研究、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研究、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研究、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研究、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及成因的研究、理想信念教育的原则及方法的研究等多方面。
2.理想信念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党和国家始终强调的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给人们的理想信念带来冲击,迫切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存在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战略地位认识还不够到位、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还不够科学有效、教育者主体的精神状态和素质能力还有待优化提高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其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各种思潮、文化的交相融合,迫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3.理想信念教育需要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按照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理想信念教育需要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把基本理论的传承和教育内容与具体实践的创新相结合,理想信念教育才能不断丰富和深化、创新和提高。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思想。“三个自信”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也是对瞩目和关心中国发展的世界各国的庄严昭告。“三个自信”源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党对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和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因此,“三个自信”理应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大学生的“三个自信”,是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最重要的工作。
二、“草根”宣讲的探索与实践
1.确定主题。理想信念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体现,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核心内容。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服教育、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教育、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教育、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教育等五大方面的教育。如何有步骤、有计划的选择教育内容和确定宣讲主题,是开展宣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一年多来我们针对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分别确定了:我看“三个自信”、我与“中国梦”的实现作为大学生宣讲的主题,开展了“草根”宣讲的探索与实践。
2.选拔人员。选拔合适的人选作为“草根”宣讲的宣讲员,这是开展宣讲的基础性工作。在选拔宣讲人员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广泛动员、统一培训、分级选拔的办法,组建了宣讲队。确定主题后,向学生公布,有意向的学生根据主题自行准备宣讲材料,统一组织试讲。按照试讲内容、试讲效果等从中选拔较适合宣讲的人员分别组建班组宣讲队、社团宣讲队、院级宣讲队。对初步入选的人员,按照拟开展宣讲的对象和宣讲方式、地点等不同要求,分别进行培训,提升宣讲人员整体能力和水平,为保证宣讲活动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指导。聘请专家和专业教师对宣讲队成员自行准备的材料进行补充完善,对主题涉及的内容进行分类和协调。在已开展的宣讲活动中,专家和专业指导教师对“我看三个自信”宣讲主题划分了三个自信的由来、三个自信的内涵、三个自信提出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三个自信的重要依据等多个宣讲子题目;针对“我与中国梦”的主题划分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中国梦的由来和发展、中国梦的突出特色、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我的梦与中国梦、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担当等多个子题目并分别列出宣讲提纲,让学生自己查找材料补充完善,形成自己的宣讲材料。
4.适当组织。为宣讲队员提供开展宣讲的舞台和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开展宣讲活动的关键环节。为配合宣讲工作的开展,在学生中开展了“草根”宣讲知多少的调查活动,督促和激励学生更多的关注这项活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宣讲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学院还充分利用党团日活动、主题班会、文体活动间隙等时间和场合,为宣讲团成员提供宣讲机会,同时要求宣讲团成员自己主动寻找宣讲的场合和宣讲对象,探索出以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主导,宣讲团成员主动联系和安排,灵活多样的宣讲渠道。endprint
5.及时反馈。定期对宣讲团成员开展的宣讲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对宣讲效果好,受到学生欢迎的宣讲人员和宣讲内容及时进行表彰和推广,对宣讲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及时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调整和完善。对宣讲团成员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宣讲效果,不断扩大宣讲队伍。对宣讲团成员的宣讲工作和参加宣讲活动的同学根据其在活动中的角色和表现进行写实性记录,与学年度综合测评思想品德等工作挂钩,督促和激励同学积极关注和参与,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三、“草根”宣讲的启示
1.因材施教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基础。当今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自主自信,乐于表现自我,推崇平等,对新事物接受快。准确把握当今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因材施教的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积极搭建舞台为大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我创造条件,同时教育和引导学生只有做好充足准备,才能在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以教育和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为契机,将大学生被动教育过程转化为大学生主动行动过程,激发大学生自觉学习和主动接受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活动的效果。
2.双向互动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手段。理想信念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双向互动过程,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受教对象的激发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担当着是否接受和践行教育内容的角色,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一定条件下主体短时间承担主导的角色,其主体性发挥的更好,草根宣讲就是一个很好的转换载体。
3.灌输与汲取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渠道。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灌输式教育可以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进行灌输教育的同时,主动把深奥的理论体系还原到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把大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总结吸纳到理论教学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讲座社会实践等,增加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的灵活性、生动性和直观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和思考,把理想信念教育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大学生对人生的感悟,形成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主动汲取的良好局面,拓宽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渠道。
4.内化与外化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终目标。大学生将主流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并将这些价值观念转化为行为的过程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化和外化。内化是外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内化就没有外化;外化是内化的归宿,没有外化,内化就失去了意义。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的内化和外化,又是一个往复循环的过程,内化过程中离不开外化的活动,外化的过程又是内化的巩固和深化。内化与外化的反复循环,是巩固和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必然途径,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中宣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