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性取向偏离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2015-12-10王海红
王海红
摘要:本文针对一例大一新生,因同性恋而引发新生入学适应不良表象问题进行咨询,帮助来访者增强其自我认同感,学会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学业、情感问题。尤其让他对同性恋的状况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建立对未来的信心;使他能积极地去生活,健康地去发展。
关键词:同性恋;自我认同困难;认知行为疗法;森田疗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277-02
一、一般资料
韩某,男,21岁,汉族,大一,身高171公分左右,体态偏瘦。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庭条件相对较为贫困,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挣钱,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务农,父母亲均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第一次进入咨询室时穿戴整齐,对问题的回答清晰,思维正常,自知力完整,有焦虑情绪,能够叙述问题,有主动求助的愿望和行为。但是在咨询室里容易紧张,坐姿有些僵,声音时有微颤。针对其情况,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其阳性项目数为45项,人际敏感均分3.11,抑郁症状均分2.23,恐怖症状均分2.14,强迫症状均分2.1,偏执症状、焦虑症状、敌对症状均分低于2.0。其他两项躯体化和饮食睡眠均低于1.15。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同性恋,内心忐忑不安。学习下降,人际敏感,有些强迫行为,此状态持续4个多月。
个人陈述:韩某从小生活在农村,在家排行老大,还有一弟弟。爸妈都是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普通老百姓。对他呵护备至,甚至达到越俎代庖的程度。以至于现在他连牙膏牙刷等最基本的日常用品都需要从家带。进入大学后从没进过超市购物什么的。小时候,爸妈不允许的事,不允许玩的东西,他绝不涉足,很乖很听话的一个孩子。上学后,很听老师的教导,学习成绩还不错,因此不断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强化了学习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他的童年在风平浪静中渡过。升入初中后,迎来了青春期的骚动,以及对异性懵懂的憧憬。然而他却发现自己对同性充满着希冀、渴望,对异性没感觉,甚至讨厌某些女生。压抑着这个秘密,走过初中、高中。由于高考失利,复读一年后依然不理想。劳苦的父母亲不顾自己的艰辛,依然支持他上三本(学费高昂)。于是他心怀着对父母愧疚感恩的心走进了大学的校门……然而进入大学后,本我非常渴望同性的爱恋,看到男性赤裸的身体,会有生理上的悸动。而自我、超我又无法接受同性恋这样的在中国这个社会文化背景下,不被主流接受的价值取向,认为自己变态,对不起父母亲,爸妈辛辛苦苦培养他上学,怎么会培养个变态?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觉得他的行为不能被家人、朋友、同学、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所接受。而且还将给父母亲带来耻辱。受不了别人的议论纷纷,认为舌头是会杀人的。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应
咨询师观察:来访者自尊心强,对自己要求严格。敏感,避讳同性恋三个字。
辅导员反应:来访者平时一般独来独往,爱学习,内向,不爱说话。
四、评估与诊断
1.主要表现:(1)对别人的言行敏感,心情郁闷。(2)内心渴望同性别爱人,但又不敢去追求。(3)有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2.心理问题的原因:(1)生物因素:来访者身体健康,无过往家族精神病史。(2)社会因素:①严重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父母、朋友都不知道来访者的状况。②负面性生活事件:张国荣的自杀事件对来访者刺激很大。③文化因素:主流的中国文化不接纳同性恋行为。(3)心理因素:①错误的认知观念:主要是對同性恋的不客观的认识。②性格因素:性格内向,追求完美,敏感软弱,朋友较少,依赖性较强。
3.诊断与鉴别诊断:(1)本人对症状自知,有求医行为,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人格相对稳定,无幻觉、妄想症状,可排除有重性精神障碍。(2)精神性同性恋诊断:“同性恋是指一个人无论在性爱、心理、情感还是社交兴趣上,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来访者不仅在思想和心理上依恋同性,生理上也渴望同性的爱抚,只是没有肢体接触。
五、咨询目标
根据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与韩某共同协商达成口头或书面协议,初步确定:
1.近期目标:(1)改善其人际敏感的状况,降低自己对周围人的过于敏感的反应;(2)改变其错误的认知观念,主要是对同性恋的不客观的认识。
2.长远目标:有效提高处理各种生活事件能力,培养独立性。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升自我认同感。积极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
六、咨询方案
1.明确咨询师和求助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遵守保密性原则,共同商量咨询目标。
2.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共6次。咨询收费:校心理咨询中心对本校学生免费,故学生不需支付费用。
七、咨询过程
本案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①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②心理帮助阶段;③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过程:
第1次咨询。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找出韩某当前急需解决的目标。方法:倾听、具体化、放松训练。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其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有关事项与规则,尤其强调保密原则。(2)与本人交谈收集临床资料,使韩某得到充分的渲泄,释放内心的焦虑与冲突。(3)布置家庭作业,采用放松训练缓解求助者的敏感情绪,并让求助者做家庭作业(①每天抽出40分钟左右锻炼身体。②主动去跟别人聊天,结交朋友。体验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第2次咨询。目的:(1)加深咨询关系。(2)确定问题:提问及自我审查技术;(3)检验表层错误观念。(4)减少强迫行为。方法:心理测验、认知行为疗法。过程:(1)讨论家庭作业,韩某对放松训练法的反馈。(感觉他心情好一些,说话更流畅。)(2)观看大量有关同性恋的相关信息,包括概述、历史、国内外发展情况、人口比例、形成原因、法律的解放、同性恋婚姻状况、如何理性看待同性恋等。(3)双方共同确定咨询目标,矫正对同性恋不合理的认知。(4)布置家庭作业:①把认为自己想法不合理的地方写在本子上,并写出想法合理的地方。②从成长经历中自我剖析对现在心理问题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韩某本人,结合问题行为做出初步分析,一起探讨韩某问题行为的表现及成因。
第3次咨询。目的:(1)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核心错误观念)。(2)认清自己,为所当为,能够去做好眼前的事情。方法:谈话法、面质、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理念)。过程:(1)有了对同性恋的形成原因以及分类的掌握。我们一起探讨成因,他否定了遗传因素。结果断定他是单一性精神性同性恋。(2)同性恋在中国毕竟是不被主流文化接受的,这也是他痛苦的根源,渴望的东西不敢去追求。(3)对于同性恋,只有欲望却没有行为的尝试。所以鼓励他去尝试一下,看看同性恋的方式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但他目前所能做的就是静观其变,顺其自然,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第4次咨询。目的:(1)继续帮助来访者纠正其对同性恋认知上的偏离,诸如以一概全,放大负性评价等。(2)提高自我情绪和行为的调控能力。方法:谈话法,角色扮演,认知行为疗法。过程:(1)反馈咨询作业:通过对家庭作业的分析,使求助者明白,是对同性恋过于偏激的认识使他产生了心理冲突,但是导致了他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是他对未来事件的过低评价。(2)继续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来访者认识到他核心的错误观念:并运用灾变祛除技术帮助求助者认识到他对事物不良后果的可能性估计过高,过分夸大灾难后果,从而祛除他对自己未来的过分担心。运用角色扮演的技术,帮助来访者减轻对周围人的过激心理反应。(3)布置家庭作业:①记录此次咨询对自己认知转变的启示,并分析这种观念转变对改善情绪的作用。②运用“正强化”技术,每天抽出十几分钟时间去想象,体验自己曾经有过的愉悦、舒缓的心境。③调查更多人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看法。
第5次咨询。目的:(1)继续巩固咨询效果。(2)共同分析来访者进展缓慢的方面,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过程:(1)反馈作业,人际交往有所改善,抑郁焦虑症状基本消失,心理状态比较稳定,偶尔还会对自己的性取向感到不踏实。但基本能带着这種痛苦去做事情。(2)谈谈那些进展缓慢的方面,共同分析一下原因,协商一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让来访者积极参与,积极寻求自助,相信个人的潜力。(3)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进一步增强自我调控的能力。
第6次咨询。目的:(1)继续巩固以前咨询的成果。(2)鼓励来访者积极地去面对生活,相信明天会更好。方法:会谈、心理测验。过程:(1)来访者叙述这一个月来自己积极的变化,并给与正强化。(2)向来访者讲述积极心理暗示的意义,希望他每天给自己来点积极的心理暗示。诸如,相信不久的将来,开放的中国将会以宽容的心理解、接纳同性恋群体。(3)再做SCL-90心理测验,虽单项均分都低于1.8分,仍需来访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4)基本结束咨询,做好咨询的回顾和总结,帮助求助者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认知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用新的认知行为模式应对未来生活。(5)最后告知来访者有需要随时欢迎来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本人和其他人的评价。(1)韩某情绪明显好转,自述“人际敏感得到改善,强迫行为基本得到控制,能够静心学习”。(2)辅导员观察:“韩某较以前更乐观主动一些,能够积极地面对问题,课堂回答问题更自然,不像以前那么慌张”。
2.咨询师评估。通过回访,了解到韩某本人目前状态稳定,精神面貌较初访时大有好转。咨询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3.心理测验评估:SCL-90总分及单项分回归正常状态,心理问题基本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