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基础会计在非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策略设计
2015-12-10张灵苑磊
张灵 苑磊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新经济现象层出不穷,“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为适应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及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的需要,会计基础课程已成为各高校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程。本文对基础会计在非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结合非会计专业、学生特点及社会需求,高校创新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使学生学到会计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他们应用会计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基础会计;非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策略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168-02
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的是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以教高[2012]4号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高等教育界日益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该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在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基础会计课程,各高校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特点及社会需求,力求计划的全面有效性,培养通晓会计但不失主专业的“通才”。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目前该课程已成为各高等院校非会计专业的必修、选修课程,以某高校为例,开设会计基础课程的情况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该校七分之一的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基础课程,且课程性质为必修课程的比例大于选修课程比例,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开课学期也普遍较早。基础会计为非会计专业学生揭示了会计学的概貌,学习该课程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完善高校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将来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由于课程专业性、理论性较强,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内容抽象艰涩、枯燥空洞,他们学习态度普遍不够端正,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不知道所学知识与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何关联,学习以通过获得学分而应付了事。
任课教师大多认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需要对基础会计知识略知一二,在教材、课件、大纲一样的情况下,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简化版,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主专业的不同特色以及各专业的需要有的放矢。在教学方法上更无创新,在非会计专业基础课程学时较少的情况下,光讲授书本枯燥知识,忽视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课堂讨论、启发式,致使学生为学习而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目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授课教师一般为初来学校的年轻教师,非会计专业该课程的授课成为教师上岗的“练兵场”。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策略设计
在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思想的指导下,如何使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主专业学习的同时,拓宽知识面,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并运用会计信息对生活、工作进行创新性决策和控制,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目标创新
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培养会计人员,而是通过“懂会计”为其主专业服务,教会他们看懂财务信息,并能够对财务信息包含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运用,让他们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理解财务信息直接或者间接传递的经济管理方面的信息,培养他们进行生产、营销、投资等决策与判断的能力。因此,針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讲授会计基础课程要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通晓会计但偏向其主专业的“通才”[1]。
(二)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内容创新
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突出实用性,其教育理念应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色,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要确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以会计要素和报表分析为核心,加深和强化理论基础知识,不应过于强调会计核算,而应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侧重于会计管理职能[2]。
采用“分专业”的教学模式,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了解建筑业企业的特点及工程成本的项目核算,通过往年的财务报表审核投标单位资质,以助其进行项目前期调研与开发项目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应关注销售业务指标分析、了解增值税发票在商品交易中的使用、出差人员差旅费报销、应收账款的确定等;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补充工商税务知识、增强对财务状况分析的能力等;金融统计专业的学生利用会计系统提供的信息,对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在目前没有专门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教材的情况下,对现有教材的内容进行取舍、增补和章节顺序的变换。首先从会计报表的实例分析开始,说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逐一介绍每个科目账户,推出账户结构和登记方法,分析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到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2]。鼓励专业教师加强针对性教材的撰写,坚持有用性原则。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基础教材应注重如何分析和使用会计信息;坚持形象性,强调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基础教材应以企业实际案例为主导构建教材内容,尽量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甚至是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会计知识[1]。
(三)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方法创新
对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知识的初学者来说,主讲教师要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单一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便学生理解枯燥无味的会计基础知识,了解简单的实务。毫无创新的教学方法是教不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
1.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契合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在一些工商管理类高校得以广泛运用,并已列入各高校的教改计划。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会计教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我国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虽然起步较晚,但国内对会计案例教学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
以某大学工程管理、统计学两个非会计专业5个班共计14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2.6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比传统教学方法更直观生动,他们对案例教学更有需求和更易接受。
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用恰当的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案例化,案例贯穿会计理论教学中,用案例形式展示会计知识。通过案例的讨论与分析及报告的撰写,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结合专业特点,实施实践教学。根据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新形势下高校的实践育人工作,教师教学也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课时,结合非会计专业特点让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如在账簿内页上试着编写分录,在增值税发票上进行填写练习;可以参观或亲身体验会计电算化课程;可以到与专业相关的会计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参观,了解并理解生活工作中的实际会计,从而加深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四)创新人才培养与考试改革创新
传统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在期末进行一次闭卷考试,最后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试题过多的考核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缺乏对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要培养创新人才,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多样化,注重平时课堂、实践的表现和案例分析、撰写论文、阅读运用财务报告的能力等,真正达到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基础知识的目的,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教学质量是高校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而教学策略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策略进行精心的设计,才能保证非会计专业学生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的不断完善自身知識结构的完整性,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芳.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教学改革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3,(12):252-253.
[2]李红梅,张敏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教学改革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2,(9):143-143.
[3]牛霞,宋俊艳.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案例教学需求现状——中国农业大学问卷调查报告[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3):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