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教育探讨
2015-12-10苏义祥陈改革吕松涛刘兴寿
苏义祥 陈改革 吕松涛 刘兴寿
摘要:叙述了大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教育的思想构建与价值,大学专业课教育现状,创新与创造能力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认为:大学在强化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课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并且要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学生的创新活动不能只局限于本专业,要多元化、跨学科、跨专业开展创新活动来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与创造;培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097-02
大学办学的根本是本科教育,大学本科教育是传承优秀文化知识,培养后备科技人才的摇篮,其一是基础理论教育,其二是专业技能教育。因此,我国在本科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及财力,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在大学本科教育深层次发展过程中,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与创造能力和社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人才培养是国家建设发展的主导,是实现我国科技强国的基础保证。造就具有创新与创造能力的人才,应该在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上接触现代高科技知识,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的创造热情,多渠道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展示才华,为社会培养设计、创新、制造、建设、管理等高等技术人才[1-4]。
一、大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教育的思想构建和价值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与创造能力的科技人才对振兴我国经济发展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本科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不仅只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打基础,而且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广泛的适应性。其次,要培养学生具有精深、实用的专用知识,即本科专业的典型技术和工艺,特殊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及前景等。教师通过对专业教学的典型剖析,引导、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注意专业的创新与创造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勇于探索最新科技成果。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合理分配教师资源;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学生创新实验基地,更新教学科研实验设备仪器;设立大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专项资金;制订规范的创新与创造能力考核奖励办法;将创新与创造能力活动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目前,大学教育更注重基础理论学习,学生用大量时间应付基础理论考试,无暇考虑创新,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另外在专业课教育方面,以书本知识为主,很少开展学生随心所欲的创新与创造能力实践活动,造成专业课授课教师传统单调,学生学习乏味。一般大学每年有一些规定的比赛活动,但只局限于个别同学的爱好,不全面不普及,大部分同学对规定比赛不感兴趣。而创新与创造能力实践活动是每个学生的事情,应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创新创造,打破常规,自己完成作品,学校不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各种创新成果进行评价,对有价值的创新成果给予表扬和资金支持。创新与创造能力教育,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体现大学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让同学们快乐幸福地学习创造与创新。
二、大学生专业课教育现状和创新与创造能力人才培养
大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人才培养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规范的培养体系,打破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细化大学专业课教学细则,基础理论课与创造能力教育同时进行。从目前大学教育来看,大学本科教育只有四年(个别专业五年制)时间,基础理论课和规定课程教育二年至二年半时间,专业基础课学习半年至一年时间,剩余的专业课学习一般為一年或者不到一年时间。学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又要学习专业课,还要实习与实践活动,有时还要参加一些学生不太感兴趣的比赛活动,专业课的学习少之又少,四年的大学学习似乎就是为了寻找一个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什么专业课、实践课都不重要,根本谈不上创新与创造能力。目前许多大学都在探索大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教育,如:香港理工大学,要求所有在校大学生,不管年级高低人人参加创新设计制作,跨学科跨专业创新(不全是本专业作品),每年举行一至二次大学生创新作品比赛,由专业课教师评价推荐给予创新奖励,保存所有(获奖及不获奖)参赛作品供后继同学参考学习;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每年举办一至二次大学生创新与创造作品比赛,不统一设计规定题目,让学生自己创作完成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对学生参赛的优秀作品全部保存供后继学生参考;中国东南大学每年定期举办“创业创新论坛”、“金点子”商务大赛、“赢在东南”等创新与创造能力活动,从大一至大四所有同学都可参与,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培养大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与动手能力很关键。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要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得以实现,不但需要学校的试验设备及场地,还需要专业基地实践,为学生提供和建立能够发挥自己潜能和智慧的创新平台,让学生自己想象,敞开心扉,勇于探索,努力创新[5]。教师除了加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之外,要大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新活动,让学生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价值,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教育,强化大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培养优秀的社会应用型人才。
三、大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职能是传承并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在知识创新、学术探索及科学研究特别是在创新与创造能力方面所起的指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也不能为其他教育所替代。面对当代科学技术加速进步和知识创新的形势,就需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培养教师指导学生创新与创造活动的能力,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前提,优秀的指导教师是高校创新与创造能力人才培养的保障,在建立创新与创造能力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着重建设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另外,要充分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新与创造能力方面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或者专家来担任大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的专业化导师,特别邀请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一定造诣的同校毕业生进行讲座或者报告、交流、沟通,引导、启发在校大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利用他们(校友)的创新思想与实践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创新与创造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与创造能力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具有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6]。
大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师资队伍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具有很高的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二是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或社会教育实践经验;三是具有从事创新与创造能力教育的热情;四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五是具有耐心细致、长期坚持指导学生的服务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教育实践活动。
四、国家对大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的重视程度
聚焦两会: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改进高等教育,提升创业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興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更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但是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说目前创新能力是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中比较薄弱的环节,这不仅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更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拥有精英人才、齐全的学科、先进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和大量的科技信息,具备较强的知识创造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潜力。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为同学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
五、结束语
大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教学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是教育改革的组成部分,要不断研究和探索,要创造出特色。随着大学教育的深化改革,大学应该逐步建立多元化跨学科跨专业的大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培养和教育平台,给学生创造一个随心所欲的想象空间,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勇于探索创新。教师除了加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之外,要大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挥其专业特长,让学生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价值,强化大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培养优秀的社会应用型复合人才,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柳,毕见霖,王立硕,等.研究型高校建设过程中本科教育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7):87-89.
[2]陈涛.论技术本科教育的办学逻辑、问题及价值[J].职教体系,2014,(19):32-35.
[3]马金莲,康小丽.浅议辅导员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甘肃教育,2014,(22):26.
[4]姜文波,杨秋黎.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4,(10):23-24.
[5]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6):42-51.
[6]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与评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现代化[J].教育研究,2013,(1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