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水情教育调查研究及浅析
2015-12-10陈欢李坤
陈欢 李坤
摘要:大學生对水情的认知程度既影响着当今学校和社区的节水工作,也与我国社会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息息相关。开展水情教育,大学生是重要突破口,是未来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笔者通过走访武汉和黄石两地的部分高校和社区,调查研究了几所高校的大学生对水情的了解情况及节水意识。结合高校大学生教育的特点,从学校、教师及学生社团多个层面探讨分析了推进高校水情教育,增强大学生水情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水情教育;节水;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046-02
中国是全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具备如下特征:①总量匮乏、人均占有量更低;②区域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③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发。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公众的生活和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利部预计,到2030年全国人口将突破16亿,届时人均占有水量仅1750立方米,实际可利用水量已接近合理利用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2010年西南五省市遭遇百年不遇大干旱,导致2200余万人饮水无法保障,受旱耕地面积达1.11亿亩,部分旱区旱情持续近5个月。然而,与这一国情极不相符的是用水浪费、水的利用效率低下,科学用水、节约用水仍然做得很不够。
一、我国水情教育现状
近年来,水情教育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力度宣传国情水情,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2012年9月,水利部水情教育中心正式成立,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水情教育对我国水利事业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中央对水情教育的高度重视。水情教育实质是一种广义的科学普及教育,它针对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整体教育水平,推广普及中国的水文化、水历史、水科学知识、水利知识[1],以提高公众参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能力。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呼吁全民的水情教育,水情教育的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公众等等。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希望,充满能量又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是进行水情教育的重点对象。2012年湖北省多管齐下开展水情教育,针对高校大学生组建水情知识宣讲团,开办水情教育讲座,建立节水和水法规教育实践基地,成立了武汉节水科技馆等7个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并实现地区水利局与高校的共建等等。这些举措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更大程度地关注我国水情,使大学生水情教育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停留在“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节约用水就是珍惜生命”等宣传口号中,推进了高校的水情教育。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推进高校水情教育,党中央、各级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门为高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然而,为了切实增强大学生水情教育效果,高校还需要积极探索水情教育方式,从大学校园内部出发,针对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水情教育的特点,研究大学生水情教育规律,不断丰富发展水情教育载体,着力提高水情教育水平。
笔者于2013年暑期在武汉、黄石两地开展了“大学生水情教育研究”主题实践活动,主要走访了两地的部分高校和社区,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交流等形式,在广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广泛的水情访谈,整理繁杂的调查资料,分析掌握了当前大学生对于水情的了解情况,进而了解社会及高校对于大学生水情教育的开展情况,评估了水情教育效果,更好地认识到当前大学生水情教育的优缺点,通过调研真正达到“融入中心,走进青年”的目的。
1.实地调研交流。在调研访谈中,经常可以听到受访大学生提到:“那个水情知识我好像有点印象啊,但是不怎么记得了。”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盆里的水早已溢出然而自来水龙头仍旧哗哗作响、洗脸时水不用水盆接、冬天用烧开的水盛放在水杯里捂手取暖等现象比比皆是,在调研的高校中普遍存在。学生们知道这样做不对,是浪费水的行为,但是心里又会想:“有这么多水资源可以利用,我浪费的这一点点也不算什么吧”。这样的回复是对我们以往水情教育的一种消极反应,也是大学生水情教育流于形式、活动开展浅尝辄止的必然后果。
2.网络问卷调查。发放大学生对水情的关注状况调查问卷,以网络在线填写的形式,问卷有效率90%。调查对象中本科生比例81.3%,研究生比例18.7%,专业分布中理工科类的学生占到70%,文科及其他类学生占到30%。本次调查涉及的几道水情常识问题,如第9题关于水资源的说法,第10题关于我国水资源的说法及第12题我国属于哪一类缺水类型等。对问卷统计分析发现,无论是处在哪个学历阶段的学生,都有近45%没有意识到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问卷中还涉及到国家节水标识,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以及每年的宣传主题等,能正确作答的学生比例不足20%,这跟目前大学生水情教育知识零散、不系统,公众关注、行动少的特点不无关系。
3.走访社区及企业。调研过程中还走访了一些社区和水利行业部门,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对水情教育的开展情况展开调研。通过与社区居民和水利工作者的座谈交流,真正了解到社会对大学生水情教育的需求。走访过程中一位老人说到,以前大家都很注意节约用水,可是现在许多年轻人根本没有节水观念,希望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将节水的观念推广宣传到整个社会,真正把水情教育落到实处。
三、提高大学生水情教育建议及对策
在认真整理调研资料和仔细分析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分别从学校的整体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社团层面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水情教育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学校层面
1.建立并完善水情教育体系,形成上下有机联动、协调有效的水情教育体,打造自身的宣传阵地和教育平台,争取定期发行有影响力的校园水情教育刊物,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和节水心得、经验等。通过发起节约用水运动、限制用水训练、播放节水广告及举办节水展览、制作节水内容的互联网网页或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宣传;通过教育体系对学生开展节水教育,在教材和教师的讲课中加入科学用水及节水方面的内容,组织学生参观节水科技馆和节水技术中心等,学习其节水做法和经验等活动[2]。
2.建立相关的节水制度和奖惩制度。将节水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作为一个整体,例如,定期在校内公布各宿舍用水统计情况,实行有效的奖惩,鼓励学生间相互监督。只有加强节水管理,才能提高学生节约用水的积极性。依靠制度来约束行为,促使大学生突破节水观念的局限性和滞后性[3],并在节水意识的指导下自发进行节水活动。
3.开展全校范围内的水情教育。现阶段,高校对水情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学校应当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水情教育公选课,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及水资源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节约用水对于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定期开办水情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忧患意识。
4.在实践中落实节水行动。实践可以促进大学生与社会的有机沟通和融合,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节水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大学生就身边的环境状况开展调研,也可组织学生走访社区、走访企业、走访农村开展节水宣传教育。这样,在巩固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增进自身对于水情的认知,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5.鼓励学生研制节水设施及仪器并积极推行现有节水设施和节水方法。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设计制作平台,到目前已成功举办了3届。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大学生的获奖作品,如宿舍节水系统(将日常生活中洗脸、洗手等用水用于冲厕等用途)、家庭中水再利用系统装置等,不仅推广了节水理念,而且为大学校园和社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节水措施。
(二)教师层面
1.水情教育要注重具体细节化。教师在开展水情教育时要贴近学生的需求,注重教育的实效性,不只是一句空话,使教育流于形式。同时更要注意具体化细节化,规避一味的总体教育,具体划分水安全知识、水污染现状、节水利用知识、水利枢纽工程认知等方面分门别类地开展精品水情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爱水、亲水、节水、护水的良好校园氛围。
2.强化对学生节水意识的引导。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在学生一线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他们了解学生心理,熟悉学生的日常管理,应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力量,多渠道对学生进行节水意识的引导教育,改善大学生知识与行为相脱节的状况[4]。
(三)学生社团层面
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组织作为学生活动的领头军,应创新水情教育方式方法,采取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提高对大學生的吸引力。
1.利用微电影,知识竞赛,PPT演讲,辩论,话剧这些趣味性的活动,调动大学生参与水情教育的积极性,把水情教育和当下的流行元素结合起来,探索新的活动载体。鼓励大学生自己开拓水情教育新形势,寻找最被接受、认可和欢迎的教育方式,在学生社团负责承办一些活动时,大学生不仅能够化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更能在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教育。
2.以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为活动契机,在校园内开展广泛的水情宣传,让水情教育融进校园。充分利用校园新闻媒介,广泛宣传节约用水,开展节水知识的竞赛、展览和文艺活动等。此外,还可以在教学楼、实验室及学生宿舍等场所张贴节水宣传小贴士,提高全体学生、教职员工的节水意识,达到“要我节水”变为“我要节水”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呼唤系统水情教育[J].中国水利报,2007,(12).
[2]高立洪,刘艳飞.水情教育: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手[J].中国水利报,2013,(06).
[3]王忆,廖昕.当代大学生节水意识及其培养[J].法制与社会,2008,(06).
[4]黄徐丰.广东省大学生节水意识调查与教育浅析[J].考试周刊,20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