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废弃塑料再生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5-12-10黄璐郑楠
黄璐,郑楠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材料工程发明审查部,北京,100088)
我国废弃塑料再生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黄璐,郑楠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材料工程发明审查部,北京,100088)
在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废弃塑料的再生循环利用,推行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模式,对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自然资源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总结了我国废弃塑料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产业现状,分析了废弃塑料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所在,并给出了应对策略和发展方向。
废弃塑料; 循环利用; 产业现状
1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趋突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适应产业绿色发展的国际趋势,结合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巨大压力,循环利用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将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支撑。而随着石油化工和塑料加工业的迅速发展, 塑料及其制品大量地进入了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废弃的塑料制品量也急剧增加。目前解决废塑料污染的途径主要包括:填埋处理;回收再利用;发展可降解塑料。采用填埋处理的废旧塑料不易降解,进入土壤后会影响土壤内的物、热的传递和微生物生长,改变土壤特质,污染地下水源,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此外,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业已出现的能源危机引发了全人类的担忧,塑料的原料主要来自不可再生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可以说塑料的再生利用就是在节约石油。因此对废弃塑料的再生循环利用,推行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模式,对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自然资源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废弃资源再生循环利用行业的发展将为我国解决污染及发展循环经济、绿色节能经济做出巨大的贡献。可以说将废塑料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消除环境污染, 而且可以获得宝贵的资源或能源, 产生明显的环境和社会效益。我国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在制订“十二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时,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了重点发展方向的第一项,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一项中更是具体提到了废弃塑料制品的再生利用这一行业领域。
2 废弃塑料再生循环利用的相关产业政策
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为防治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于198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1996年,参考ISO 14000 和德国、欧盟的有关法令或指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了国家标准GB /T 16716-1996《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通则》。该通则给出了包装废弃物及可回收包装,可再生包装的定义;按包装废弃物的材质和处理方法,将包装废弃物分为可回收包装和不可回收包装两类,并提出了一些原则上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等。例如,该通则规定:“限制包装材料成分中的重金属含量”,“限制卤素及其他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由氯进行加工处理的包装材料”。但由于缺乏细则,导致该通则无法贯彻实施。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规定对固废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三化原则,香港提出“物尽其用、废物利用、循环再用”三用原则,其本质都是一致的,最终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一致。同年,GB /T 16288-1996《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出台。该标准等效采用了德国标准D N6120-1992《包装材料和包装物的回收利用标志:塑料包装材料和包装物的附加标号》。将塑料按组成分为7类,分别用1~7 的号码代表,规定了塑料包装制品回收的标志及其表示的方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标准适用范围更广泛,除了塑料包装材料,也适用于其他塑料制品[2]。此外,该标准的内容也更全面,增加了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制作、颜色、设置的数量及具体位置的规定。2001年,强制性的国家标准GB 18455-2001《包装回收标识》出台,并通过引用而成为《标识标准》的一部分,解决了《标识标准》关于包装物名称标识的问题。该标准引用了GB /T 16716-1996《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通则》中的各项定义,对于包括塑料、纸张、木材等在内的各种可回收复用及可再生利用的包装标志种类、名称、尺寸、颜色都等作了明确的规定, 大大增强了实际可操作性。1) 该标准规定了四种标志,即: “可重复使用”标志、“可回收再生”标志、“含再生材料”标志和“绿点”标志,并定义了“绿点”标志术语。四种标志的含义、图形均与国际上使用的标志统一,有利于与国际接轨。
我国早在1993年《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第七条就规定:“凡加工塑料食具、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塑料”。主要是对回收塑料的回收过程没有严格的监管程序,对回收塑料的安全性能没有明确的评价方法,因此规定所有的回收塑料不得用于食品包装,目前食品包装与其他包装一起进行回收再生,再生后的塑料颗粒只能于其他外包装材料或者工农业上使用,一些价值较高的塑料制品达不到相应的回收价值,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我国于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处理法》,从1996年4月起执行。其中规定,对地膜、一次性包装材料制品应当采用易回收利用、易处理或在环境中易消纳的产品。铁道部也从1996年起规定在铁路上禁用非降解性的塑料快餐盒,在此期间北京、武汉、杭州、汕头、厦门、广州、福州、大连、长春、呼和浩特等20多个大城市纷纷行动起来,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袋、EPS餐具等非降解塑料制品。
1998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与建设部、交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重点交通干线、流域及旅游景区塑料包装废物管理的若干意见》,禁止在铁路车站和旅客列车、长江及太湖等内河水域航运的客船和旅游船上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1999年12月,国家经贸委会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部和卫生部宣布《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和《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降解性能试验方法》两项国家标准自2000年1月1日起实施,为中国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的生产、销售、使用的监督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
2001年4月,国家经贸委会发布《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知》。要求所有生产企业(包括国内投资、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2002年1月,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四委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执法监督工作的通知》。
2012年8月,为加强废塑料加工利用的污染防治,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障环境安全,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制定《废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废旧机电产品和塑胶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重大项目已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据项目组织者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了解到,目前该协会正在组织项目课题申请。这是国家首次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纳入科技支撑计划,将大力促进废旧资源利用行业的节能减排,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据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介绍,今后3年内,国家将针对资源蕴涵量大的废塑料和橡胶等大宗固体废旧物资,开发综合高效利用新工艺、新方法及新设备,发展相应技术规范与标准。我国将通过技术集成,建立工程化应用示范线和技术集成示范园区,为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效率与再生资源产品质量,减少大宗固体废弃物及其控制再利用过程的环境污染提供技术支撑。
3 废弃塑料再生循环利用的产业现状
废旧塑料资源被现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类的第二矿藏”。塑料原料是从天然石油中提炼的化工产品,而石油是现代工业的命脉,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我国是一个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
近年来我国塑料制品工业发展迅猛,在世界各国塑料制品产量排名中已稳居第二位。据统计,我国每年需进口100余万吨塑料原材料。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一路飙升,塑料行业已整体处于微利状况。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个中等城市每年产生的塑料废弃物,可满足20家中、小型塑料企业的原料需求。因此,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我国再生塑料行业起步较早,早在上个世纪50 年代,就开始建立独具特色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塑料大量应用、原油价格持续保持高位,我国塑料再生行业市场逐渐繁华、中小企业如涌泉出现,投资活跃,从以前家庭作坊式回收再生塑料模式正向以市场需求为动力的纯商业模式转变,并正在发展成为回收加工集群化、市场交易集约化、以完全靠市场需求和价格驱动为导向的环保型产业经济。
目前,我国塑料再生企业数量1万多家,回收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已形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再生塑料回收交易市场和加工集散地,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北、河南、安徽、辽宁等塑料加工业发达省份。其中浙江余姚、宁波、东阳、慈溪、台州;广东南海、东莞、顺德、汕头;江苏兴化、常州、太仓、连云港、徐州;河北的文安、保定、雄县、玉田;山东莱州、章丘、临沂;河南安阳、长葛、漯河;安徽五河等地的再生塑料回收、加工、经营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年交易额大都在几亿到几十亿元,呈蓬勃发展之势。全国各大中心城市周边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武汉、南京、合肥、西安、太原、昆明、成都、沈阳、乌鲁木齐等各地也有大量类似的加工、交易聚集地。
从事再生塑料回收利用及加工的企业和人员数量庞大且稳定增长,主要是以个体户和农民为主,也有一些其他行业投资商。塑料再生行业为农村经济增长、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提供了渠道,为资源再生利用、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统计,2011 年,我国仅一次性塑料饭盒及各种泡沫包装就高达9 500 万吨,报废家电、汽车废旧塑料6 500 万吨,再加上其他废弃塑料,总量已近2 亿t,而回收总量仅为1 500 万吨,回收率不及10%。而日本废旧塑料回收率已达到26%。在我国,废旧塑料回收行业是个朝阳环保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从经济效益考虑,废旧塑料回收行业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低。据核算,在目前塑料原料价格基础上进行比较,用废塑料再加工制成的产品成本,仅为正品原料制成品的50%左右。福建省改性塑料技术开发基地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亟待加快,作为结构调整的方向之一,废旧塑料的回收再利用问题已经成为整个循环产业链的关键,而且也是目前整个行业技术含量较高、利润较高的一个环节。
3.1机械回收技术产业现状
目前外资在共混改性市场占有率相当高,而且占据的都是高端市场。一些下游合资企业、独资企业也都不同程度设置门槛,使国内企业很难进入。国内产品基本上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前五位的跨国公司有巴斯夫,拜耳,陶氏,杜邦,沙特基础工业公司,这些跨国公司在国内全部建有改性工厂,此外还包括美国普立万,日本帝人、三菱、东丽、宝理,韩国三星、LG、SK、锦湖等。他们凭借着资金、技术、品牌和服务的优势,同国内企业争夺市场。
国内主要改性厂家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如长三角的上海普立特、上海锦湖日丽、上海日之升、上海金发、上海心尓、浙江俊尔、浙江通力、南京聚隆等;珠三角的广州金发科技、聚赛龙、广州银禧科技、科苑等。其他区域有山东道恩集团、青岛国恩科技、青岛海尔新材料、哈尔滨鑫达和常州安格特等。
在从事改性塑料加工、经营和研发的企业中,以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金字塔顶端企业,2010年产品已达到60多万吨,营业额超过了100亿元。年产量在1~5万吨的知名企业有上海心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的常州塑金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宏信塑胶有限公司、浙江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通力改性工程塑料有限公司、福建奥峰科技有限公司等30多家以改性塑料专用料为主导产品的第二梯队骨干企业,同时有北京大正伟业塑料助剂有限公司、河北金天塑胶新材料有限公司、济宁得亚利聚合体有限公司、天津玉泉工贸有限公司等50多家以填充母料和填充改性专用料为主导产品的第二梯队骨干企业,而1万吨以下年产量的改性塑料企业遍布除西藏、海南、青海之外的所有省份。
为改性塑料企业配套的助剂、添加剂和配混设备加工制造企业更是和改性塑料行业结下了牢固的、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知名度很高的企业有:南京科亚化工成套装备有限公司、南京橡塑机械厂有限公司、科倍隆(南京)机械有限公司、南京昌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南京聚力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昆山科信橡塑机械有限公司、海城金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石家庄德倍隆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星烁实业公司、爱丽汶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张家界鑫彤飞碳酸钙开发有限公司、青岛邦尼化工有限公司、江西广源化工有限公司、福建思嘉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石棉巨丰粉体有限公司、西安亿海塑业有限公司以及承德金建检测仪器有限公司等。
还有一批具有多项科技成果并以改性塑料为主要教学科研内容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如清华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他们不仅将科技成果不断产业化,极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模式,而且为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成为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专家和技术骨干,是改性塑料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为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2化学回收技术产业现状
在我国,废塑料化学回收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但我国之前的废塑料化学回收技术工艺系统化差,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没有规模化,缺少高值回收技术和产品高值化,以塑料边角料和经过人工挑选的废塑料为原料。在我国北京、南京、武汉、哈尔滨、西安等大中城市也建立了废塑料油化实验工厂等实用性企业。国内也有该技术成功应用的实例,兰州爱德华实业公司开发的“废旧塑料油化成套技术及设备”,它的优点是出油率高达70%~90%,污染低,产品有市场,而且有现成的下游配套工艺,残余物可以作为工业炭黑的原料,国内有多家单位使用该技术。相对来说,北京双新技术交易公司的废旧塑料油化技术更注重产品品质,可以生产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原料可以是农膜、塑料编织袋、食品袋、快餐盒、饮料瓶等,转化率为70%以上,经济效益较高。我国主要的废弃塑料热分解油化装置与技术如表1所示。国内目前最大规模当属深圳绿色环保科技公司,目前该公司已在深圳、兰州等地建成了17个生产基地,每年能够处理废旧塑料25万吨,生产汽油、柴油2万吨。
表 1 我国主要废旧塑料热分解油化装置与技术
4 废弃塑料再生循环利用产业存在的问题
再生塑料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具有很高再生价值的资源,尽管我国塑料再生行业整体规模大,企业数量、从事人员众多,仍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4.1塑料再生行业基础薄弱,缺乏引导
1)进入行业门槛低,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小、分布广、盈利能力弱
目前再生塑料市场发展前景看好,是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节约型循环经济之一,加之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刺激了行业盲目投资严重,造成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小、分布广、盈利能力弱。
2)重复投资、二次污染严重
有些小企业在利益驱动下忽视环境保护,不按照环保要求加工,甚至使用工业碱水清洗塑料,废水不循环使用或者不加处理排放,废渣不加处理随意堆放、丢弃,造成环境二次污染。据说有些地方地下水已被污染,产生严重后果。应引起国家政府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加强市场规范和综合治理措施。
3)装备技术水平提升不快,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再生塑料品质和有效利用率不高
塑料再生装备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且从事再生塑料回收的人员绝大多数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水平有限,未经专门培训,再生塑料品质和有效利用率不高。再生塑料回收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环境意识亟待提高。
4)大多数小企业经营困难,竞争无序形成恶性循环,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不强,行业发展缺乏引导,加工、交易技术标准要求低,经营不规范,竞争无序易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市场上的再生塑料产品良莠不齐,品质不一,经济秩序不佳,造成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不强,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4.2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技术更新投入不足
塑料再生行业一方面存在盲目投资,一方面却在技术更新上投入不足。再生塑料回收再利用加工企业在规模、管理、产品质量、技术投入上达不到一定程度,就不容易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在考察循环技术的经济性时发现对再生塑料的收集和分类的处理费用占了近一半,如果不考虑此类费用,其预处理和加工费用与要出售产品的价值大体相当。因此大多数回收、加工企业步履艰难,存在生存问题。除非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对循环项目进行补贴和减免税收。
4.3行业发展环境差,社会舆论对该行业存在偏见
社会对塑料再生环保作用的认知度不够,宣传不够。塑料再生利用是解决塑料与环境问题非常有效的途径。塑料的出现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方便和提高、经济腾飞、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塑料本身是环境友好材料,然而仅仅因为人们不负责任地乱抛乱丢行为造成社会上及某些媒体对塑料不负责任、不公平的责难是不对的。人们一边享受着塑料带来的方便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一边却散布“塑料有毒”、“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等诸如此类的奇谈怪论。
再生塑料与原生料一样应用广泛,但缺乏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和开发;缺乏再生产品推广应用的扶持政策;缺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行业标准、规范的强制性实施;社会缺乏对该行业应有的关注和支持。
4.4沿海与内地差别大,发展极不平衡
沿海地区由于市场需求强劲,市场集中度较高,投入产出比较高;采用的处理技术和装备较先进,加工协作程度较高,产品质量较高;塑料再生水平普遍高于内地,发展前景乐观;而内地塑料再生企业在上述各方面相对落后,如果要靠市场自发解决问题还要多年。
5 废弃塑料再生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方向
废弃塑料再生循环利用任重道远,当前的解决途径主要有:一是提高废弃塑料再生产品附加值。目前,许多企业至今仍然沿用传统技术进行废塑料再生,各种污染物难以彻底清除,致使产品的附加值大打折扣。而实现这一目标,在现有工艺条件下是完全有可能的。相关企业应争取与技术力量雄厚的专业机构合作,选取高附加值项目及相应技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抵御市场风险。二是完善工艺技术条件。走规模化路子,采用新的工艺路线,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废弃塑料再生利用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三是注重清洁生产。废塑料行业要不断改进设计,改善管理,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四是推进产业延伸发展。国内废塑料的产业链分回收、分拣、清洗、造粒或改性、成型,分工精细,但正是这样,每个环节成本的叠加使得废塑料再生利用的最终成本大幅增加,条件成熟的企业可向产业链上下延伸,这样能大大节约成本。五是国家推行的循环经济政策应向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倾斜,鼓励其走向循环经济道路。
此外,国外许多国家采取向产品制造企业收取污染处置费的办法,建立专项基金,向指定回收企业支付处置费回收使用后产品,达到了高效回收的效果,不仅使资源再生,而且保护了环境,可以达到理想回收目的。这是一个系统在起作用,是集中和授权的管理,也是国家21世纪远景目标的要求,这种成熟的做法是我国当前形势迫切需要借鉴的。
6 结语
废弃塑料再生循环利用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它需要建立全社会的综合处理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废弃材料回收管理系统,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生产部门的重视和实施,各个环节要相互配合,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保证。
[1]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循环经济专业委员会.我国循环经济行业2012年发展综述,中国环保产业[J].2013(9),16-23
[2] 张玉霞.国内外塑料包装材料回收法律体系概况,塑料工业 [J]. 2011,39(1), 1-4
[3] 朱俊.低碳经济驱动废旧塑料回收再生大市场,橡塑资源利用 [J]. 2010(2), 30-37
Research Progress on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Waste Plastic
Huang Lu Zheng Nan
(Material & Engineering Examination Dept, the Patent office. SIPO. Beijing 100088 )
Waste plastic, a kind of solid waste generated after plastic product′s aging, wearing, tearing,and scraping, contains large amounts of recyclable resources. Unproper scraping of massive plastic product will lead to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Resource utilization reduces plastic waste and improves the cyclic utilization rate of waste plastic and other related resources, which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fields of plastic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mechanism of typical consideration of the waste plastic processing methods and the research advance in recently years arc reviewed. Few of suggestion on the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 are put forward.
waste plastic; recycling utilization of resour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黄璐(1980-),男,工学硕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材料工程发明审查部审查员,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领域的专利审查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