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迪那2气田储层连通性及动用性评价*

2015-12-10吴永平孟学敏胡素明陈宝新冉丽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年2期
关键词:连通性动用气田

吴永平 孟学敏 胡素明 陈宝新 冉丽君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迪那2气田储层连通性及动用性评价*

吴永平 孟学敏 胡素明 陈宝新 冉丽君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迪那2气田具有压力系数高、非均质性强、物性差、局部裂缝发育等特点。该气田截止2012年底,产能建设及井网部署已基本完成,需要对整个气藏的连通性及储量动用程度进一步深化认识,并以此为依据优化新井部署,指导迪那2气田科学、合理、高效地开发。利用钻井、地震、测井、测试等资料,通过采用地层对比、断裂刻画、隔夹层评价等地质手段定性的分析了气藏平面及纵向的连通情况,采用压力动态分析、MDT测试结果对地质认识加以验证,最终得到了迪那2气田平面及纵向均连通性好且可动用程度高这一新认识,为迪那2气田的开发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该类油气藏连通性评价及储量动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方法及思路。图7参7

迪那2气田连通性可动用性地层对比

1 气田概况

迪那2气田位于库车坳陷东秋里塔格构造带东部,是继克拉2气田之后在塔里木盆地发现的第2个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的大气田。迪那2气田主要储层段位于古近系的苏维依组和库姆格列木群,厚度380~420 m,基质孔隙度6.0%~12.2%,渗透率0.1~1.6 mD,属于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储层,且储层非均质性强。钻井漏失、岩心观察、成像测井解释及试井解释结果均表明气田储层段裂缝发育,迪那202井试井解释渗透率为测井解释渗透率的316倍。针对迪那2气田具有东西轴向距离长、物性差且非均质性强、断裂发育等特点,需深入研究储层的连通性及动用程度,从而为新井的优化部署及整个气藏的科学、合理、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2 储层平面连通性及可动用性评价

平面动用状况与沉积相、砂体分布的连续性密切相关[1-2],迪那2地区古近系总体上位于一大型扇三角洲的前缘部分,以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及席状砂微相为主,滨浅湖沙滩及泥滩微相次之,总体分布较为稳定。本文通过精细对比研究,弄清储层段及主要隔层段的分布特征,解决气藏平面是否连通的问题,同时结合气田生产井压力的变化趋势,对储层平面动用效果进行评价。

2.1 储层精细划分对比

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在大庆油田的开发中应用单油层划分与对比以来,小层对比就成为油气田开发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3]。只有建立气田范围内的统一分层,才能弄清气层平面及纵向动用效果、识别过井微小断层及气水关系,同时为地质模型的建立及合理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奠定基础。迪那2气田地层对比采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井震结合”对比方法,将迪那2气田古近系地层分为2个气层组,分别命名为苏维依组(EI)和库姆格列木群(EⅡ)。其中苏1段上部(EI1~EI2)及苏3段(EI5)是全区稳定分布的砂岩储层,其中苏3段(EI5)厚度22~30 m(图1),通过地层对比分析认为平面上迪那2气田古近系储层全区分布稳定,气藏在平面上可具有连通性。

2.2 地层压力变化特征

从迪那2气田已投产井历年井口关井测压及折算到气藏中部(海拔-3350 m)压力来看(图2),各单井具有相同的压力下降幅度和下降趋势,结合精细对比认识,进一步证实该气田平面连通性较好。

图1 迪那地区古近系地层对比图

图2 迪那2气田地层压力变化曲线

3 储层纵向连通性及可动用性评价

纵向动用情况受层间及层内非均质性的影响,针对迪那2气田低孔低渗且断裂较为发育的特点,纵向动用效果与层间、层内隔夹层及断裂系统的匹配关系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纵向动用情况,首先要系统理清重要隔夹层的分布情况,分级别论述断层及裂缝断穿隔夹层的情况,断层评价重要隔层在纵向剖面上是否连通,而裂缝则评价层内夹层在纵向剖面上是否连通,从而在地质角度评价纵向动用情况,最后通过动态资料对以上认识进一步验证。

3.1 隔夹层分布特征

隔夹层是非均质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上下油气层的连通性、划分开发层系及在同一开发层系内阻挡流体的垂向渗流都具有重要意义,通常将层与层间的泥层称为隔层,而层内的泥层称为夹层[4-7]。迪那2气田共有7套区域隔层,其中厚度较大且分布稳定在纵向上可起到遮挡作用的隔层有3套,分别为EⅡ11、EⅡ29和EⅠ45,岩性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其中库1段泥岩(EⅡ11)厚度最大(13.2~31.5 m),是全区最重要的隔层。迪那2气田夹层主要是指单砂体内部的非渗透层和低渗透层,以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岩性夹层为主,夹层数量在纵向上从EⅠ11到EⅠ23,从EⅠ23到EⅠ52,从EⅠ52到EⅡ14,从EⅡ14到EⅡ28,呈现“少-多-少-多”的变化趋势,平面上总体变现为西部井区较东部多(图3)。

3.2 隔夹层连通性评价

(1)隔层连通性评价

迪那2气田由于受到南北向构造挤压应力作用,在构造轴部发育大量的三、四级正断层及逆断层共计205条,断距10~60 m。迪那2气田区域稳定分布且厚度最大的一套隔层为库1段,隔层厚度在13.2~ 31.5 m之间,通过断至库1段的断层与库1段隔层的匹配关系(图4)表明,位于迪那2气田构造轴部且断穿库1段隔层的断层共有21条,以3级正断层为主。因此隔层在纵向上是不具有封隔作用。

(2)夹层连通性评价

迪那2气田夹层主要发育在苏2段(EⅠ31~EⅠ43)和库2段(EⅡ12-EⅡ29),岩性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主要为低能环境沉积,在该地区表现为夹层数量多且厚度差异大的特点,从成因和产状来看迪那2气田泥质夹层以下面两种形式存在:①砂体中的泥质薄层,这种夹层在砂体中多平行于砂体层面分布(图5a);②层理构造中的泥质纹层,其特点为厚度小,数量多,分布不规则(图5b)。该类夹层极易被裂缝穿透,图5b中见一条垂直裂缝,长0.27 m,缝宽0.5 mm,断穿砂泥岩互层。迪那2气田主要的夹层分布层段裂缝都较为发育且以高角度缝及垂直缝为主(图6),因而迪那2气田泥岩夹层在纵向上不具有封隔作用。

图3 迪那2气田东西向隔夹层连井剖面

图4 迪那2井区库1段隔层厚度与断层发育匹配图

图5 DN205H井泥岩夹层照片

图6 迪那2气田苏二段裂缝倾角及条数分布

3.3 实际测试资料验证

迪那2气田在生产近4年后,DN2-25井在井段为4821.9~5045.2 m进行了MDT测试,测试层位为整个苏维依组气藏,测试数据显示不同深度地层压力趋势一致(图7),说明苏1段、苏2段、苏3段在纵向上为一个压力系统,从而也进一步验证了整个苏维依组气藏在纵向上连通性好且可动用程度高。

图7 DN2-25井MDT测试深度与压力对比

4结论

(1)平面动用程度与储层砂体分布的连续性密切相关。迪那2气田利用地层精细对比方法认识到主要储层段在全区分布连续,且已投产井历年压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气藏在平面连通性较好。

(2)纵向动用程度受层间及层内非均质性的影响较大,因此,研究纵向动用情况需弄清隔层及夹层与断裂系统之间的匹配关系,本次研究分别对隔层的封堵性(层间)及夹层的封堵性(层内)进行了评价,认识到迪那2气田纵向上连通且可动用程度高,以上新认识为迪那2气田的下步开发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1朱玉双,孙卫,马广明,等.陵二西区三间房组油藏储层动用状况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2008,38(1):104-106.

2候加根.文南油田文79断块区沙二下亚段沉积微相与开发效果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6):65-67.

3穆龙新.裂缝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J].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22(6):78-82.

4林承焰,侯连华,董春梅.应用统计学方法识别隔夹层-以辽河西部凹陷沙3段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1997,19(3): 245-250.

5雍自权,杨锁,钟韬,等.大涝坝地区巴什基奇克组隔夹层特征及分布规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0,37(1):50-54.

6朱东亚,胡文,曹学伟,等.临南油田隔夹层类型划分及其分布规律研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29(2):211-218.

7王改云,杨少春,廖飞燕,等.辫状河储层中隔夹层的层次结构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20(3):378-382.

(修改回稿日期2015-01-21编辑文敏)

国家重大专项(2011ZX05046)“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项目资助。

吴永平,男,1979年出生,青海湟中人,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综合地质研究及裂缝建模研究。地址:(841000)新疆库尔勒市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所。电话:(0996)2174787。E-mail:wuyp-tlm@petrochina.com.cn

猜你喜欢

连通性动用气田
偏序集及其相关拓扑的连通性
植被覆盖度和降雨侵蚀力变化对小流域泥沙连通性的影响
中国自然保护地连通性的重要意义与关键议题
延安气田集气站的无人值守改造
去2 度点后不满足Pósa- 条件的图的Z3- 连通性
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简析高中英语学习中名词动用的十种常见类型
苏里格气田总产量突破1000×108m3
白龟山水库动用死库容应急供水研究
中江气田沙溪庙组气藏高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