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物谣言

2015-12-10蒋宇利

家庭医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相克肉丸谣言

蒋宇利

我们常常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不少亲朋好友分享的各种生活健康小常识,但这些“常识”可不都是那么靠谱。日前,微信辟谣中心联合果壳网以及科普中国发布了2015年度上半年朋友圈八大谣言,包含“蒸锅水易致癌”“大蒜鉴定地沟油”“牙膏底部有黑条不能用”“各种食物相克”“自制水果酵素瘦身美容”等。尽管相关谣言已被微信处理,但仍有许多健康类谣言被大量转载,继续混淆视听,错误指导患者诊疗。本刊特辑朋友圈盛传的若干条谣言,且看专家们一一粉碎。

1大蒜鉴定地沟油

【谣言】检测是否为地沟油的最简单方法,是在炒菜时放一颗剥皮的蒜瓣。如果蒜瓣变成红色,就说明是地沟油,含有大量黄曲霉素。另外。冷冻也可方便的检出地沟油。

【真相】这些方法都毫无科学依据。

去年就有人按照网上的这条办法做了实验,结果根本无法检出地沟油。而且地沟油与黄曲霉毒素没有必然联系。

用冷冻方法来检测地沟油则更荒唐了。任何食用油在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凝固,析出固体,只是由于所含饱和脂肪酸不同,各自凝固的温度也不同。含饱和脂肪酸越高的食用油相对熔点也越高,在温度降低时越容易析出。地沟油完全可以做到与普通油脂熔点相同。因此冷冻的检测方法既可“冤枉”好油,也会“放过”坏油。

废弃食油的来源各不相同,包括地沟油、潲水/泔水油、煎炸老油、劣质动物油等,经过勾兑加工,其中所含物质五花八门,含量不尽相同,想要找出一个通用可靠的鉴别方法极其困难。质监部门和科研机构一直致力于这方面工作,至今未成功。

2各种食物相克

【谣言】一些常见的食物,比如柿子和蟹、虾和水果、豆浆和鸡蛋,混在一起吃会相克,轻则导致身体不适,重则使人中毒。

【真相】现代营养和相关学科专著中均无“食物相克”一词。

网上和地摊杂志上流传着很多“食物相克”的说法,“食物相克表”也逐年拉长,由从最初的几十对发展到上百对,而且有继续延长的趋势。书店里甚至有《饮食相克1 000例》的书籍问世!

科学家曾对常见的“食物相克”配伍进行反复验证,结果无一成立。70多年前,生物化学和营养学专家郑集教授从众多所谓的“相克”食物中,选择了合吃机会较多的食物对,如花生与黄瓜、牛肉与栗子、蜂蜜与葱蒜等,分别进行了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观察,结果均安然无恙。南京农业大学某食品营养与安全系教授也曾多次连吃4只螃蟹之后立即连吃4个柿子,结果什么问题也没有。走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了解以往的食物中毒案例分析,也没有发现由于食物相克所引起的食物中毒。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和缺乏可靠研究方法的古代,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说法。如果食物本身有毒素、污染、变质,食用者有食物过敏、暴饮暴食、过度偏食或某些偶然巧合问题,都有可能错误地认为是食物相克。

不同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或化学成分在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确实存在相互影响,但只是暂时影响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并不产生有害作用。健康人在平衡膳食的原则下,各种食物的相互搭配可以随心所欲。

3“肉丸”全是添加剂有害

【谣言】火锅里的鱼丸、牛肉丸、虾丸等各种丸子都是大家的最爱,不过现在很多肉丸价格明显低于原料肉的价格,根本没有肉,都是淀粉加一些胶类物质和香精调制而成的。

【真相】肉丸中的确含有添加剂,但不能因此得出有害的结论。

肉丸,南方称肉圆。参照食品工业标准,肉丸按含肉量不低于65%、55%和45%分为特级、优级和普通级。商家及企业必须诚实地标识配料成分,决不可无肉却假称有肉。建议大家买有标识外包装的肉丸,尽量不买散装的。

另一类“风味”冻丸子属于速冻调制食品,是混合肉。根据《速冻调制食品》标准的规定,混合肉丸中的猪肉、鸡肉等主料肉含量要大于10%,牛肉、羊肉丸子肉含量大于8%。

网上质疑的焦点其实集中在牛味丸、鱼味丸、虾味丸等“仿生”肉丸,并非真正肉丸。仿生肉制品是用大豆蛋白加淀粉混合挤压而成,口感跟肉类差不多。大豆蛋白也是可以与肉类媲美的优质蛋白质,而且仿生肉制品中脂肪含量和胆固醇更低,比较适合需要控制体重、预防三高的人群。以肉命名却没有肉,就好比果冻并无水果、鸡精也没鸡肉的道理一样。

据说有位女士涮火锅吃肉丸子,得了急性肠胃炎,因而怀疑是由于丸子不是肉做的而引起的。其实,“肉丸”里有没有肉并不是导致肠胃炎的原因,关键在于丸子制作是否卫生。如果受到微生物污染,烹调时又未充分加热,食用后就可能导致急性肠胃炎。

网上质疑肉丸不安全还有一个原因,是肉丸弹性强,指责肉丸中添加了“肉弹素”。肉弹素是由多种聚磷酸盐类配制而成的复合肉制品改良剂,具有保持肉类水分,并能提高肌肉蛋白质的凝胶作用,从而使肉丸更有弹性,口感更好。聚磷酸盐是很多国家都允许使用的常用食品添加剂,我国食品添加标准中也允许使用,合理使用是可以令人放心的。

4转基因食品有毒

【谣言】美国环境医学科学研究院推出报告称:“一些动物实验表明,食用转基因食品有严重损害健康的风险,包括不育、免疫问题、加速老化、胰岛素的调节和主要脏腑及胃肠系统的改变。”

【真相】陈年旧帖,网络段子,假报告。

这是6年前传播出来的网络段子。从2009年6月至今,每年都有人翻出来转载。要知道,美国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食用转基因农产品时间最长的国家。倘若真如所传的信息,六年过去了,美国政府甚至美国民间何以没有任何跟进的新闻?

事实上,“美国环境医学研究院”是个未经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认可,纯属个人注册成立的协会,与官方毫无关联。该组织可信度极低。而流言中提到的转基因危害也很早就被证实是谣言。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朱祯教授介绍,转基因作物的目标物质是蛋白质,它和食物中的蛋白质没有本质差别,不会在人身体里累积,也就不会因为长期食用而出现问题,更不会改变自身的基因。各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研发都有一套严格的规定,中国也是如此,要通过毒性、致敏性、致畸性等层层安全评价和审批。从实验室研究开发到进入消费者餐桌,起码要8~10年,这是一个严肃认真的过程。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凡是通过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可放心食用。

造谣者越来越不专业,更有离奇的谣言:“一份转基因食品清单,供中国家庭参考!”说是中国农业部已经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有甜椒、西红柿、土豆;主粮作物有玉米、水稻,今后可能陆续批准的农作物有小麦、甘薯、谷子、花生等。我国农业部年年为此辟谣。

5可乐杀精

【谣言】做爱之后用可乐冲洗阴道,就可以杀死潜藏其中的精子。这据说是上世纪50年代南美人发明的避孕措施,喝可乐会造成精子减少,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

【真相】早被推翻。

“可乐杀精”的谣言始于30年前的一项实验,该实验的荒唐性早就被台北荣民总医院的洪传岳等人试验推翻,而且这种做法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在冲洗阴道之前,数以万计的精子可能已经到达子宫;而且可乐中的糖分也可能成为生殖器细菌感染的隐患。

丹麦医生詹森(Tina Kold Jensen)曾于2001~2006年对2 554名年轻男子的精子质量和咖啡因、可乐的摄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每日饮用咖啡(咖啡因总量低于800毫克)、可乐(两瓶500毫升装)不影响精子的数量、活力与形态。尽管在“巨量”饮用可乐或咖啡因的年轻人中,一些人确实存在精子质量下降的问题,但由于他们同时还有其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并没有充分证据证明精子质量下降是大量饮用可乐引起的。

猜你喜欢

相克肉丸谣言
猛犸肉丸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食物相克是真的?
与茶叶相克的六种食物
“肉丸攻击”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第十道 生相克
自己动手 吃出健康
——水煮肉丸
谣言
谣言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