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茯苓研究进展

2015-12-10付雪艳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三萜羊毛茯苓

马 玲,尹 蕾,王 兵,赵 欣,付雪艳,2*

(1.宁夏医科大学 药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4;2.宁夏回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 银川 750004)



茯苓研究进展

马 玲1,尹 蕾1,王 兵1,赵 欣1,付雪艳1,2*

(1.宁夏医科大学 药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4;2.宁夏回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 银川 750004)

介绍茯苓的性状、采收加工、炮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配伍,为深入研究茯苓提供依据。对近年来国内外期刊中有关茯苓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和综述,总结茯苓的性状、采收加工、炮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配伍的研究进展,认为中药茯苓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

茯苓;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配伍

茯苓Poriacocos(Schw.)Wolf为多孔菌科卧孔菌属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1],又名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云苓、松薯等,是常用中药,多于7~9月采挖。茯苓多依附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根上生长,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湖北、安徽、福建、河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2]。就海拔高度来说,茯苓主要分布在700~1 000m之间,并认为茯苓宜栽培于此范围之内[3]。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4]。近年来,研究发现茯苓中含有三萜类、甾体类、蛋白质、多糖类及其它类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抗炎、抗衰老等多方面药理作用[5],还有抗肝硬变、减轻卡那霉素中毒性耳损害、抗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CMC诱导的精子畸变等作用。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及开发利用茯苓,本文从性状、采收加工、炮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配伍等方面,总结现阶段茯苓的研究进展。

1 茯苓性状鉴别

茯苓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状,大小不一。其表皮呈淡灰棕色或黑色,外形呈瘤状皱缩,内部白色稍带粉红,大小不等。菌核的外表皮称为茯苓皮,近外表皮部淡红色部分为赤茯苓,中间白色部分为白茯苓,中间部分抱有松根者为茯神[6]。茯苓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气微,味淡,嚼之黏牙[4]。

2 茯苓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

栽培茯苓一般在接种后的第二年采收,以立秋后采收的质量为最好。茯苓成熟的标准是菌核长口处已弥合,苓丘裂隙不再增大,苓皮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外皮薄而粗糙,裂纹不见白色。野生茯苓的采收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间,其喜生于通风干燥、气候温暖和阳光充足向阳坡地,砍伐的松树根部寄生的茯苓一般在3~4年宜采挖,8年左右比较成熟,到12年后又腐烂消失[7]。收获茯苓后要轻拿轻放,防止破碎,挖出的鲜苓要避免日晒。茯苓加工分为净制、发汗、水洗、润制、蒸制、切制及烘干工艺。在发汗过程中要选阴凉、不通风且潮湿的屋子,而且要及时翻动,经5~6 天后,茯苓表面生长出白色绒毛(菌丝),即“发汗”完成,即可加工。要特别注意的是赤茯苓、茯神要单独提取和加工。如有不便于加工成薄片的则应该加工成茯块。在包装时最好选用标准木箱或纸箱[8]。茯苓炮制后有冻茯苓、鲜茯苓、蒸茯苓和“发汗茯苓”。茯苓的干燥方法有晒干、阴干、电热烘烤法、远红外干燥法和真空干燥法[9]。

3 茯苓化学成分

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三萜类和多糖类化合物,近年来对茯苓化学成分的研究比较多,但主要以这两大类成分为主。除此之外,茯苓中还含有甾体、脂肪酸、蛋白质、腺嘌呤、组氨酸、树胶、胆碱、卵磷脂、氨基酸以及钙、镁、铁、钾等无机元素。

3.1 三萜类成分

目前从茯苓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类成分主要以羊毛甾型四环三萜为主,根据化学结构的差异可将这些化合物分为四种类型:羊毛甾-8-稀型三萜、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3,4开环-7,9(11)-二烯型三萜和3,4-开环-羊毛甾-8-稀型三萜。

3.1.1 羊毛甾-8-稀型三萜 有18个化合物:3-氢化松苓酸(3β-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酸)(1)、3-O-乙酰基-16α-羟基-3-氢化松苓酸(3β-乙酰氧基-16α-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酸)(2)、16α-羟基-3-氢化松苓酸(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酸)(3)、依布里酸(齿孔酸,3β-羟基-羊毛甾-8,24(31)-二烯-21-酸)(4)、16α羟基齿孔酸(土莫酸,3β, 16α-二羟基-羊毛甾-8,24(31)-二烯-21-酸)(5)、松苓酸甲酯(3β-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酸甲酯)(6)、乙酰依布里酸(7)、16α,25-二羟基齿孔酸(25羟基土莫酸)(8)、16α,25-二羟基-3-差向齿孔酸(25羟基-3-差向土莫酸)(9)、茯苓酸(3β-乙酰氧基-16α-羟基-羊毛甾-8,24(31)-二烯-21-酸)[10](10)、3-酮基-16α,25-二羟基-羊毛甾-8,24(31)-三烯-21-酸(11)、16-O-乙酰茯苓酸(3β,16α-二乙酰氧基-羊毛甾-8,24(31)-二烯-21-酸)[11](12)、茯苓酸甲酯(13)、16-O-乙酰茯苓酸甲酯(14)、25-羟基-16-O-乙酰茯苓酸(16-O-乙酰茯苓酸-25-醇)(15)、25-羟基茯苓酸(16)、7β-羟基-3,11,15,23-四酮基-羊毛甾-8-烯-26-酸(17)、31-羟基-16-O-乙酰茯苓酸(31-羟基-3β, 16α-二乙酰氧基-羊毛甾-8-烯-21-酸)[11](18)。

3.1.2 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 共37个化合物:3-氢化去氢松苓酸(松苓新酸)(3β-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1)、3-表氢化去氢松苓酸(3α-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2)、3-O-乙酰基-16α-羟基-3-氢化去氢松苓酸(3β-乙酰氧基-16α-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3)、去氢松苓酸甲酯(3β-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甲酯)[12](4)、3α,16α,27-三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5)、3-酮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6)、3-酮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7)、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10](8)、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13](9)、3β-羟基-16α-乙酰氧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10)、3-O-乙酰基-去氢依布里酸(11)、去氢齿孔酸(去氢依布里酸, 3β-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12)、去氢茯苓酸(3β-乙酰氧基-16α-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13)、去氢依布里酸甲酯(3β-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甲酯)(14)、3-差向去氢茯苓酸(3α-乙酰氧基-16α-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15)、16α-羟基去氢齿孔酸(去氢土莫酸,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16)、6α-羟基去氢茯苓酸(3β-乙酰氧基-6α,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17)、6α-羟基-3-差向去氢齿孔酸(3-差向去氢土莫酸)(18)、16α,25-二羟基-3-差向去氢齿孔酸(25-羟基-3-差向去氢土莫酸)(19)、15α,16α-二羟基-去氢齿孔酸(15α-羟基-去氢土莫酸)(20)、6α-羟基-去氢土莫酸[14](21)、29-羟基-去氢茯苓酸(22)、29-羟基-去氢土莫酸(23)、3α-苯甲酰基去氢土莫酸(24)、3β-对羟基苯甲酰基-16α-羟基-去氢齿孔酸(3β-对羟基苯甲酰基去氢土莫酸)(25)、3α-甲基丙二酸酯去氢土莫酸(26)、3α-(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27)、多孔酸C(猪苓酸C,3-酮基-16α-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28)、16α-羟基-5α,8α-过氧化去氢齿孔酸(5α,8α-过氧化去氢土莫酸) (29)、3β,16α-二羟基-24-酮基-羊毛甾-7,9(11)-二烯-21-酸(30)、6α-羟基多孔酸C(6α-羟基猪苓酸C)[15](31)、29-羟基多孔酸C(32)、3α,16α-二羟基-24-酮基-羊毛甾-7,9(11)-二烯-21-酸(33)、3-酮基-16α-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10](34)、3-酮基-6α,16β-二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16](35)、3-酮基-6,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17](36)、3-酮基-16α,25-二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37)。

产业发展的路径系数达到了0.87,也说明了产业发展的提升,对新疆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应推动新疆产业集聚,建强新疆区内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农业示范园区,加强产业集聚企业之间协作,鼓励“企业+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化模式,推行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经营合作,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区域品牌发展提供依托。

3.1.3 3,4-开环-羊毛甾-8-稀型三萜 共6个化合物:茯苓新酸H(16α-羟基-3,4-开环-羊毛甾-4(28),8,24-三烯-3,21-二酸)(1)、茯苓新酸G(16α-羟基-3,4-开环-羊毛甾-4(28),8,24-三烯-3,21-二酸)(2)、茯苓新酸GM(3)、茯苓新酸HM(4)、6,7-去氢茯苓新酸H(5)、25-羟基茯苓新酸H(6)。

3.1.4 3,4开环-7,9(11)-二烯型三萜 共17个化合物:茯苓新酸B(16α-羟基-3,4-开环-羊毛甾-4(28),7,9(11),24-四烯-3,21-二酸)(1)、茯苓新酸A(16α-羟基-3,4-开环-羊毛甾-4(28),7,9(11),24(31)-四烯-3,21-二酸)(2)、茯苓新酸C(3,4-开环-羊毛甾-4(28),7,9(11),24(31)-四烯-3,21-二酸)(3)、茯苓新酸E(16α,27-二羟基-3,4-开环-羊毛甾-4(28),7,9(11),24-四烯-3,21-二酸)(4)、茯苓新酸D(16α,25-二羟基-3,4-开环-羊毛甾-4(28),7,9(11),24(31)-四烯-3,21-二酸)(5)、茯苓新酸F(16α,29-二羟基-3,4-开环-羊毛甾-4(28),7,9(11),24(31)-四烯-3,21-二酸)(6)、茯苓新酸AM(16α-羟基-3,4-开环-羊毛甾-4(28),7,9(11),24(31)-四烯-3,21-二酸-3-甲酯)(7)、25-甲氧基茯苓新酸A(8)、茯苓新酸AE(9)、茯苓新酸BM(16α-羟基-3,4-开环-羊毛甾-4(28),7,9(11),24-四烯-3,21-二酸-3-甲酯)(10)、16-去氧茯苓新酸B(11)、茯苓新酸CM(12)、茯苓新酸CE(13)、茯苓新酸DM(16α,25-二羟基-3,4-开环-羊毛甾-4(28),7,9(11),24(31)-四烯-3,21-二酸-3-甲酯)(14)、25-羟基茯苓新酸C(15)、26-羟基茯苓新酸DM(16)、3,4-开环-羊毛甾-4(28),7,9(11),24-顺-四烯-3,26-二酸[18](17)。

3.2 茯苓多糖类

茯苓多糖是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其含量在80%以上[18]。茯苓多糖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是具有β-(1→6)吡喃葡萄糖为支链的(1→3)葡萄糖聚糖[19]。Hoffman等[20-21]从茯苓菌核中分离出茯苓聚糖Pachyman,主要成分是β-(1→ 3)-D-葡聚糖,其它分离出来的多糖如下:Polysaccharide H11、PC1,PC2,PC2-A[22],PC3,PC4、PC-Ⅱ、PCSC22[23]、PCM1,PCM2,PCM3,PCM4[24]、PCM3-Ⅰ、PCM3-Ⅱ、Pi-PCM3-Ⅰ、Pi-PCM3-Ⅱ、Pi-PCM4-Ⅱ、Pi-PCM4-Ⅰ、Pi-PCM2、ab-PCM1,ab-PCM2-Ⅰ, ab-PCM2-Ⅱ,ab-PCM3-Ⅰ、ab-PCMO、ab-PCM3-Ⅱ,ab-PCM4-Ⅰ,ab-PCM4-Ⅱ[25]、PCS1,PCS2,PCS3-Ⅰ、PCS3-Ⅱ、PCS4-Ⅰ、PCS4-Ⅱ[26]、We-PCM3-Ⅰ、PC-PS、PCSG[18]。

3.3 挥发油类成分

目前对茯苓挥发性成分的报道较少,廖川等[27-29]利用GC-MS技术分别对茯苓超微粉和普通粉进行了研究。其中在茯苓超微粉挥发性成分研究中,共分离出131个成分,鉴定出6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51.15%;在茯苓普通粉挥发性成分研究中,共分离出103个成分,鉴定出6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59.22%。茯苓两种粉末挥发油成分中,含有57种相同成分。

3.4 脂肪酸类

3.5 甾醇类

主要包括麦角甾醇、过氧麦角甾醇、3β,5α-二羟基麦角甾-7,22-二稀-6-酮、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稀-6-酮等[30]。

3.6 其他成分

此外茯苓还含有腺嘌呤、组氨酸、树胶、甲壳质、脂肪、胆碱、蛋白质、卵磷脂、茯苓聚糖分解酶、蛋白酶[31-32]、腺苷、核糖醇、甘露醇、α-D-葡萄糖、α-D-半乳糖、海藻糖、半乳糖醇以及钙、镁、铁、磷、钠、钾、铜、锰等无机元素[33]。

4 茯苓药理作用

4.1 抗肿瘤作用

赵吉福等[34]从茯苓菌核中分离出来的茯苓酸是有抗肿瘤的作用,其抗肿瘤活性成分为茯苓的乙醇提取物,但茯苓中的水溶性低分子量化合物无抗肿瘤活性。抗肿瘤实验表明茯苓酸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对小鼠肉瘤(Sarcoma180)的抑制率达62.8%。许津等[35]报道从茯苓菌核中分离的茯苓素在体外对小鼠白血病 L1210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有明显的不可逆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强,对小鼠肉瘤 S180、艾氏腹水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 Lewis肺癌的转移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环磷酞胺合用有协同抑瘤作用。据文献报道,将茯苓多糖腹内给药,可明显抑制小鼠肉瘤和移植性皮下肿瘤生长;动物实验表明茯苓多糖与争光霉素、5-Fu、环磷酞胺、长春新碱等化疗药物合用于多种移植性肿瘤,有明显的增效作用[36]。仲兆金等[10]从茯苓中分离得到三萜类成分及其衍生物,发现其对人慢性髓样门血病细胞K562细胞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对小鼠T 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影响。徐榕等[16]发现茯苓中的羊毛脂甾烷三萜类化合物能够促进小鼠巨噬细胞产生集落刺激因子,在体内可提高C射线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水平,表明茯苓能够提高放疗、化疗的疗效。

4.2 抗炎作用

汪电雷等[37]报道茯苓总三萜灌胃给药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和冰醋酸引起的腹腔毛细血管渗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棉球诱导的大鼠肉芽肿和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爪肿胀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茯苓三萜类的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含有的三萜成分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有关[38]。周宏超等[39]认为茯苓酸可能通过抑制 SLT-Ⅱe引起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ET-1的分泌,缓解肠道微循环障碍,阻止血小板聚集,避免微血栓形成,减弱白细胞与微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牢固黏附,从而防止机体出现过度炎症反应。

4.3 保肝作用

赵元昌等[40]报道茯苓醇提物对在四氯化碳、高脂低蛋白饮食等复合病因作用下形成的大鼠实验性肝硬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经茯苓醇提物治疗3周后,可降低肝内胶原蛋白含量,减轻实验动物肝纤维增生度,增加尿羟脯氨酸排出。茯苓醇提物可促进胶原降解及肝纤维重吸收、减轻急性肝损伤动物肝细胞变性、坏死,降低血清谷丙转移酶活性。结果表明茯苓醇对实验性肝硬变具有治疗作用,通过促进肝内胶原降解与纤维重吸收实现其治疗作用。陈春霞[41]研究报道羟甲基茯苓多糖具有保肝作用,给小鼠连续腹腔给药5天后,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丙转氨酶都显著降低。 羟甲基茯苓多糖注射液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肝损害也具有保护作用,而且能使肝脏部分被切除大鼠的肝再生度明显提高。

4.4 免疫调节作用

李春雨等[42]从茯苓总提取物中分离提纯得到单体化合物茯苓酸,对其研究后发现大、小剂量茯苓酸均可显著延长移植心生存时间,减轻病理损害,大剂量茯苓酸的作用更为明显。而且茯苓酸大、小剂量均可降低外周血中IL-2和IFN-γ的含量,大剂量的降低作用更为明显,表明茯苓酸对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张国伟和夏求明[43-44]也研究报道茯苓的醇提取物对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以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丁晨光等[45]在对茯苓素预防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中发现茯苓素对于肾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吕丁等[46]从茯苓中提取出小分子化合物茯苓素,观察发现其对体内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在体外有抗肿瘤和抗病毒作用。

5 茯苓配伍应用

组方配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统计科学思想为指导,并且从临床出发,遵循传统方剂配伍理论与原则,保持新模式配伍方剂的中医特色,通过严谨的规划,针对有限适应证,降低方剂研究的难度[47]。

茯苓和桂枝是经方中颇有特色的药对,共有14方用之。茯苓甘平,桂枝温通阳气,是利水渗湿的首选药[48]。《金匮要略心典》曰:“桂枝得茯苓则不发表而反行水。”即可得知,桂枝与茯苓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49]。李建庭[50]在《张仲景运用茯苓配伍规律初探》中描述茯苓与猪苓相伍可淡渗利水,主治渴欲饮水、小便不利之证;茯苓与白术相配,可健脾利水除湿,用以治疗心下满而微痛,小便不利之证;茯苓与芍药相伍利水活血安胎,缓急止痛;茯苓与桂枝配伍,可利水渗湿,平降冲逆,用治心下悸、脐下悸、目眩之证;茯苓与半夏或生姜相伍用来化饮去痰,降逆止呕而用于治疗痰饮咳喘、呕逆之证;茯苓与其他养血安神药相伍可以宁心安神定悸。周滢等[51]报道山药与茯苓配伍可用于脾、肾两虚夹湿等证。因山药味甘滋补脾胃,茯苓味淡能利水,二药合用,一阴一阳,一开一合,“利水而不伤正,补而不助邪”。而且山药与茯苓配伍频率在山药的药物配伍中最高,其二者合用可增强健脾肾止泻和滋补脾阴两方面的作用。茯苓配伍黄芪,二药合用,相使配对,以黄芪健脾利水、升阳补气为主,配以茯苓,则利水消肿,健脾益气之力增强;茯苓配伍党参是临床最常用的补气健脾药对之一[52]。茯苓配泽泻更增利水之力;茯苓配附子温阳散寒、利水祛湿;茯苓配人参健脾补虚、宁心安神[53]。

还有文献报道升麻与茯苓配伍,升降相因,而成升阳利水之方,可治清阳不升、水浊内盛之证。茯苓配伍杏仁可宣肺利水,杏仁宣上,茯苓泄下,共成宣肺利水之方,可治饮停胸间之水肿、胸痹等证。茯苓配伍木香可行气利水,与茯苓配伍,一则可以疏木达土,芳香快脾,使脾能化湿;二则可以行气利水,使气行水散,可治气滞水停之湿泻、吐利、水肿等证。茯苓配伍五倍子可利湿固精(津),茯苓除可与五倍子共行涩利法外,也可同莲子、牡蛎等涩剂配伍,皆成除湿摄津之方。茯苓配伍冬葵子可滑窍利水,茯苓淡渗利水,二药合用,共奏滑窍利水之功,可治水肿、淋病、小便不利。茯苓配伍黄连可清热除湿,两药共伍后,可补脾宁心,也可清泄小肠之火,主治心火独盛、心肾不交之小便白淫、消渴、心头汗出等证。茯苓配伍吴茱萸可温中化湿,二药合方治饮湿。茯苓配伍人参可和胃助阳,二药相须为用,则能和胃助阳,补脾益气,主治脾胃虚弱诸证。茯苓配伍麦冬可益肺宁志,两药相伍,使肺能通调,脾能运化,水精四布,可防口渴、尿少之患[54]。

茯苓为中药八珍之一,是常用的传统药材和营养保健益寿食品。药理实验证明茯苓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衰老、调节免疫功能、保肝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随着对茯苓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药用价值的开发将有着广阔的前景。通过植物学、炮制、采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配伍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定能将茯苓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台阶,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1] 张敏,高晓红,孙晓萌,等.茯苓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9(1): 63-68.

[2]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辞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 1272-1278.

[3] 李益健.茯苓生物学特征和特性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1979(3):107-109.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24.

[5] 金惠, 赵英博, 江维,等.茯苓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4):59-61.

[6] 喻宗源.茯苓研究进展[J].湖北化工,1991(1): 10-16.

[7] 姜丽华,潘锡明,马金娟.茯苓的采收加工和真伪鉴别[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10):42.

[8] 许腊英,付文强,万芳,等.茯苓炮制工艺的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7,9(1): 44-45.

[9] 刘文山.茯苓产地炮制方法研究及主要有害物质分析[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9.

[10] 仲兆金,许先栋,周京华,等.茯苓三萜成分的结构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8,8(4):239-244.

[11] 王利亚,万惠杰.茯苓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98,29(3):145-148.

[12] 唐万侠,朱吕会,王金兰,等.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研究[C].天津: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10.

[13] 胡斌.茯苓化学成分的研究[D].上海: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04.

[14] 杨鹏飞.桂枝茯苓胶囊及其单味药茯苓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

[15] 郑艳,杨秀伟.茯苓三萜类化合物在人源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3):1596-1601.

[16] 徐榕,许津,姚晨,等.茯苓中集落刺激因子诱生剂的分离与鉴定[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5,5(4):378-379.

[17] 许先栋,许津,张致平,等.茯荅环酮双烯三萜酸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研究[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4,4(1):23-27.

[18] 王坤凤.茯苓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19] WARSI SA, WHELAN WJ. Structure of pachyman and polysaccharide component of Poria cocos[J].Chemistry & Industry(London,United Kingdom)1957:1573.

[20] SAITO H, MISAKI A, HARADE T. A comparison of the structure of curdlan and pachyman[J]. Agri.Bio.Chem.1968,32(10):1261.

[21] HOFFMAN G.C, SIMSON B.W, TIMELL T.E. Structure and molecular size of pachyman[J].Carbohydrate Research,1971(20):185.

[22] Zhang LN, DING Q, Zhang PY,et al. Molecular weight and aggregation behavior in solution of β-D-glucan from Poria cocos sclerotium[J]. Carbohydrate Research, 1997,3(2):193-197.

[23] RHEE SD,CHO SM, PARK JS, et al.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immunstimulants purified from alkali extract of Poria cocos sclerotium [J].Hanguk kynhakhoechi,1999,27(4):293-298.

[24] 丁琼,张俐娜,张志强.茯苓菌丝多糖的分离和结构分析[J].高分子学报,2000(2):224-227.

[25] 林雨露,张俐娜,金勇,等.人工培养菌种茯苓菌丝体多糖的分离、级成和分子量[J].高分子学报,2003(1):97-103.

[26] WANG Y F,ZHANG M,RUAN D, et al.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molecular mass of six polysaccharides isolated from the sclerotium of Poria cocos[J]. Carbohydrate Research,2004,3(2):327-334.

[27] 廖川,杨迺嘉,刘建华,等.茯苓超微粉与普通粉挥发性成分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3024-3026.

[28] 廖川,杨迺嘉,霍昕,等.茯苓普通粉挥发性成分研究[J].生物技术,2008,18(4):54-56.

[29] 廖川,杨迺嘉,刘建华,等.茯苓超微粉挥发性成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0):2365-2367.

[30] 杨鹏飞.桂枝茯苓胶囊及其单味药茯苓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

[31] 仲兆金,刘浚.衍生法分离茯苓三萜[J].中药材,2002,25(4):247-250.

[32] 蔡为荣,王岚岚,尹修梅,等.茯苓保健醋的研制[J].山西食品工业,2001(3):21-23.

[33] 王德淑,张敏.茯苓中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3,17(4):30-31.

[34] 赵吉福,何爱民,陈英杰.茯苓抗肿瘤成分研究[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3,3(2):128-129.

[35] 许津, 吕丁,钟启平,等.茯苓素对小鼠 L1210细胞的抑制作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8,10(1):45-49.

[36] 陈宏,曾凡波,雷学锋,等.茯苓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2):33-35.

[37] 汪电雷,陈卫东,徐先祥.茯苓总三萜的抗炎作用研究[J].安徽医药,2009,13(9):1021-1023.

[38] 张先淑,胡先明.茯苓三萜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46-50.

[39] 周宏超,高立云,范光丽,等.茯苓酸对 SLT -Ⅱe诱导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兽医科学, 2008,38 (10):884-888.

[40] 赵元昌,尹镭,马学惠,等.茯苓醇提物对大鼠急、慢性肝损伤的防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S1):147-150.

[41] 陈春霞.羟甲基茯苓多糖的保肝与催眠作用[J].食用菌,2003(S1):46-47.

[42] 李春雨,刘宏宇,张国伟,等.茯苓酸抗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0,17(2):136-139.

[43] 张国伟,夏求明.茯苓醇提取物抗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3,24(3):167-171.

[44] 张国伟,夏求明.茯苓醇提取物延长移植心脏存活作用研究[C].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

[45] 丁晨光,田普训,薛武军,等.茯苓素预防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30(3):308-311.

[46] 吕丁,许津,蒋景宜,等.茯苓素对小鼠鹿腔巨噬细胞的作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7,9(6):433-438.

[47] 王阶,郭丽丽,王永炎.中药方剂有效成(组)分配伍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06,31(1): 5-8.

[48] 叶进.经方中桂枝的配伍规律[J].中医杂志,2007,48(11):1043-1044.

[49] 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01.

[50] 李建庭.张仲景运用茯苓配伍规律初探[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23(1):9-10.

[51] 周滢,周萍.山药与茯苓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3):279-281.

[52] 晏莉.茯苓药对效用浅释[J].宜春学院学报,2008,30(6):89-90.

[53] 王世友,段富津.经方中茯苓配伍刍议[J].中医药信息,2012,29(3):61-63.

[54] 杨金萍,宋春霞.茯苓对药配伍应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3):169-171.

(责任编辑:魏 晓)

Research Progress ofPoriaocos

Ma Ling1, Yin Lei1, Wang Bing1, Zhao Xin1, Fu Xueyan1,2*

(1.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Yinchuan 750004,China;2.Ningxia Research Center of Modern Hui Medicin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Yinchuan 750004,China)

Introduce about the character,recovery processing,preparation,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nd combination ofporiacocos,for lucubrating it provide the basis.This article indexed and summarized literatures which relate to the study of poria cocos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journals in recent years.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that character,recovery processing,preparation,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nd combination of poria coco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oria cocos is a kind of medicinal plants which has highly exploitation value.

PoriaCocos;Character;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 Action;Combination

2015-03-03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回族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卫生适宜技术研究(2013BAI05B01)。

马玲(1987-),女,回族,宁夏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化学提取与结构鉴定。

付雪艳(1977-),女,博士,宁夏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E-mail: fuxueyan1215@163.com

R282

A

1673-2197(2015)12-0055-05

10.11954/ytctyy.201512025

猜你喜欢

三萜羊毛茯苓
泽泻原三萜、降三萜和倍半萜的分离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西藏白肉灵芝三萜高效液相检测分析及含量测定
国际羊毛局2021/22秋冬羊毛趋势预测
云茯苓
薅羊毛是一种享受
Golden fleecers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茯苓 的传说
摸羊毛
油茶蒲中总三萜提取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