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时代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策略

2015-12-10李景龙

电影评介 2015年5期
关键词:纪录片影视传统

李景龙

影视文化虽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诞生时期不同,但它们两者都同属文化范畴。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两种文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跨越了时间的限制,相互融合、相互联系以及相互促进。从而使得影视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得到了体现。探究形式时代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策略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影视作品的作用

(一)为影视作品提供了大量的题材

中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珍贵财富。影视行业根据古代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创作了一部又一部的经典影视,例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贞观长歌》《水浒传》《康熙王朝》等,这些影视作品在人群中广受欢迎与认可。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在国际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例如美国的《功夫熊猫》。在这部影视作品中,大量的出现了中国元素,例如中国功夫、山水、太极、瓷器、毛笔字、中式建筑等,甚至影视的配乐也是采用中国民乐。同时,中国的四大名著在被改变成经典的剧作后,还有很多导演等进行翻拍,由此可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二)为影视作品提供了无形的精神支持

从古至今,中国依然继承了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等中华民族精神。在各个影视作品中,这些精神已经成为了影视文化的精神支持。在历史上,当中华民族面临危机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迸发出强大的爱国激情,例如在《北洋水师》《鸦片战争》《林则徐》《太平天国》《八国联军》等影视中,充分展示出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这不仅表达了对爱国志士的尊敬之情,而且还体现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同。

此外,影视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诞生,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道德标准、审美情趣以及文化心理等。忠孝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集结号》《情系故乡》等影片中,把中华民族的忠孝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使得这些影视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为影视作品增添了意韵之美

在我国绘画、诗歌、音乐、书法、戏剧等等艺术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追求意韵之美,从而给观众留下一种不言的意韵之美。当然我国影视文化也受到这种传统美学的影响。例如在《卧虎藏龙》中,从人物到音乐,再到影像,无一不诠释着我国传统的意韵之美。《城南旧事》《巴山夜雨》《我的父亲母亲》等影视将主观感情融入客观景物中,寄情于景,从而体现出我国电影意蕴的创设。

电影《集结号》剧照

二、 影视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较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

国务院在2006年期间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有音乐、舞蹈、民间文学、曲艺、戏剧、美术、杂技、竞技、传统民药、民俗以及手工技艺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一般都受到了地域性、民族性以及自身文化特殊性的影响。同时再加上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这些资料有限且记录相对比较单一,严重者甚至还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十分不利。而影视作品可以直接地保留民间艺术、音乐以及武术等文化遗产,为后人的继承和发扬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例如影视片《最后的记录》,该片讲述了在陕北的北部地区,已有100多年历史的皮影戏班子的故事。皮影戏的没落让人们感受到真实生活和体验艺术的同时,为皮影戏的即将失传感到扼腕,这类影视作品对珍贵的文化遗产起到了一定的传承作用。

(二)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宣传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影像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影视作品,而影视作品随着我国的发展而趋向于商业化和国际化,从而加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速度并拓宽了中国文化传播的范围。例如在影视剧《精武门》中,该影片向全球的人们展示了中国武术的魅力从而使中国武术得到了全球广泛的关注。

《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等影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曲解,但是影视作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功能是无法否认的。在北京奥运会开幕期间,孔子三千弟子的朗诵和击缶而歌的质朴、《清明上河图》的恢弘气势、活字印刷术的表演、木偶京剧的喜悦盎然、丝绸之路的困苦艰辛等以美丽的画卷作为载体,将浩然大气、意蕴丰富、悠久绵延的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在全球人们的眼前,同时也向世界传播了中国的神韵之美。

三、 影视时代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策略

(一)改编经典的文学作品

目前,很多影视与文学之间的改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优秀的、经典的古典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影视创作的重要题材。从诗、词、歌、赋到小说,大量的古典文学被改编成影视剧作,其中四大名著的改编便是小说和影视完美结合的经典。在改编古典文学的时候,需要借鉴优秀的古本改编经验,争取做到忠于原著,忠于历史。在影视中能够真实的反应时代背景、历史文化以及历史人物。同时,古典文学的改编不能脱离文学本身的美学特点,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古典文学中的意蕴之美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二)拍摄优秀的纪录片

在各种影视作品中,记录中国传统文化的纪录片不仅是一种发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也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的方式。纪录片具有科学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对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中国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为纪录片的拍摄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

例如《望长城》《故宫》《复活的军团》《丝绸之路》等,这些纪录片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读。虽然我国的纪录片与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外纪录片相比,具有吸引力小、结构慢等问题。但是只要今后的纪录片能够借鉴国外优秀的经验,不断创新创作手法、加快节奏、设置悬念与冲突等,便能够更好地实现介绍、发扬以及反思传统文化的目的。

(三)利用影视作品加强对青少年的学习

现代社会的时代背景日益复杂,传统的道德品质和传统文化正在流失。受西方文化的冲击,我国现在的青少年传统文化观念比较薄弱,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因此必须要加强青少年对中国文化的教育。为了培养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可以把蒙学课本改编成视频和影视。例如动画片《五子说》是根据漫画而改编的,该动画片以讲诉故事为主,将孔子、老子、孙子、孟子、庄子等的思想观念、为人处世等道理活灵活现的表达出来,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现代青少年学习的好教材。

结语

随着我过影视文化的日益繁荣,人们在关注影视内容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影片的内涵和艺术文化,从而加快了影视文化的发展步伐。想要满足观众的要求,影视的创作与理论都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观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影视这个载体,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

猜你喜欢

纪录片影视传统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