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5-12-09王科瑛
王科瑛
摘要:高职语文对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有重要作用,高职语文应立足能力本位教学,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基于行动导向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以人文性为追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健康人生观。
关键词:高职语文;能力本位;信息化;行动导向;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085-02
语文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将理论知识、技能知识和人文知识相融合,是各学科课程的基础。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等人才,社会对其诸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颇为强调,需要的是招之能来、来之能用的人才。语文应用能力更是高职学生获得施展抱负机会的最基本的能力,是其他工作能力的基础。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应将语文教学与高职专业学科的培养目标相结合,正确定位高职语文教育,突出高职语文的特色。如何更好地对高职语文教学进行定位,需要每一个高职语文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
一、立足能力本位教学,注重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要求立足能力本位展开教学,即以能力为中心设计和组织全部教学活动。高职教育作为技能养成教育,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围绕素质和能力培养,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技术和技能。语文教育是其他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其作用虽然并不明显、直接,但它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从而对各专业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作用。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应用性、实践性,以切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为实现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体现语文的实用性,高职语文教学应根据市场需求,针对每个专业的特色,结合学生实际,围绕学生将来的就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使学生真正能学以致用。作为高职语文教师除了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还要把握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搜集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信息,注意阅读材料选材的多角度,并用这些信息丰富语文教学,考虑大众化对象的生活、职业实际,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结合。应用文体的写作更要面向现实生活,针对学生专业及职业需求,选择相应的具有职业特色的文种和范文,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写作实训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综合文字材料、组织语言的能力。例如:在给园林等相关专业学生上《大学语文》时,就可以将中国古代的山水田园诗与园林设计结合,引导学生从山水田园诗中寻找设计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给旅游专业学生讲授礼仪文书写作时,可以将迎送词与导游词相结合,使学生学即能用。
语文能力的内涵极其丰富,能力化是语文教学的系统工程。只有以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中与与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保持一致,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突出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实训与能力培养,注重语文的实用价值,才能体现高职语文与职业应用相结合的教学特色,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在这个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网络信息化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领域,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微课、慕课、云空间等信息化手段与教学的结合,为职业教育模式注入新的活力。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也是探索改革教学新模式的过程,是将各种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手段“整合”的过程。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给教学活动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高职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改革课程教学模式,通过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使学生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学习。
传统语文教学常常为了传授知识的需要而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一味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很大影响。网络教学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许多本来课本传授的知识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传授给学生,使课堂教学在知识讲授上缩减了时间,教师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到培养学生能力上。以大学城云空间为例,教师可以上传相关教学电子课件、视听资源、课后练习、电子书籍等内容,在课前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进入大学城空间查找课程资料,自主学习。空间网络教学让学生课前对教学内容有了整体把握,将有限的课堂得以延伸。通过课前学习,解决语文课文理解的问题,让学生知人论世,更好地解读文本。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QQ群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自学疑难,收集并筛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教学中进行解答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课后,学生可以在校内图书馆、校外网吧或自己的寝室,通过网络平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补充学习。教师通过在空间建立学生联系表、超链接到学生的空间,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进行师生互动。在课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空间布置作业,并在网络上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并进行考核评价。
现代课堂教学讲究突出重点、精讲精练。网络教学让学生课前对教学内容有了整体把握,使课堂教学省时、省力、高效,学生也有了更为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且不受场地的约束。通过借助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学生与教师之间达到良好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基于行动导向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行动导向学习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在行动导向学习中,学习的行动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和协调人。在教学中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通过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传统教学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提出问题,又提供问题的标准答案,遇到困难,学生更多依赖老师。现代教学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1]教师在高职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减少自导自演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增加自主讨论的环节,采用分组式、辩论式、设置情境式等方式,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即使学生观点与教师不同也应给予鼓励,通过师生共同研究,寻求正确结论。自主讨论既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在课堂上,还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即兴演讲或情境话剧表演。例如:学习戏剧,可由学生扮演角色,课堂剧的编写、表演等均以学生为主,教师可予以点评和鼓励。“只有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获得直接体验的知识,才能对个人的发展产生意义。”[2]通过调整教学方式,实现师生良性互动,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地学习,变成主动地学习,教师只需把握教学重点进行引导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
四、以人文性为追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健康人生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高职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应把人文性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塑造学生的品格,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熏陶和感染。
以护理专业为例,专业护理人才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包括具有人文关怀理念,能关心他人的利益和健康,能够尊重个人、群体的独特性和内在的价值。这些需要借助语文教学来提高的文化素质,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精神风貌,能够关爱他人,有责任心。因此,语文教学不仅是对人物的认知、知识的构建,更应带给学生生命的感悟、心灵的体验。例如,在分析“垓下之围”这一课时,就可以将越王勾践与楚霸王项羽在困境中的不同选择及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对困境是执着还是放弃”,使学生体味人生的成与败,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勇于面对生活困境,笑对人生坎坷。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了解人文知识,用人文思想来关注生命、反省自己,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此外,在高职语文课程中,还应融入相关文化素养的课程内容,特别是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相关活动。习近平2014年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教育部在2006年14号文件中明确地指出,我们职业院校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娴熟的职业能力,具有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与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课中增设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人文性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育学家陶行知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高职语文教学应顺应时代需求,立足能力本位,利用信息化手段,以行动导向学习,以人文性为目标,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健康人格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兼顾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实现文化与技能的对接、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8.
[2]张华.经验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