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中连词“而”用法简析
2015-12-09岳小恋
岳小恋
摘要:
“而”是语法功能颇为重要且语法关系颇复杂的连词之一,中古可以说是汉语语法、词汇等方面过渡的重要时期,《搜神记》作为中古经典传世文献,它保留了“而”的大量句式。本文试图从《搜神记》“而”的用法着手,从“而”的语法纵向演变中截取一个静态横截面作为观照对象,通过比较中古汉语“而”的不同语法功能的兴衰状况与现代汉语“而”的语法功能的留存情况,可以验证语法的流动性和变更性。本文涵盖以下三个方面:一、“而”所连接的几种关系在《搜神记》中的比重及流变;二、“而”前是否停顿的区分。
关键词:《搜神记》;而;结构关系;流变
一、“而”所连接的几种关系在《搜神记》中的比重及流变
向熹先生的《简明汉语史》认为上古汉语中“而”字可以连接并列、转折、偏正、假设等不同关系的词语或分句。《搜神记》作为中古时期重要传世文献,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搜神记》中“而”字出现频率很高,“而”字的用法相对于上古汉语来说有明显变化。据统计,《搜神记》“而”字连接的几种关系如果用量化分析的话,承接(约32 %)> 转折(约26 %)> 偏正(约23%) > 并列(约8 %)>因果(约7%),目的关系较少,假设关系极为罕见。
“而”字连接的承接关系举例如下:
1、历夏而至商末,号七百岁(卷一 彭祖)
2、临至而后下之(卷五 蒋山祠)
3、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卷十四 女化蚕)
4、饮竟而去(卷十六 鬼酣睡)
承接关系很普遍,前后连接两个述谓句,而这两个述谓句中的谓语动词之间有着先后顺序或递进关系。《搜神记》中“而”连接的承接关系类别也很复杂, 大致归纳为四类:
A、及物动词+宾语1+而+及物动词+宾语2(例1)
B、及物动词+(宾语)+而+及物动词+宾语(例3)
C、不及物动词+而+及物动词+宾语(例2)
D、及物动词+宾语+而+不及物动词(例4)
A与B很相似,区别在于“而”前后的及物动词连接的宾语是否一致。不难看出,C与D是一种颠倒错位关系。马建忠先生曾说过“上下文气缓者,连以而字,急则连以则字”。“而”字结构相对疏松,前后句法成分互换互置也就不足为怪了。B类特别说明一下,前后两个谓语句中受事宾语一致,绝大多数是省略前一个及物动词的宾语。显而易见,C类结构在当时的语用中颇为流行。承接关系在语义上有递进的趋势,“且”字常连接递进关系,“而”和“且”连用,“且”就使得“而”的递进功能强化。现代汉语中的“从而”也是由“而”字的承接功能衍生出的连词。
“而”字连接的转折关系举例如下:
5、虽尔,而慎莫卖宅也(卷三 隗炤)
“而”发挥转折作用时,“而”前后的句法成分在语义上有逆向关系。“而字在最初的时候,既用于反接,又用于正接,后来是前者战胜了后者。”现代汉语中“而”也只留下了转折这一功能,“而”连接的转折句相对于其他句式(如承接句、偏正句)来说分句较多,句法关系更为复杂,语用功能更为强大,所以“而”的转折功能会一跃成为它的主要语法属性,例5“虽……而……”可以说是后世“虽然……但是……”这一转折结构的滥觞。
“而”字连接的偏正关系举例如下:
6、竺乃急行归,达家,便移出财物,日中而火大发(卷四 糜竺)
7、豕人立而啼(卷六 彭生)
8、悒悒而死(卷十五 王道平)
9、后又数闻呼噪攻击之声,四面而来(卷十六 王昭)
10、于是寄女缓步而归(卷十九 李寄)
偏正关系大致有三类:
一类是“而”前连接时间状语,这种时间状语是交代“而”后连接的述谓成分所发生的时间点或时间段(例6)。
一类是“而”前连接方位状语,这一方位状语交代“而”后述谓成分的动作趋向(例9)。
还有一类是“而”前连接谓语短语,这些谓词性短语用来描述“而”后述谓成分的性质、状态。一般的格式是形形+而+动(例8)、名动+而+动(例7)、副动+而+动(例10)
偏正关系的演化有些复杂,时间状语与方位状语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不再用“而“连接,它们有专门的介词“在”和“从”,而这些介词不同于“而”,它们通常位于句首。“而”前连接的谓词性短语一部分被语用历史淘汰,一部分作为像成语这样的凝固结构被保存在书面语中(如“郁郁而终”“日落而息”)。成语中“拂袖而去”这种“动名+而+动”结构与例7中的“名动+而+动”不无渊源关系。
“而”字连接的并列关系举例如下:
11、大力而迟钝,来到城下(卷四 驴鼠)
12、愁眉者,细而曲折(卷六 梁冀妻)
并列句中“而”前后连接的词或短语词性一致。并列关系大致归纳为两类,一种是体词性词语或短语并列,一种是谓词性词语或短语并列。而正接、反接关系多与褒贬的感情色彩有关,所以谓词性词语或短语中才有正接和反接一说。
“而”字连接的因果关系举例如下:
13、是以饮水而得寿(卷十三 丹砂井)
表示因果关系的“而”的使用对语义的依赖性较强,因为“而”常用来表示转折、承接、递进,需要揣测上下文的意思才能判定前后的因果关系。“而”所连接的成分之间可以发生多种语义关系,但这些语义关系不是由而承担的,而是由其所连接成分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像例13出现“是以……而……”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因果连词与“而”搭配使用,作为一种语法标志凝固下来,这样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式就更为明了了。
综上所述,上古汉语中连词“而”的用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古时期可以说是过渡阶段,而作为中古时期重要的传世文献《搜神记》就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而”用法的过渡状态,“而”的几种用法此消彼长的痕迹在《搜神记》中有所体现。中古汉语时期可以看出,“而”可以在复句中发挥转折和承接的语法功能,相对于“而”连接并列和偏正关系时多局限于单句来说,复句中“而”前后的句法成分更为复杂,屈折变化更为丰富,“而”的语法功能也更为突出,这足以说明汉语史最终为何选择了“而”的转折、递进、承接等功能而舍弃了偏正、并列等功能。通过对中古重要传世文献的《搜神记》“而”字用法的调查,我们发现“而”连接的转折、承接关系居多,目的、假设关系较少,这和现代汉语中连词“而”所承担的不同语法功能之间的强弱对比很大程度上是相符的。
二、“而”前是否停顿的区分
我们发现《搜神记》中“而”前有的有停顿,有的无停顿,看来“而”前有无停顿也是遵循一定的原则的。有人误以为“而”前句子成分复杂,“而”前需停顿,“而”前连接的句子成分简单,“而”前就不需要停顿,这一观点大谬。试看:
14、虽尔,而慎莫卖宅也(卷三 隗炤)
由以上例子来看,那种认为“而”前是否停顿主要取决于“而”前句子长短的说法是欠妥的。那么什么情况下“而”前需要停顿呢?据统计,“而”前停顿时“而”所连接的多为转折关系和承接关系。成熟的转折关系和承接关系前后连接的是两个可以独立使用的分句。“连词而的基本语法功能是两度陈述,即“而”连接的一定是两个在句法结构中具有述谓功能的成分”。“而”连接的并列和偏正关系大多是黏着结构,词形短且体式凝固,不容隔离。表示因果关系的“而”常接连谓短语,所以中间也很难停顿,“是以”、“因”等连词与“而”同时出现在一个复句中时,“是以……而……”是固定搭配且前后语义较为连贯,“而”前不需停顿,“而……因……”这一结构,“而”引领的分句在前,所以“而”前谈不上停顿。
[参考文献]
[1]向熹 简明汉语史[M] 商务印书馆 , 2010.
[2]马建忠 马氏文通[M] 商务印书馆 , 2013.
[3]王力 汉语史稿[M] 中华书局 ,2004 .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