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2015-12-09任婷瑛
任婷瑛
摘要:作为培养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人才专业基础课程的管理学,其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本文首先对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在管理学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简要分析,进而根据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对管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了深入详细的探索,旨在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管理类人才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18-03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管理学是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基本管理理论的基础性课程。该课程的应用范围广泛,在社会事务管理、企业管理等诸多领域,都有其用武之地。管理学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艺术性,不同的人对管理艺术和管理技巧的使用有着明显的差异。从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看,一些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门课程实际教学效果的提高,这也对工商管理专业及其地方本科院校提出挑战。如何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管理人才,是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急需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也正是结合这样的背景从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现状入手,详细分析探讨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基本改革思路。
一、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基本问题分析
(一)管理学课程在设置方面没有一定的专业针对性
从专业的培养目标看,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具有差异性,学校培养的人才很难做到统一的培养范式标准,这就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在不同专业的培养方面设置差异性的管理学课程。而后在课程的教学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知识方面,也应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做出差异化安排。但是,当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对于本课程的教学,基本上都是按照标准统一的教学大纲与授课计划进行教学,忽略了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化需求,而对于管理学的深入扩展,也没有做到位,种种现状表明管理学课程在设置方面没有一定的专业针对性。
(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不够合理
大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前身是高等专科学校,继承了其对课程及其教学的规范性、统一性、标准化方面的较高要求,这样的要求体现了教学的严谨。但是,过分强调这些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不少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过于单调,大多拘泥于教材中管理职能的框架,习惯按照管理、管理思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章节的基础顺利来进行授课讲解,以保证大部分内容的设计不脱离教材,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和顺序安排,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管理学课程索然无趣。同时,过分强调按教材内容编写教案并讲授内容的特点势必造成照本宣科,从而缺乏形象生动的新鲜案例讨论,不利于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也无助于提高学生的管理学思维意识方法。
(三)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当前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上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以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考试取得高分数为主要目标,这与管理学课程设置的初衷有着一定程度的相悖。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面,因循守旧,授课过程也是教师在讲台上面板书或念投影仪为主,教师个人讲授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很少,对于学生管理学理论的深入吸收应用考虑不到位,过于单调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精神。
(四)在成绩考核方面,实践成绩所占比重偏低
不同于经济学其他专业学科,管理学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并且其科目教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基础的管理学理论和对基本理论的应用实践能力。因此对于管理学课程成绩的考核,其实践性成绩也应成为总成绩的重要部分。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不少院校由于学生的管理学实践性成绩较难量化,在具体考核方面不便于操作,对于实践性成绩所占的比重考虑的较少,一般院校基本都控制在了30%以内,这种重理论书本知识的考核方式,不仅单调枯燥,而且不利于学生内化管理学的理论,也不利于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并掌握管理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看,这样的考核方式,是不利于学校培养应用型、实践型高素质管理人才的。
二、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育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
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明确透露,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且重点调整1999年扩招后新建的600多所“专升本”地方本科院校。这些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教育改革的核心在课改,这意味着地方本科院校课改势在必行,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改革也如此。管理学课程将更加倾向于对学生管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型和对管理技能的灵活运用及对管理艺术的培养与修炼。
(二)专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专业的发展受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非常大,在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情况下,作为管理领域的基础课程,势必进行必要的改革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人才需求形势的变化。进而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其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其今后进行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和从事企业的内部管理奠定深厚扎实的专业基础。
(三)教学理念改革的应有要求
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对现有的管理学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即随着“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深入发展,在管理学教学方法上,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必须尽快及时做出调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不断向学生灌输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优秀个性,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观点,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化、多元化学习和探讨研究问题。endprint
(四)市场人才需求的客观推动
当前我国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与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的矛盾在不断加大。有关机构对全国100个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化的持续监测表明,技能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供求缺口明显加大,2010—2012年均比例已超过2∶1的水平。显然,对于现阶段管理学的教学方法而言,如不进行有效的改革,改革其人才的培养模式,将逐渐与市场人才的需求脱节。换言之,未来的管理型人才需求将更加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管理能力等。
三、关于当前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建议
(一)提高管理学课程设置的专业性
管理学课程在设置方面,应根据不同专业对课程管理学知识需求深度层次的不同,而加以有所差异化的设置,其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以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为主要目标,这就需要在课程安排设置方面,对传统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进行重新修订,考虑各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有层次、有重点地安排课程的教学。提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丰富性,提高实践性课程的课时比例,力求在实践环节,深化学生对基础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化的课程设计,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授课效率,增加学生的探索实践课时,对专业知识架构进行重新梳理,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学的逻辑性,进而让学生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管理学理论体系架构。
(二)提高管理学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教学程度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比较集中的知识教学手段,在管理学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站在实际管理者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教材内容,整合相关的知识体系,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块,将内容相似、机构相差不大、逻辑顺序较为一致的章节重新整合,进而用模块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集中性。具体来说,按照这种模式下,管理学的教学体系,可以细分为如下三个基本教学模块:
1.管理理论知识模块——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在这一模块中,教师主要将管理学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整合,跨章节的概念进行有机整合迁移,实现基本管理学概念的集中讲授,同时还要扩大基本知识的延伸范围,对相关管理学经典案例、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化的分析讲解,提高学生对管理学基本知识体系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在这一模块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管理学课程认识的基本轮廓,并通过经典的案例介绍,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为其今后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学习增强自信心。
2.管理思想模块——管理学核心思想的深入讲解。可以说管理学课程的灵魂,在于管理思想,为此,教师在这一模块,不仅要系统、有机地整合串联管理学的基本管理思想,还要根据实际授课经验和管理学思想的应用范围,突出重点的管理学核心思想,在管理思想的萌芽、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进行讲述的过程中,逐层深入,从复杂繁多的管理思想中,抽离出管理学的关键核心思想,并借助经典的案例,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讲解,在这一模块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深入领会管理学的经典核心思想,并学会管理学的思考模式。
3.管理能力模块——管理职能的讲解。在这一模块中,教师要重点讲授计划与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的具体使用方法以及四大职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切入,让学生发挥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在课堂讨论中,加深对上述职能的理解和掌握。这一模块教学的最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职业管理者所必备的基本管理技能和管理艺术。
(三)实现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1.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重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管理学课程中的案例,其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际案例讨论分析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理论运用水平。通过管理学理论的灵活深入切入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案例阿里巴巴上市过程的分析时,对于香港股市和纽约股市IPO政策的详细分析,并引导学生指出其中存在的差异,由于香港股市对于阿里巴巴双层股权结构的不认可,导致阿里巴巴最终在纽约上市。在这种时代感强并且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案例分析过程中,让学生的管理学理论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实现融会贯通,拓展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
2.将课堂时间向学生倾斜,发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能力。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教师在讲授完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在课堂上应该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沟通分析互动讨论时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双向互动的桥梁,提高学生质疑发问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管理学课程的学习热情。
3.引进适当的角色演练法。形象的说,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角色,通过赋予不同角色的不同任务,内化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职能,比如对于一个企业的内部管理,政府不同职能之间的协调关系,可以将不同的学生按照其相应的职位、角色进行演练,这种角色演练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准确性,最大的好处在于让学生亲自模拟扮演了相关角色,从管理者到执行者等不同角色之间的衔接和切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运用模拟练习和游戏练习方法。模拟练习方法是程度不等地模仿、再造出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学到知识和基本原理。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缩短学用转化过程。此外,这种方法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个类似于在岗培训的最佳学习环境。游戏法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它还有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现代社会在管理学教学领域的创新不断,随着商业组织结构和企业盈利模式的不断变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管理学人才培养模式会逐渐受到重视。可以说现阶段,在管理学课程中,开展模拟练习和游戏练习是比较符合课程教学发展趋势的。
(四)考核方式立体化
考核方式决定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课程教学的终结性评价,忽视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评价”。致力于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在制定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时,要把注重考核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与注重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有机结合,以应用能力考核为导向取代传统的期中、期末一张卷的考试形式。应采用3∶2∶3∶2的考核方式,即平时课堂考核占30%,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角色扮演、问题等;课后作业考核占20%,包括案例分析、参考书阅读感想、专题调查报告等;实习实训占30%,与企业建立合作,安排学生课堂之余深入企业一线进行一定期限的实习实训,根据学生参与企业的市场调研、市场销售、管理咨询、人事管理等活动,并将实习实训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撰写调查报告或运用所学管理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来对学生进行考评,达到实习实训过程促进教学效果的目的;期末考试占20%,主要包括知识性考核,试卷考题注重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尽量用理解性、开放式的试题取代死记硬背的试题,全面考核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管理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五)对管理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
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决定管理学课程需要引入实践教学,这也是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具体操作可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逐步提高其实践性教学和课外实习实训的课时比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学习、义务实习,在丰富学生社会经验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进入企业管理岗位,在实践实习中检验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当然,为了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型,还应安排管理学任课教师到企业兼职,深入参与企业的实际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了解企业的管理工作,为课堂教学提供接地气的现实素材。
四、结语
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目标,对教学各个环节不断改革,在新的社会市场发展的催动作用下,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完善考核方式等,真正实现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发表演讲——教育改革突破口在现代职业教育[J].生活教育,2014,(5).
[2]李英,王晨筱.论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
[3]杨会良,白献阳.面向实践能力的《管理学》教学方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6).
[4]伍星华.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