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矿床学》课程
2015-12-09聂爱国
聂爱国
摘要:《矿床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又是一门较为抽象、难于掌握的课程。本文从《矿床学》课程的研究任务、教学思路、课程内容选择、讲授方法、对授课教师要求、使用教材要求、对学生要求、教师讲授该门课程的完整过程等多方面阐述了作者对学好《矿床学》课程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矿床学;资源勘查工程;学生;授课教师;感悟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161-02
对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来说,《矿床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也可以说是一门关系着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否理解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及找到矿产资源的一门主干课程。对于广大学生来说,这又是一门较为抽象、难于掌握的课程,要学好它,确实不易。针对这门课程的上述特点,笔者联系自己近三十年在高校从事《矿床学》课程教学工作经验,谈谈学好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矿床学》课程的一些感悟,愿与同仁分享。
一、《矿床学》课程研究任务
矿床学是地质科学中的主要学科之一,是研究矿床在地壳中形成条件、成因和分布规律的科学。矿床学的研究任务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讨论。(1)评定矿床质量:查明矿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并了解矿石的形成条件及加工性质。(2)评定矿石数量:研究矿体形状、大小、产状、查明矿床规模及矿体的形成条件、开采条件。(3)研究矿床和控矿环境关系:研究矿床与地层、构造、岩相古地理及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气候、地貌等因素的关系,查明它们对成矿的控制作用。(4)研究矿床成因:研究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作用和演化过程,阐明矿床的成因。(5)研究区域因素影响:研究矿床所在区域内的大地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对矿床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及它和地壳演化发展的关系。由此可见,矿床学的研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地质学科。
二、《矿床学》课程教学思路
教师在讲授《矿床学》这门课程时,要做到对每类矿床的标本兼治。每一类矿床的“标”是什么?“本”又是什么?“标”就是形成这类矿床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矿体形态规模产状、矿石类型等;“本”就是这类矿床的形成地质背景、成矿元素迁移过程、成矿作用、成矿机理等。我们要通过对每类矿床“本”的剖析反推矿床“标”的特征,达到对每类矿床形成特点和成因的有机统一的认知。
三、《矿床学》课程内容选择
根据矿床学的发展趋势,《矿床学》这门课程大致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绪论;(2)矿床的基本概念;(3)成矿作用总论;(4)岩浆矿床;(5)伟晶岩矿床;(6)与岩浆有关热液矿床(矽卡岩矿床、岩浆热液矿床、喷流热水沉积矿床、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7)下水热液矿床(或叫层控矿床);(8)风化矿床;(9)沉积矿床(机械沉积矿床、盐类矿床、胶体化学沉积矿床、生物化学沉积矿床、生物化学能源矿床);(10)变质矿床(接触变质矿床、区域变质矿床、混合岩化矿床);(11)区域成矿研究。
四、《矿床学》课程讲授方法
《矿床学》是同学们学完所有专业基础课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同学们已具备了矿物、岩石、地层、构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对于《矿床学》课程的讲授可以采取倒叙的方法,即:先讲述某类矿床是在什么样的地质背景下,通过什么样的成矿作用,成矿元素以什么样的形式发生迁移富集,在什么样的地质环境或构造环境下就位成矿;再讨论在这样的成矿过程中,形成的这类矿床会有什么样的矿物组分、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矿石类型、矿体形态、矿体规模、矿体产状等特点。当然,在讲授过程中,要尽量形成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表达,运用形象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流畅的语言,把矿床的形成过程及形成特点展现出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对《矿床学》授课教师要求
首先,授课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无论是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地史学等都有较深的功底,不能有明显的缺位或短板;其次,授课教师必须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熟悉野外各种矿床的地质现象;再次,授课教师必须有丰富的找矿工作经历,从事过矿床实例研究,在讲授每类矿床成因类型过程中能用各种矿床实例佐证讲授内容(学生最喜欢这部分内容);最后,授课教师必须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把逻辑思维表达与艺术感染力表达有机结合。
六、对《矿床学》使用教材要求
许多学者都在编著《矿床学》教材,其中不乏较好的教材;但是也有一些急功近利者,没有吃透矿床学教材的编写精髓,粗制滥造,这本书抄一部分、那本书抄一部分,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而有些编者为了突出自己的“新”,不顾矿床学研究规律,故意进行所谓的“标新立异”,结果造成“邯郸学步”的局面。目前,编写最好的教材是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三位老师编写的《矿床学》(地质出版社,1985年),但由于出版年代较长,缺失许多新近发现的矿床实例或矿床类型;翟裕生、姚书良、蔡克勤三位老师继承《矿床学》教材(地质出版社,1985年)以阐述矿床成因类型为主,以成矿作用为矿床分类,分析成矿规律的体系,编写《矿床学》教材(地质出版社,2011年)可视为精品,为当前最为适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使用的材料。但是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必须进行二度创作,必须结合自己学校的办学定位、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选精品教材内容有所取舍,增加一些适合本校本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还必须给学生指定一些参考文献,才能满足本校本专业学生的需求。
七、对学好《矿床学》课程的学生要求
首先,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地史学等;其次,通过认识实习、基础填图实习,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野外地质现象的认知能力;最后,学生必须通过对各类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成矿过程及成因机制的理论学习,联系实际从身边熟悉的矿床实例出发,解剖它的地质特征和整个形成过程,使矿床成因理论知识与矿床实例情况紧密联系,将矿床学的理论知识锻造成为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鲜活的、可运用的知识和能力。endprint
八、教师讲授《矿床学》课程的完整过程
教师要上好一门课,功夫在课外,教师课堂的表现情况,其实是教师课外付出的体现。要完整展现一门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课外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于《矿床学》的授课,也是如此;教师讲授《矿床学》课程的完整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课前准备阶段。熟悉课程:授课教师必须熟悉课程内容,对课程的各个章节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熟悉各章节的逻辑关系。要把一些前沿性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确定教材或参考资料:虽然学校订购的《矿床学》教材都是近年出版的优秀教材,但是属于广谱类教材,授课教师或教研室要尽量选择适合本校本专业学生用的教材,同时还要尽量为学生寻找一些适合的参考文献或资料,加深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学习。编写教案和讲稿:编写教案和讲稿的过程就是任课教师的二度创作过程。根据课程内容、确定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学校办学定位、学生特点,编写适于本校本专业学生的教案和讲稿并进行课程的多媒体制作,让一些抽象、生涩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变得具体、形象、通俗。
2.课堂讲授阶段。课堂讲授阶段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讲授知识性:每位授课教师对《矿床学》课程讲授内容必须保证正确性,对于一些前沿性内容或成因观点,可向学生介绍,并说明自己的观点和倾向性,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的前沿性内容或发展方向,课程是开放式的、可发展的,让学生懂得这与中学阶段的课程内涵和外延是不完全相同的。讲授艺术性:传统《矿床学》课程的教学给人的感觉是:严谨细致、逻辑性强、科学性强,但是给人“冷冰冰”的感觉;其实《矿床学》课程的讲授在继承以上特点的同时,更应该加入一些人文的、感性的、形象思维的色彩,加入一些拟人化的语言,增加《矿床学》课程的文化内涵,而且讲授语言要风趣、幽默,这样的《矿床学》课程讲授才变得立体、丰满,才能让课程讲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传授学生文化;学生除了更容易记忆课程的知识点外,更感到上课是一种听觉享受,是在享受文化大餐。教师感染力:授课教师必须内外兼修,做到既有知识又有文化。面对学生时必须注重自己的形象,衣着得体,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出现,做到充满自信;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尊敬你、崇拜你,感到你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的大学教师,与传统的工科教师不同,你是一个有趣的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给学生以正能量;这样,学生自然爱听你所授的《矿床学》课程。
3.课后调查阶段。课后授课教师多与同学交流,询问学生对《矿床学》这门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极强的主干课程的学习感受,对其中各部分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多向学生传授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如何理解其中的重点与难点;询问学生对这门课程教学有什么要求,解答学生的提问;向学生讲授自己的找矿实践,不断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努力听你讲授的课程、认可你,达到学好《矿床学》课程的目的。
每位教师对《矿床学》课程的理解各不相同,在不违背课程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按自己的理解进行教学都是可以的,给学生讲完这门课程容易,上好则难;要将这门课程讲得生动有趣、学生喜爱、学生掌握,则需要授课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感情。以上是一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长期从事《矿床学》教学的教师对如何学好该门课程的一些感悟,望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帮助,由于自己的知识、能力有限,文中必然存在错漏和不足,望同行赐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