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落的江湖
2015-12-09梁卫星
古龙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实际上,他笔下的江湖,只属于楚留香陆小凤这样快意恩仇的游侠。这样风起云涌自由奔放的江湖,注定只能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因为江湖的统治者从来都不是侠士。那么,谁主江湖?这其实是一个无须多言的问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江湖只是最高权力的江湖,当儒家思想与秦制合流的政治文化心理大一统格局形成,江湖再也不曾翻起自由的波澜。范仲淹一句话道尽了这其间的奥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江湖实则不过庙堂的延伸,居庙堂之高,则以策论为君王分忧而虑其民,处江湖之远则以诗歌为自己开解而虑其君。君王永远是最终的归宿。所以,任一首古诗里都潜隐着君王的影子,他是诗人的终极梦想与主流怀抱。
诗人的悲伤,从最内在来说,不过是不得为君所用的悲伤,所谓苦楚,不过是为君迁谪的苦楚。诗人们从不真正留恋关注江湖,他们只奔波暂栖于江湖,他们身在江湖心在魏阙,然而江湖收留了他们的悲伤与苦楚,从而江湖中飘荡着无尽的幽怨诗意。所以,无论“别时茫茫江浸月”多么苍凉空阔,无论“唯见江心秋月白”多么澄澈浩茫,无论“绕船月明江水寒”多么冷清深邃,都只是诗人失意的苦楚,为君王所弃的悲伤。江湖不是江湖,只是他们无法凝聚成峰、簇拥成磊的理想与壮志。当策论上之无路,当华发蹉跎早生,他们临水自照,留下哀哀欲绝的剪影,如此而已。
所以,琵琶女也许确有其人,但当她进入收留诗人的江湖,当她侧身于诗人的字里行间,她就只能虚化为诗人的内在自我,在江湖中悲伤地飘荡。如此,琵琶女的自诉其实不过是诗人的自诉。琵琶女的年少成名华彩绝艳,欢场得志绝代风流正是诗人早年得志的映射,其间不免张狂的自得自恋;琵琶女的色衰见弃委身贾人独守空船,正是诗人官场见弃、投报无路的写照。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亦不过是诗人的自我哀切。至于其间的音乐,正好和琵琶女的自诉构成了双声部合奏,一以叙平生遭际,一以抒平生怀抱,内在心灵与外在事迹的合一,正是诗心的完美体现,正如有江湖,还得有冷月,才可以安放这悲哀的诗心。
很明显,琵琶女来自于楚辞,但早已经失去了楚辞女子那种上天入地的自信自尊与青春放达,更无楚辞女子那种自傲于身份夸饰血统的张扬与任性。楚辞女子的时代,去墨门巨子奔驰江湖捍卫自由追逐公平的时代不远,自由的血脉还在他们体内奔涌,她们激起的江湖风波,于琵琶女而言,是一个久远得无法记起的梦。琵琶女没有了高贵的血统,她不过是一个没有出身来历的娼女;琵琶女也再没有了目无凡尘的高洁自傲,只能错把欢场身价作为灵魂的份量;琵琶女亦不再有上天入地的追求,忘却了自由的魂魄只能浑浑噩噩,把秋月春风等闲打发了事。然后就老了——楚辞女子又怎么可以老呢?又怎么允许自己老呢?然而,琵琶女却老了,她把自己嫁给财富,又在对财富不解风情的怨怼里面江临湖,白发说玄宗。
只是,这是怎样的诗意江湖呢?冰洁高贵的神女流连富贵名利场,江湖无波风亦平。何以至此?倘若诗心里没有自由与血性,只有甘为人奴的谨慎与忧惧,惶惑与乞盼,江湖便只能在此诗心的哀呤里日益逼仄萎蜕,慢慢枯死在日益贫乏的大地。可笑的是,那一度幻化为琵琶女的诗心还在自我感动地说: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当他意识到自己的生理性别,他也只能自称为司马青衫,其间的惶恐哀乞又怎么可能与不可一世自信自傲于高贵血统的屈原相比?
屈原的香草美人冰清玉洁,那是自由血性的灵魂在歌唱;屈原的神女上天入地行踪飘忽,那是不甘平庸的灵魂在理想的引领下超绝尘根。而他的琵琶女只能在富贵名利场里打转,临老犹把年轻的庸俗当成隔世的风华念记。从香草美人风流神女到琵琶女,从屈原到白居易,历史跨越千年,精神的下行,自由的迷失,血性的散逸,诗心的萎蜕,怎一个堕落了得!
明晓了这一点,我们会读出一种不一样的《琵琶行》。
梁卫星,作家,代表作有《成人之美兮》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