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探讨
2015-12-09王敏
王敏
摘要:高校应该利用其资源优势为地方文化建设提供服务,本文从地方文化宣传、校企联合、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传播等方面探讨了高校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地方文化;图书馆;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024-02
随着我国对地方特色民俗、历史古迹、非物质文化的重视,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呈现出上升趋势,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宽,从地方考古、民风民俗、方言、地方特产到地方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很多地方文化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地方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处于地方文化氛围的影响中,高校的发展和校园文化都已经是地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地方文化的研究也已成为地方高等院校彰显办学特色及提升办学质量的最优路径。高校需要组织专门的学者,研究地方特色文化,展开针对当地特色文化的全局性和前瞻性研究,并尽快推出一批优秀研究成果,从而引领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近年来,很多高校在促进地方文化发展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努力,如淮阴工学院建立了江苏省凹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研究淮安独有的凹土资源,与其配套的淮阴工学院图书馆建立了凹土资源数据库,吸引更多的学者研究凹土资源的利用。
一、高校应积极联合政府文化部门,开展地方文化宣传活动
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的主体一般是政府,但是地方文化属性具有多重性及复杂性,普遍更认同地方文化建设主体是多元的,从而试图形成地方文化建设的综合力。高等院校是传承中华和地方传统文化、培养知识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在促进我国及地方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使命。我们也看到,在高等院校服务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显著的现实背景下,高校在参与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也日益突显。
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各种资源优势,不断增强高等教育的开放性,并逐步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和体系,整合当地文化教育资源,努力推进我国终身学习和自我提高的制度化,给出相应的措施,满足当地大学生和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高等院校需要完善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并推广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广泛开展对当地社区各类人员的培训活动,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的文化辐射作用。高校与地方政府资源共享,高校的文化物质资源和相关的实施如学校图书馆、体育场馆、教学设施、师资等要充分利用,可以避免重复投资造成的不必要浪费[1]。
地方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培训和教育优势,与地方的政府部门、企业及地方文化社团多方面合作建立起多形式、多途径的地方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各地的地方文化的培养基地可以为当地高校的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实践活动机会和实习基地,文化实践中不但可以锻炼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不断培养文艺素质。高等院校的培养基地可以为当地社会和社区文化工作者提供拓展各方面知识和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通过高校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整个社会文化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及服务水平。这种培训基地既可以解决地方文化建设专业人员不足的困难,也能够为当地高校大学生发挥自己的专长提供舞台,可谓政府、高校、学生三赢。
地方高等院校可以从本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根据本地方的需求提供“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地方政府应积极地给政策支持,当地企业应积极地为当地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地方高校利用其自身的教育和科研优势资源,建立相应的培训基地,可以针对本地的地方产品开发、企业管理、企业营销、社会化服务等环节进行“个性化”的专门培训。培训基地还应该深入地方文化社团,从而培养大学生专业文艺素质与技能[1]。
高校在自身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地方文化建设提供借鉴。校园文化和当地地方文化互相交流、彼此融通,可以使得双方受益,提高整个地方的文化氛围和内涵,达到双赢的效果。
高校在校园建设过程中积累下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例如形式和内容多样的地方文化选修课、特色文化讲座、地方文化基地等。高校在文化和底蕴建设中也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和新型网络,这些建设方式和模式都取得了很丰富的成果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建设当地地方文化时,相关的组织和人员应该认真研究文化传播的具体方式方法,采用一些人民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方法,调动高校的研究人员及社会上的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并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二、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
高校要充分挖掘其高素质人才资源,利用其各个学科和专业的人才与地方政府部门、地方企业合作,更好地发挥其在当地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宣传、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创新及当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高等院校的人才资源具有多科性,基本上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法学、艺术等多种学科,高校培养的人才也具有较强的综合文化素质。人才资源的结构特点,可以使得高校具备了联系和服务社会及地方企业各个领域的人才资源基础。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在保证教学科研和本校师生文献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地为当地的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如清华大学和湖北江汉大学等,并且在企业的服务深得好评。高等院校要主动走出去,不断打破行业界限,打造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2]。
三、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传播作用
高校图书馆与地方文化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各个地域的地方特色文化不同,地方文献需要人们去挖掘、探究、搜集、整理成册,以供后人了解和查阅。对于各地高校的图书馆来说,不断收藏和丰富地方特色文献是其在馆藏方面形成地方特色的必经之路。高校图书馆对于当地地方文献的收藏情况,决定着它能否成为有自己特色的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对传承地方历史、保护地方特色文化有着不可推御的责任。
(一)高校图书馆拓展公共服务项目
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应读者要求对外开通了借书证的办理工作,允许其当地单位的职工和居民借阅和使用图书馆的图书以及其丰富的各类电子资源。以笔者所在的淮阴工学院图书馆为例,该校图书馆不但对外办理图书借阅证,还与当地企业安邦电化集团、淮安盐化实业公司、淮安市淮钢集团、金像减速机有限公司等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咨询,并按照相关的协议,允许其企业职工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高校图书馆还需要积极开展对当地居民的文化交流,并面向公众开展文献传递、代查代检、馆员咨询等服务措施以及开展公共讲座、网站宣传,利用各种培训的方法宣传本地的特色文化。根据高校图书馆的特点,主动配合相关政府部门开展读书和阅读、地方特色文化的宣传等活动,让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的“根”深入人心,使得更多的人关爱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从而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整理地方文献并建立地方特色馆藏数据库
为了适应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设备和人才优势,对收集到的地方特色文献进行深度开发,组织专门的人员编制地方特色文化的二次、三次文献并建立和不断丰富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库,通过网络、咨询服务等方式为当地政府、企业、科技推广人员、文化研究者提供信息查询、定期推送等服务[3]。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读者查找资料的需求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地方特色文化信息的纸本资源的副本很少,而且很多原始文献不容易得到,学者对这方面信息的需求比较大。所以,我们可以致力于这些珍贵文献的电子化,使读者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图书馆建立特色数据库的信息共享平台,把收集到的地方文献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使地方文化特色馆藏被更多人的利用,也为图书馆的发展拓展空间。
地方特色馆藏的电子化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要根据文献的不同特征,分类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存贮,形成各种录音、录像、Flash动画、图片以及相应的电子文档来进行保存。高校图书馆必须组织专门的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在电子化过程中要组织好任务的分配、指导、协调工作,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避免重复劳动。
参考文献:
[1]李海民,于晟海,柴凤娟.地方文化建设应充分发挥驻地高校的作用——以青岛市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1):10-13.
[2]杨其珍.对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的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09,(5):11-13.
[3]郑芳梅,彭立婷.地方文化与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库建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7):215-2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