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思考

2015-12-09刘维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0期
关键词:志愿思想大学生

刘维

摘要:随着“90后”进入大学校园,如何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实践的有效形式,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本文主要从“90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探讨了“90后”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作用,对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90”大学生;志愿服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號:1674-9324(2015)30-0267-02

“90后”大学生是指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年龄在19~23岁之间的高校学生。从2008年以后,“90后”开始陆续进入大学校园,现在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根据2012年高校学生思想状况滚动调查,当前大学生思想的主流仍然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如他们思想活跃、独立自尊、开放务实。但是,他们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他们乐天,但是没有吃苦的思想准备;他们独立,但是对集体的事情关心不够;他们知识丰富,但是他们的知识多半是来自书本,缺乏直接经验和生活体验等等。如此个性鲜明的90后大学生,有着以往大学生所不具备的活力,但同时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一、用辩证的眼光来认识“90”后大学生的新变化

“90后”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和成长的一代人,他们深受市场化改革、社会转型以及网络普遍化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他们身上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分析和研究“90”后大学生的新变化,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缺乏合作精神。“90后”大学生是一个高智商的群体,他们智力发展水平比较高,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和批判性较强,所以,他们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希望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观点,摸索新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被动接受单向的灌输。但同时,90后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增高,在其成长过程中,一直被当作“中心”,受到家长及其社会关系的过分关心甚至溺爱,有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大学生或多或少地习惯了从家庭和社会索取,喜欢以自己为中心,表现为在行为选择上就是宽于律己、严以待人,这种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也使得他们在与人交往和团队活动中不能很好地与他人相处,削弱了他们对团队的认知感和归属感,降低了他们对社会、对集体和对他人的责任意识。

2.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但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今天的时代是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90后”大学生比其早出生的人思路更开阔,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富有创新精神,自我选择性极强,有个性、有主见。他们更希望按照自己的兴趣,形成以自己为主体的模式来完成自己想做的事。他们注重生活的质量,善于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并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另外,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大学生与社会脱节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因为学生长期在学校里生活、学习,很少有机会了解社会,缺少实践能力。

3.有强烈的自我成长愿望但缺乏坚定信仰。现在的学生面对信息丰富的网络,使得他们视野开阔、选择多样,对社会和自己的认知更加趋于理性化。他们在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同时比较注意追求个人价值,这点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多变,使得许多“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趋向更加多元化和现实化,许多大学生的精神无所皈依,人生的目标模糊不清,对自己的价值不能正确估量。

二、“90后”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作用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有多种形式,其中志愿服务越来越成为社会实践的最有效的形式。因为它作为一项奉献爱心、服务他人和社会,提升自我、使人生价值得到升华的公益事业,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政治教育功能,使政治教育和社会管理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大学生教育过程之中。

1.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而志愿服务则是实现这种统一的最佳方式。首先,志愿服务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需要。我国大学教育的一个根本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有用人才,而“有用人才”不仅仅要求掌握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完善社会、造福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心。可以设想,一个对国情不了解、对时事不关心、对人民没有感情的人,怎么可能去服务人民、献身国家呢?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可以拉近他们与社会的距离,激发他们了解世情和国情的热情,增强他们奉献社会的意识。其次,志愿服务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了广阔背景,具有不可替代性。爱因斯坦曾讲过,一个人为人民最好的服务,是让他们去做某种提高思想境界的工作,并且由此间接地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因此,要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必须在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同时,让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奉献爱心,增强责任感。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它体现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之中,是架构主、客观的桥梁。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直接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体。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既是理论付诸实践、学以致用的过程;也是向社会、向他人学习的过程。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深入接触社会、与社会提前进行“磨合”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逐步认识社会、认清自己的社会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更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为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化做好准备,从而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3.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长远来看是青年综合素质的竞争。随着就业市场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当前高学历的优势逐渐被高素质、高能力的优势所代替,这就迫使每一个大学生为了明天的生存和发展,今天必须要提高素质和能力。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因为志愿服务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使学习有了实际价值。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能够调动起大学生追求新知的自觉性。志愿服务还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学到许多课堂上和书本中不曾有的东西,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锤炼程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的优秀人才。

三、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对策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志愿服务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如:社会的支持不足、活动的管理尚显粗放、服务水平和质量达不到要求、志愿者的素质参差不齐、活动资金不足等等。为实现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的发展,就需要积极研究对策,不断建立健全其工作机制。

1.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引导他们明确为什么学、怎样学,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一个思路: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志愿服务的统一,并秉持突出专业化方向、力求知识化的志愿服务的理念,使志愿服务的主题更加鲜明。当今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助人为乐、扶困助残。越来越多的服务内容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紧密结合而受到同学的青睐。因此,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现在大学生自身特点和专业素质,发挥自己的文化知识优势,逐步推进志愿活动的顺利开展。

2.完善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要提升志愿服务的整体水平,我们不仅要积极创造条件,打造高校与地方联系的渠道,建立一种直接、便捷、稳固的协作关系,并按照相互认同、优势互补、共求进步的原则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志愿服务的基地建设;而且还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拓展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目前,我们很多的志愿活动还只是在浅层次上开展,如对困难群体的帮扶、献爱心、文化科普宣传。要使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加丰富,我们应该深入了解社会需要,根据社会实际情况来开展服务活动,而不是“以不变应万变”只采取单一形式开展活动;同时,还要建立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建设,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可以体现在对大学生活动往返交通路费方面的支持和基本保障的支持,而精神激励是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最根本措施,是提高积极性和给予志愿服务者价值肯定的有效措施,在这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对修课学分的補偿作为激励,也可以将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的表现情况与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成绩挂钩,这样可以调动大学生来积极参与。我们还可以要求老师也要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各院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配备负责这项工作的专项辅导老师。

3.社会应对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支持和鼓励。我们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将青年志愿者行动纳入到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去,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对青年志愿服务加以制度上的规范,明确青年志愿者行动及其组织的权利义务;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完善各项服务运行追踪制度、登记注册制度和先进表彰制度等管理制度,增加社会激励机制的建设,以增加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另外高校也还应主动与所在社区联系,寻求社区志愿服务机会,并通过与高校合作建立服务站点和服务基地的形式,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场所,这样的良性互动不仅有利于志愿文化的建立,更架起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进社区的桥梁,形成社会化的工作支撑体系,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志愿思想大学生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志愿……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