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
2015-12-09魏桂枝
魏桂枝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鼓励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为主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提出问题,设计疑问,抛砖引玉,环环相扣,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维,以独立自主学习和互动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教师预设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质疑、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密切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亲身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共享,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快乐学习体验;和谐氛围;新课程理念;教师;积极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240-02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鼓励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为主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提出问题,设计疑问,抛砖引玉,环环相扣,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维,以独立自主学习和互动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教师预设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质疑、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密切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亲身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共享,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每位教师都在追求高效课堂。我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和完善,面对新课改对我们的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一直在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形式多样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学习过程就是重中之重,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课堂教学就更加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清晰的知识脉络,在师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努力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在这个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收获知识并提升能力。
一、老师的热情洋溢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与学生情感互动,用爱驱动学生的进步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亲其师则信其道”,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初中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不可分割,因此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可以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肥沃的土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达到情感共鸣,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不仅为顺利传授知识创建了最优先的条件,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内心的驱动力,以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随时随处哪怕捕捉到学生表现优秀的一点点儿,都可以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学生来讲,表扬表示老师对他们的认可,学生也相当重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及评价,老师的赞许和肯定、老师关注的一瞥、信任的点头,都会使他们感到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同时这种满足感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他们在某一方面的潜力也许会因为老师的几句“好话”而发挥到极致,促进学生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学情,理解和信任学生,为师生互动共鸣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学过程”条目中提到杜威实用主义的教学观。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学生要处于真实的情境,并对其感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前不仅要做到认真备教材,更重要的是掌握学情,清晰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学生学习是一种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学可视作一种“介入”。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学习的成效对教学情境具有依存性。因此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准确把握课标和教材的基础才能为学生量身定做教学方案,这样才有可能和学生更好地交流互动,激发动机,使学生愿意去主动地构建知识,在师生互动学习过程中达到共鸣,提高课堂时效性,同时也保证今后的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师生的互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要充分尊重数学课堂所面对的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学情,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一手遮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保护学生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新课改后的数学课堂应该逐步实现和谐课堂氛围,师生互动交流,寓教与学,合作共赢,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掌握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充实而轻松地度过,使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
三、通过师生互动转变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成为资源共享和能力提高的途徑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心得,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理清自己的思路并清晰地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通过探讨发现亮点改进不足,完善自我,同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和收获成功的体验,使学习活动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和资源共享的过程。教师应该运用有深度和激情的语言,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的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的内容、對教师的讲解质疑,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且运用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对同类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理解,这也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桥梁之一。在教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在此宗旨的指导下,必须改变学习方式,改变实施课程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提倡学习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互动交流合作能力。
四、教师巧妙设疑,让学生在循循善诱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逐步解决问题,与教师积极地思维互动
我们的数学课堂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作为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问题探讨的机会和环境,改变以往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默默聆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将问题或案例呈现给学生,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敢于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复杂问题逐步分解,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各抒己见,构建一种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并在与老师的互动交流过程中明确方向并探究得到结论。
师生积极的思维互动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重视学生新知识的构建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构建知识网络,更加准确地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我们选择典型的问题或案例,不可平铺直叙地教给学生了事,而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加以取舍,主动设疑。既要教会学生思考,开发其智力,又要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在师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参与,酝酿、探索问题解决的良方策略、完善补充解决方案,从而也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升华。
师生双向互动的思维策略,有助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思考对探究中争议问题的研究角度、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这是互补性的双向互动思维,对于互相理解、加强协作、共同攻坚、整体突破有强大的融合推动作用。
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评价,提高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强化学习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敢于迎接挑战,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气馁,进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而做出艰苦努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适时的肯定和赞美,以这种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发挥学习的有事,对学生取得进步和探究到的学习成果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让学生自我加压不断奋进,实现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王义堂.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367,417.
[2]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63.
[3]罗新兵,罗增儒.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1.
[4]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