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券”到“四轮驱动”——杭州市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经验及成效
2015-12-09本刊综合报道
□本刊综合报道
2015年的春节,有一个新的词语开始流行:抢红包。人们通过在线支付给亲朋好友互发红包,动一动手指,就能收获大大小小的福利,全民参与,乐此不疲。现在,全省小微科技企业和创业者也有红包抢了,省开始派送亿元“科技大红包”——创新券啦。
除了“创新券”,杭州市在推进中小微企业培育方面,还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创新型经济为主题,主要从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技服务、孵化平台等多方面扶持科技型企业。
“创新券”:给小企业送大仪器
2015年2月,“全省公众创业创新服务行动”正式启航。服务什么?在全省发放上亿元的“创新券”,今后,省内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将实行“开放共享”原则,买不起昂贵的大型科研仪器的小微企业再也不用为创新路上的“无米之炊”发愁了。
2月11日,省科技厅印发关于《公众创业创新服务行动方案》的通知,鼓励浙江各市、县(市、区)设立创新券,在省科技经费中每年安排资金,对各市、县创新券支出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实绩作为绩效因素给予奖励。
依托浙江省现有的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浙江省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了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利用云服务平台的创新券运行系统,企业和创业者可以查询、在线预约开放共享的科研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和技术服务,大大降低企业和创业者的研发成本。
创新券发放额度共计1亿元,将推动全省500家以上省级科技创新载体的50000套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提供开放共享,可以服务企业50万家次,带动50万人创新、创业。
其实,杭州市科委早在2011年开始,就推出了“杭州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优惠券”。杭州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依托高等院校、在杭科研机构等组建,通过调研、征集等方式,在有产业基础、有科技需求的支柱产业、特色经济等领域建设了若干个专业(行业)创新平台。自2006年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办法》以来,对平台建设予以经费支持。2011年修订了《杭州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提出采购符合平台指南内容的服务并与平台签订技术合同的,以“杭州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优惠券”的方式给予该企业一定的补贴,促进平台资源的有效利用。
2011年,市科委共印发了1万张第一批“杭州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优惠券”发放到区、县(市)科技局,每个平台每年最高可以申请80万元的补贴,每家企业可以申请10万元补贴。
以“杭州市物联网平台”为例,从2011年就开始面向杭州市的企业开放平台上的电子产品检测等服务项目。申请使用创新券的企业,可以获得10%(一年总金额不超过10万元)的资金补助。2014年,114家杭州市科技企业在物联网平台上,共申请了合同额1034万元的科技服务项目,平台为企业发放了101万元的资金补贴。
“四轮驱动”:塑造杭州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近年来,杭州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建立“政策驱动、资金撬动、产业带动、服务推动”的“四轮驱动”工作机制,形成政策、人才、创业环境“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政策驱动,提振发展信心。为鼓励大学生、高校教师、海外人才来杭创业,杭州制定出台《关于开展杭州市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雏鹰计划)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和扶持高校教师(专家)团队式创业(青蓝计划)的实施办法》和《杭州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培育工程(蒲公英计划)实施意见》,以科技创业资金支持、创新基金配套资助、银行贷款贴息补助等方式,加快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和发展。至2014年底,已累计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275家,其中雏鹰企业997家、青蓝企业400家。2013年,据对其中1234家企业进行统计,共投入研发经费23.9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77.81亿元,净利润11.72亿元,上缴税收8.64亿元;企业员工总数达4.5万人,研发人员数1.8万人。杭州搜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杭州德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
资金撬动,破解发展难题。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建立了创投引导基金、创投服务中心、科技银行、科技担保“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杭州模式”,成功创建了国家促进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在创投引导基金方面,采取了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至2014年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批复阶段参股项目27个,基金总规模39.25亿元。设立蒲公英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1.89亿元,投资项目27个。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建立以市高科技担保公司为龙头的政策性担保服务体系,开展科技型初创企业“联合天使担保”,累计为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担保融资金额约50亿元,担保融资企业1300余家(次)。设立规模1亿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周转金,累计为300余家中小企业融资周转20亿元,节约企业成本3000余万元。落实贷款贴息补助,“雏鹰”和“青蓝”企业,按照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50%提供贷款贴息补助,共有909家企业享受得到市级财政资助4107.99万元。
产业带动,增强发展后劲。培育特色产业,如电子商务、信息软件、物联网领域的小微企业占总数的54.5%,节能环保领域的小微企业占总数的13.9%。鼓励建立以雏鹰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造了杭州中为光电、英飞特电子等一批上下游完备、特色突出、竞争能力较强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引导自主创新,鼓励小微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支持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等机构,引导企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2013年,小微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34项,申请专利2883项,其中发明专利688项、授权299项。至2014年底,累计认定省级研发机构70家,其中重点企业研究院27家,市级研发中心808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64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535家。完善孵化体系,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实施办法》等,开展杭州美国硅谷孵化器建设,建立“创业联络员+创业辅导员+创业导师”三支队伍,形成孵化器建设发展激励机制和管理体系。目前,全市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有69家,其中国家级21家,省级32家,国家级孵化器数量位居副省级城市第1位。全市孵化总面积226.78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8133家,当前在孵企业总数4336家。
服务推动,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杭州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7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副省级城市第二。拓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渠道,成立“中国杭州(制笔)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制定《杭州市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指导意见》,在淘宝等设立了7个维权援助工作站。加强知识产权与工商、版权等部门配合,提高执法力度和效率,近3年共受理专利案件986件,年度案件结案率在95%以上。加大人才招引力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育和引进,近年来,小微企业当中有5名企业负责人被批准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入选名单,7名科技人才被评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0名科技人才被评为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组织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场政策宣讲活动,吸引了150余家企业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优化创新服务措施。成立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举办“创新创业大讲堂”、“创新创业诊所”等,开展科技政策、技术合同等培训。组织“百局千人万企”专项调研、“走企访才”等科技服务活动,组建“爬山虎”中小微企业联盟。
在当今的中国大地上,全新的科技型企业正处在蓬勃的发展期。近年来的发展研究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为我国经济的未来孕育着更多希望。
科技初创型企业是科技企业的“明天”,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其健康发展是“创新型经济”的必要基础条件。要使杭州的创新型经济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就必须为科技初创型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出一系列有的放矢的政策,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企业内生性发展的能力。今后,杭州在这方面,要继续发挥基础优势,注重特色,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