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都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性的研究与思考

2015-12-09庞文云吕兆丰

医学教育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农村卫生京郊医药卫生

付 丽 庞文云 吕兆丰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069)

·人才培养·

首都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性的研究与思考

付 丽 庞文云 吕兆丰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069)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是国家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医改的重点,也是医学教育应该重点关注的培养层次。首都医科大学用十余年的改革实践,探索出首都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体系,并通过两轮系统的调研,印证了培养体系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性

1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紧迫性

农村卫生工作是国家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长足的进展,特别是2003年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使农民真正享受到了事业发展带来的实惠。但是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农村落后于城市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卫生人力的城乡差距很大,城市每千人口拥有卫生人员6.63人、卫技人员5.30人、医师1.92人、护士1.64人,农村则分别为2.94人、2.35人、0.72人及0.51人。从总体上看,农村上述千人口卫生人员的占有量不到城市的一半。[1]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农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还是相当突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影响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最根本、最亟待解决的是人力资源的短缺。

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中的核心要素,是第一资源,没有这种资源,无论对农村进行多少资金投入和硬件建设,也无法满足农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卫生人力资源的数量是否充足、质量是否合格、结构是否合理、分布是否均衡,直接影响卫生机构

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与质量,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如何为农村培养并配置一支训练有素、适应乡土环境和农民需求的卫生人力资源队伍,真正发挥以区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作用,关系到农民健康和农村社会稳定。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村卫生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并多次在不同文件中提出明确要求。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卫生工作仍然要以农村为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措施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2010年1月,卫生部颁发《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从农村卫生和乡村医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新医改方案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的逐步推进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疾病经济负担的分摊,使农民的就医需求得到很大程度地激发和提高,这些政策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都对完善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素质和结构提出了现实而迫切的要求。

因此,在新医改实施的背景下,了解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状况,分析其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策略和保障措施,将农村卫生人力配置与培养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统筹考虑已迫在眉睫。

2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模式设计与实践

为农村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药卫生人才, 是我国医学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2]首都医科大学从2002 年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在理念创新的基础上,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构建了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招收并培养首都农村医学人才为首都农村卫生事业服务,探索出一条可行又可持续的农村医学人才培养新路。

2.1 全面的调查研究

2006年,学校组织师生对北京10个远郊区县的医药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和需求进行了一次兜底调研,这是建国以来对首都地区远郊区县进行的一次最大范围、最全项目、直到基层的医药卫生人员现状和需求调查,依据调研的结果完善了人才培养体系,也明确了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思路,坚定了学校服务首都、服务基层的责任和决心。

2.2 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学校按照调研结果完善设计了“两层三类”的人才培养体系:“两层”即五年制定向本科、三年制定向专科。“三类”是在“两层”的基础上,专科层次又分为面向平原地区乡镇和面向山区半山区乡镇两类。这三个类别的人才培养,面向不同,侧重点不同,越往偏远地方培养,越增强全科的理念和医、药、护、技等多种常用技能的培训,以适应岗位工作的需求。

2.3 基地建设贴近需求

学校从教育培养的角度出发,在保障教育教学水平质量的基础上,把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放在贴近农村实际情况的基地,建立了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载体——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础基地和临床基地。目前,北京的10个远郊区县有8个区县的中心医院已进入学校基地体系,有两个区县的中心医院正在申请建设中。基地建设采取区、校共建的形式,保障了对基地医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学科、教育方面的支持。并且,学校创造性地建立了老教师支教团,整整十年,对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基地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体系建设、教学督导等方面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2.4 “3+2”模式的建立助推学生职业发展

在进行了三年专科的多届学生培养后,学校又在医改大背景下思考学生职业发展,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学校牵头设计了“3+2”

培养模式,3年的专科在校教育,2年的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与成人学历教育并轨培养,学生最终的出口是获得四证: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合格证书、助理全科医师的规培合格证书、成人学历教育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目前,学校已有首届“3+2”毕业获得“四证”的学生,他们扎根基层,但有强大的教育发展的后盾,为学生的职业发展铺就了宽广的道路。

3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有效性的研究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人才培养的多年实践,为首都农村培养了大批的适用性人才,订单定向的培养,使学生们能够回到家乡服务父老乡亲,每年近300名本科和专科毕业的农村定向生就业率100%,基层就业率100%。

3.1 启动新一轮的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与需求调研

为了更好地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医改,更好地服务北京农村地区的医药人才需求,学校在2006年兜底调研的基础上,在时隔8年的2014年又启动了“京郊十区县医药卫生人才现状与十三·五需求趋势的调研”。通过本次调研,以2006年数据为基线,以实现对京郊农村医药卫生人才现状较为详尽地了解、并对十余年来,尤其是近8年来京郊农村医药卫生队伍建设成绩做一判断;对京郊农村医药卫生改革和事业发展中人才需求趋势较为清楚地认识,为建立我校面向京郊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为准确地服务各区县的医药卫生人才需求奠定基础。

学校成立了专项调研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教务长为副组长,与北京市10个郊区县卫生局局长及学校教务处、相关学院共同组成了领导实施机构。

为做好此次调研,学校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一是设计了详细的调研方案和调查问卷,明确调研目的和调研内容;二是成立了专门的调研领导小组,并组建了专门的调研团队和数据分析团队,为调研活动的实施和后期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了组织保障;三是召开了京郊10区县卫生局长参加的调研启动会,详细部署了调研方案,讲解了调研问卷和数据核查工作的内容;四是召开了数据分析会,对问卷调研情况和后期数据统计分析原则进行了梳理。保证了整个调研工作和数据分析工作的全面、真实,为分析和决策“十三五”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3.2 调研方法与内容

本次调研以各区县卫生主管部门人事管理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以抽样核查的方法进行校正:①基线数据以2006年调研报告数据为准;②学校依据调研范围和口径设计数据与信息调查表,各区县卫生局负责完成数据汇集报学校进行统计处理;③学校组织相关调研小组对村级医药卫生人员数据和信息进行核查确定;④学校设计专项问卷了解各区县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趋势和医药卫生人才的需求,必要时可以小组访谈的形式获得信息。

本次调研共涉及了7种数据调查表,分别调查了解区县医疗机构现状与发展需求情况、三级医院人员现状与发展需求情况、二级医院人员现状与发展需求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人员现状与发展需求情况、乡镇卫生院所属范围内村医人员现状与发展需求情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现状与发展需求情况、卫生监督所人员现状与发展需求情况。

3.3 调研结果分析

3.3.1 京郊10个区县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数量总体发展变化情况 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变化情况:与2006年相比,京郊10个区县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有所增加。2006年,京郊10个区县共有区县级医院48个,乡镇卫生院170个,总计218个;截止到2013年,区县级医院增加至55个,乡镇卫生院增加至178个,总数为233个,较2006年增加了15个。

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量变化情况:与2006年相比,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人员数量有大幅增加,而村卫生室的人员数量变化

不大。2006年医疗卫生人员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为区县级医院15271人,乡镇卫生院6969人,村卫生室3836人,总计26076人;截止到2013年,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量区县级医院增至26612人,较2006年增加了约74.26%,乡镇卫生院11847人,增加了约70%,村卫生室3680人,较2006年减少了4.07%。

3.3.2 京郊10个区县医疗队伍结构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 经与2006年调研数据对比,从表1可见,医务人员中护理、公卫等人员的比例是增加的,而医疗人员比例是下降的。从表2中可见,医务人员中35岁以下者的比例的增幅比较大;从表3中可见,学历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中专人员比例大幅下降,其他人员比例均增加;从表4中可见,职称结构变化不大,从表5中可见,有执业资质的比例有增加。

表1 2006、2013两年度京郊十区县各类医务人员从事专业比较

表2 2006、2013两年度京郊十区县各类医务人员年龄比较

表3 2006、2013两年度京郊十区县各类医务人员学历比较

3.3.3 京郊10个区县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疗卫生人员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 (1)年龄变化情况从表6可见,2013年与2006年对比,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人员总数均有大幅增加,但村卫生室人员数量有下降。各级医疗机构医疗卫生人员的年龄分布情况县级和乡级的各年龄段的人员数量均有增加,以35岁以下组的增幅最大,在区县级医院,35岁以下年龄组医疗卫生人员数增加了一倍,乡镇卫生院也增加了近一倍,而村卫生室人员年龄分布在除了56岁及以上年龄段外,其它年龄段均有下降。

(2)学历变化情况 从表7中可见,医疗卫生人员的学历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在总体人员增加的情况下,博士、硕士和本科生的数量和比例均有大幅增加,中专以下人员大幅减少,博士学历人员数量从无(0人)到有(118人),硕士学历的人员从279人增加到2433人,本科学历人员从4460人增加到14385人。而村卫生室人员变化不大。

(3)职称的变化情况 从表8中可见,截止到2013年,京郊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职称人数均有增加,但职称结构仍以初级职称为主,占49.62%。

(4)执业资质持有数量变化情况 从表9中可见,医疗卫生人员的执业资质持有率均有所增加,(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执业资质持有率分别为91.04%,88.57%,99.40%。

表4 2006、2013两年度京郊十区县各类医务人员职称比较

表5 2006、2013两年度京郊十区县各类医务人员执业资质情况比较

表6 2006、2013两年度京郊十区县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人员年龄情况比较

表 7 2006、2013两年度京郊十区县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人员学历情况比较

表8 2006、2013两年度京郊十区县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人员职称情况比较

表9 2006、2013两年度京郊十区县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人员执业资质情况比较

4 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改进的思考

4.1 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医学人才初见成效

根据调研结果,与2006年相比,(区)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人员数量有大幅增加,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量较2006年增加了约74.26%,乡镇卫生院增加了约70%,而村卫生室的人员数量较2006年减少了4.07%,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从业人数的变化、年龄结构的变化、学历结构的变化、执业资质结构的变化都充分说明了京郊10个区县医疗卫生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有所缓解,我们为农村培养的医学生已经取得初步效果。进一步坚定了学校继续为首都农村培养卫生人才、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和决心。

4.2 进一步调整培养规模与培养模式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京郊10区县未来可能新建医疗机构234~235家,新建类型以卫生服务站最多(129家),二级医院最少(5家),未来医疗卫生人员的需求量仍然很大。二、三级医院未来人员队伍学历需求以本科和研究生为主,分别占38.9%和30.3%,岗位需求医疗人员所占比例最多42.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人员未来学历需求以本科和大专为主,本科占36.8%,大专占48.7%,岗位需求以医疗为主,所占比例40.3%;村级医疗机构人员未来需求以大专和中专为主,大专所占比例最多50.9%,中专44.0%,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判断,未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仍有很大的需求量,我们的培养仍然临床医学专业本专科生为主,但是培养方向需要进行调整,为平原地区培养医学生本科层次的培养开始趋向乡镇卫生院,专科层次的培养开始趋向村级医疗机构。

4.3 村级医疗机构人才匮乏需政策延伸

调研结果显示村级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在减少,从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访谈和调查也了解到这是医疗卫生服务网底编织的重大问题。但目前,我校的医药卫生体制中的人员编制的限制,把村一级的卫生从业人员划在了体制外,这样就使高校在面向村一级定向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失去了吸引优秀生源的条件和毕业生将来就业的保障。是需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的重大问题,否则,农村卫生人才的在校培养还是无法到底。

原卫生部发布的《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卫生人才发展的具体目标:到2020年卫生人员总量达到1255万人,人才规模基本满足我国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达到462万人,其中全科医师达到30万人以上。[3]从全国来看,农村卫生人才的需求缺口还很大,高等医学教育仍肩负历史的责任和使命。

[1]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人事司课题组,中国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与稳定机制研究报告[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1,15(8):12-14.

[2]吕兆丰.摸天踩地,全面创新农村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8,(7):8-9.

[3]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Z].2011-02-12.

The research and thinking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n eural health of the capital of PR China

Fu li, Pang Wenyun, Lv Zhaofeng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The personnel training in rural health is the crucial and difficult point of the national health work, both the focus of health care reform and medical education.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has explored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in Beijing rural health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and has confirm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training system through two rounds of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rural health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effectiveness

10.3969/j.issn.2096-045X.2015.01.012

2015-07-09)

(本文编辑:闫红)

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医改背景下的首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11ZDA05);2.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北京市农村卫生室建设模式之服务现状研究(2014JD01)

付丽,博士在读,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教务长,研究方向:医学教育管理。Email:fuli@ccmu.edu.cn

吕兆丰,学士,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方向:医学教育管理、临床病理。Email:luzf@ccmu.edu.cn

猜你喜欢

农村卫生京郊医药卫生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京郊独栋别墅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京郊赤城游
汉中五轮驱动推进农村卫生
驾绅宝D50京郊撒欢儿看APEC蓝
关于举办中国农村卫生发展峰会暨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第十八届年会的征文通知
农村卫生信息化热潮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