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佩特拉
——隐于沙漠峡谷的玫瑰城

2015-12-09刘东平

国际人才交流 2015年10期
关键词:佩特拉摩西巴特

文、图/刘东平

佩特拉
——隐于沙漠峡谷的玫瑰城

文、图/刘东平

千百年来,《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不过是阿拉伯传说,而当我来到约旦南部沙漠岩谷中的佩特拉古城遗迹时,故事中那句咒语“芝麻,开门吧”好像真在现实世界中重现了!

我甚至相信这不是神话故事,一定有故事原型,作者一定到过佩特拉,那神秘蛇道和宏伟建筑曾经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峡谷蛇道一线天

去往佩特拉古城,有一条长约1.5公里的峡谷通道,峡谷两侧山壁陡峭危耸,高达百米,中间的小路最宽处7米,最窄处仅2米,将能通行一辆马车,人称蛇道,是进入佩特拉的必经之路。

尽管午后的阳光灿灿,但幽深峡谷内却凉风习习,不时有马车载着游客驶来,清脆的马蹄声在山谷间回荡……偶尔仰头望天,天空被两侧山崖切成了线状,一线光束从天投下,就像戏剧舞台上的追光一般。

我们循着嗒嗒的马蹄声向峡谷纵深走去,就像传说中的阿里巴巴要去探寻宝藏一样,有一种神秘又惊险的感觉。身边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身影,就好像当年来自罗马、叙利亚、甚至东方中国的商队和朝拜者。

峡谷蛇道又称“威地穆萨”,意为摩西之谷。相传,摩西曾经用手杖敲击峡谷使泉水喷涌而出,峡谷因此得名。峡谷一侧石壁上,开凿了长长的水槽,这是纳巴特人用来蓄存雨水和从摩西泉眼引来的水的,这些水通过石壁水槽引入内城,储存在城中心的大池塘中,供人们生活之用。

汇集到峡谷蛇道水槽里的水,除了摩西泉水外,还有周围许多山谷的涓涓细流,水槽用陶制水管连接,甚至还有过滤装置。在蛇道入口附近还建有一座水坝,它能控制雨水不会淹没这条唯一通道,蛇道内还修有地下水道,将废水排泄至佩特拉周边的村落。如此科学精妙的水利工程系统修建于2000多年前,足见纳巴特人的文明水准和高超水利技术。

峡谷蛇道,又称“摩西之谷”

“卡兹涅”——法老的藏宝库

走出蛇道尽头,视野豁然开朗,现出一片广场,周围皆为陡峭红石山崖,正面岩壁呈现出一座巍峨璀璨的石窟雕刻宫殿,它就是法老的藏宝库——“卡兹涅”。

有人说,如果在上午9点到11点走出这条狭长蛇道,阳光正照射在佩特拉最美丽的卡兹涅宫上,这时,卡兹涅宫的石壁在阳光下呈现出粉、红、橘色、深红等色泽,石壁间有黄、白、紫条纹,显得斑斓异彩。你还会看到石壁上有一颗镶嵌的珍珠灿灿发光!让人惊叹!如此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建筑杰作,呈现了人类文明的光辉。

相传很久前,一批神人来到沙漠的神秘峡谷,修建了许多宏伟建筑,并藏下了大量珍宝,谁能找到它,便能成为富翁。人们一批批前去探宝,但都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或许《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正由此衍生。

眼前这座卡兹涅宫,于公元前1世纪由纳巴特人凿建而成,卡兹涅的阿拉伯文之意即为“藏宝库”。这座宫殿上下各有6根直径2米的圆柱、半圆柱支撑,堂皇的柱廊,看上去雄伟壮观。石柱中间竖立着圣母、天使、带翅膀的武士等9尊罗马式神像浮雕,造型奇特,图案清晰,栩栩如生。如今这些神像虽已残缺不全,但仍不失本来神韵,更增俱岁月的沧桑感。

从建筑史上看,卡兹涅宫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希腊和罗马艺术影响。整个工程由上而下,先削平山头,再开凿石窟,最后才能建造宫殿,工程浩大,凿工考究,精美绝伦。从下层廊柱穿过,拾级进入宫殿大厅,几百平方米的偌大空间,竟无横梁支撑,建造工艺,巧夺天工。可以说,卡兹涅宫是佩特拉的精华,约旦民族的瑰宝。

“女儿宫”的传说

通过卡兹涅宫,峡谷渐宽,沿佩特拉城街市前行,在古城中心石板街前,还有一座本特宫,阿拉伯语意为女儿宫。女儿宫建于公元3世纪纳巴特王国时期,宫殿外墙至今仍完好保留下来。按纳巴特

传统,只有国王的女儿才能住在这里,相当于中国皇宫的公主闺房。

相传女儿宫的修建还有一段逸事。建于沙漠峡谷地带的佩特拉城,城内用水始终是历代纳巴特君王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一位体恤民情的国王,苦思冥想后颁布了求贤诏书,称如有能引水进城者,不论职位高低,国王允以公主相许。果然有一位大智大勇者揭下了诏书,他冒着生命危险,四处探寻,终于在穆萨谷地发现了清泉,接着他又负责设计建造了大水槽,这项宏伟工程建成后,清澈的泉水流进了干枯的佩特拉。人心大悦,国王大喜,下令召见这位智者,当面把女儿许配给他,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工程,国王命令工匠们在巨石上开凿了一座宫殿,名为“女儿宫”。

消失的纳巴特文明

佩特拉古城的最早创造者是阿拉伯游牧民族纳巴特人,他们约在公元前6世纪从阿拉伯半岛迁徙到约旦。纳巴特民族有一批精明能干的商人,他们擅长贸易,把控沙漠商队,积累了大量财富。纳巴特人来到佩特拉后,开山凿石,建造都城,把大量财富投入于精美建筑和神庙,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家园。

佩特拉在公元前4世纪~公元2世纪曾为纳巴特王国首都。在国王阿雷特斯三世统治时极其繁荣,疆土甚至扩大到了大马士革。那个时代,在希腊、罗马和古埃及的贸易文化交流中,佩特拉充当了一座交流的自然桥梁,也使纳巴特文明得以广泛传播。

佩特拉建筑融入了埃及、叙利亚、希腊以及罗马的建筑艺术风格,也展示了多国交流中心城市的风貌。他们把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刻画在了峡谷砂岩上,也留给了今天的人类。而拥有高度文明的纳巴特人,在留下了神秘王国和众多谜团之后,悄然消逝在历史的夜幕之中。

纳巴特最后一位国王拉贝尔二世公元 106年去世,佩特拉也于那年被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军队攻陷,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此后,佩特拉曾作为阿拉伯半岛和地中海贸易的通道盛极一时。自公元3世纪起,红海贸易兴起代替了陆上商路,佩特拉逐渐衰落,公元363年发生的大地震,更使佩特拉城几近毁灭。直至1812年,英籍瑞士探险家约翰·白克汀特在荒漠峡谷中重新发现了佩特拉,这座神秘的千年古城才得以重见天日。

游客骑乘骆驼领略古城遗迹

上世纪80年代,电影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在佩特拉实地拍摄了影片《印第安纳·琼斯》,电影让更多观众领略了这座沙漠古城的魅力。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佩特拉古城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7月,世界“新七大奇迹”在葡萄牙里斯本揭晓,佩特拉古城位列其中。

而今,佩特拉已成为约旦享誉世界的旅游名胜区。依山崖而筑的佩特拉古城, 是约旦乃至中东地区的文明奇观,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被誉为“峡谷玫瑰城”和“嵌在岩壁上的浮雕宝石”。站在千年古城的遗址废墟上抚今追昔,给你留下的心灵震荡难以言说。

猜你喜欢

佩特拉摩西巴特
约旦古迹“玫瑰城” 沙漠中遭水淹
得到的都是笑脸
玫瑰之城:佩特拉
约旦古城佩特拉
佩特拉古城——岩石中凿出来的城市
慌乱的父亲
丰富的能源
摩西奶奶
我的警犬巴特
晨练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