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纸雕山水画实现的可能性
——以《如是观》的创作为例
2015-12-09刘洋
刘洋
(西安美术院2013级工艺系硕士研究生,陕西 西安 710065)
论纸雕山水画实现的可能性
——以《如是观》的创作为例
刘洋
(西安美术院2013级工艺系硕士研究生,陕西 西安 710065)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材料,它的现代性还远未被挖掘。用纸雕来表现中国山水画是探索古老材质的现代性的一种尝试。本文结合自己的创作,从材质和技法两方面阐述了纸雕与中国山水画结合的可能性与意义。
纸雕;技法;山水画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新材料占据了各个领域。在艺术创作中,纸张作为一种最为原始的材料还有没有一席之地?我认为,在众多的新型材料中反而更突出了纸所独有的魅力以及它所蕴含的人类文明,这是其他材料所无法代替的。纸张不再是文字信息的简单载体,它可以、而且应该是信息本身的组成部分。本次创作选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纸为材料,以中国山水画为载体,运用纸工技法,将二者结合制作出一幅半立体山水纸雕作品。在展现中国山水画的韵味与美感的同时,又让纸张这种平日里易得的材料发挥新的价值,展现出其独有的魅力。本文即是建立在创作的基础上,结合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思考,尝试从纸张的材料特性与纸雕的技法两个方面来阐述纸雕山水画实现的可能性与意义,发掘新材料在艺术创作中的新应用。
一、纸雕与中国山水画在材质上的契合点
作为一种古老的材质,纸张不仅易得,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一张纸与其他材料比较时(如木头,金属等),我们会觉得它是那样的软弱无力。而当你将纸对折立在桌上,你会发现它竟然能架住一本厚厚的字典。在生活中,你会看见一个包装纸箱(这个纸箱的结构实际上也是一个立体构成),能承受一个电器,这就是纸的力学的魅力。
以纸为主要材质的纸雕,表现形式类似于雕塑作品。以立体构成原理为基础,运用纸工技法,制作出的富有立体感的纸质材料作品。它在结合绘画和雕塑之美的同时又蕴含了纸这种材料的特殊韵味,能带给人一种新的感受。纸雕的这些形式美感使得它与山水画之中有着微妙的联系,纸雕的效果类似于雕塑般厚重,但它却并不像雕塑那样实在。它是凸起的虚体,很多地方利用镂空。有的地方靠视觉连成一个整体,在厚重中含有飘逸松动之感,在表现山水画的力度感的同时,又有一种轻松飘逸之感。因此,以纸张这种纯粹的的材料为主要材质的纸雕,似乎更容易表现出山水画其中的韵味:清清淡淡普普通通中蕴含深深的韵味,其中的意境便是中国山水画的关键。
在创作中,纸雕来表现中国山水画首先要面临是选用什么纸来制作的问题。鉴于中国绘画的雅致与水墨特色,似乎单色纸制作的作品视觉效果更加的纯粹。而单色的纸张中纯白的纸张单纯而典雅,在光鲜照射下,受光高度不同的纸张,会形成一种自然的黑白光影效果,有一种淡淡的水墨效果。这种单纯的媒介,在使用得当的情况下往往会具有超然的视觉魅力。同时不受色彩的干扰,制作时可以更专注于光与影的技巧组合,层次的区分更有利于最终效果的展现。
其次,纸张克数的选择也是纸雕山水画创作需要面对的问题,太薄的纸张容易弯曲,在胶水的粘合下不够平展,表现不出山石硬朗的效果。太厚的纸张又太脆,容易留下折痕,不便于裁剪。通过无数的试验,选用了300克的超感本白纸张来制作纸雕。为了表现出山与山之间的前后关系,有的地方需要人为的增加高度,通过纸张的厚度来增加,会增加山体的重量,不便于固定与木板的承重。最终采用KT板这种材料,既轻便又能很容易的增加整体的厚度,也便于裁剪与粘贴。
纸张特有的材质特性使其与山水画结合形成特殊的美感。纸张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而且经久耐用,它可以被制成几乎任何对象。而且纸张成本低,重量轻,为了改变它的形状,并不需要使用锤子,人手就可提供足够的力量来改变它。能否把它变成家具?能否把它变成绘画?能否把它变成......答案都是可以。纸张由平面发展到三维,就为艺术提供了无限的乐趣。纸张不再是简单的信息载体,而应该是信息本身的组成部分。纸张材料简便,加工容易,便于裁剪、弯曲、切割、粘贴,具有群众性与亲切感,掌握了纸张的这些特性便可以灵活表现出各种需要的机理效果。
对纸张材料特性最大程度的理解和发挥,是纸雕艺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它的技法多样性不像其他材料要靠机械的制模与切割,它需要熟练掌握纸雕的的技法并具有灵活性。其最终效果效果简练,装饰感强,并有着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特殊韵味;并在这一点上,形成了它与中国山水画的契合点。
二、纸雕中国山水画的技法
中国古代山水画有其鲜明名的特点,用纸雕来表现中国山水首先掌握其特点抓住其中的精华。中国古代山水画内容概括,主体突出。其中的造型观源于生活,不仅仅是单纯的临摹对象,是对物象进进一步的提炼、取舍、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脱离人们的视觉经验,也不违背生活的逻辑,讲究通过艺术的经营将自然物象转化为用笔墨和线条表现的绘画形式符号。它并不讲究形式上的相似,与西方绘画不同,中国画不太在注重是否逼真,而是讲究画面中的神韵意境。要求画家在观察对象时不被一些偶然的、暂时的、个别的、局部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抓住事物基本的、普遍的、共同的、稳定的、本质的东西。这种特点正好符合纸雕的抽象表现形式,即形似而不追求逼真,重在抓住所表现景物的特点,运用古画的题材,现代的表现手法来展现山水画的魅力。
纸雕表现语言上与中国山水画有着相似之处。山水画中以线造型为主,以点与面为辅。其造型技巧是笔墨,笔着重在勾划轮廓,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墨,主要指的黑墨,有时也略施色彩。特别是水墨画,墨法重在表现对象的色调,体积,光影,是处理浓淡,虚实的重要手段。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总言之,笔即线条,墨便是山水画的明暗。在纸雕中纸张的层层修剪与叠加便在边缘处形成山岩的线条,通过纸张边缘的裁剪,张张家的距离便能在立体空间中,勾勒出山水画的线条,密集稀疏都能自如掌握。在技法的运用过程中,纸张的高低错落层次叠加,便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凹凸起伏以及前后关系,在光线照射下便展现出水墨画中自然的明暗效果,空间体积,色彩,光影都自然地孕育其中。
如果让人们列出处理纸张的两种方法,毫无疑问,剪开它将是其中的答案之一。一旦掌握了这种技法,也便掌握了纸雕的基本语言。纸雕让民间的简单剪纸向更具现代感,更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当然,除了剪裁之外,纸雕的表现也技法有很多,如平面拼贴,切挖折式弯曲,折叠,弯曲,线,点,纸浆塑性,皱,扎,编织等等。由于山水画中包含的内容很多,如树木,建筑,草地等等,质感相差很大。所以在技法的运用上应更加灵活,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在变化中寻求统一。
为了语言的统一,画面中占有大面积的山石的表现上都采取层层修剪叠加的方式来制作,把山石的空间关系用线条的疏密与层次来区分,在凹凸之间展现出山石的阴影虚实关系。树木与山石除了外形上的曲线区别,很难区分开,从而画面也感觉缺少一些的细节。因此在山石与树木丛在语言统一与区分的矛盾中,反复试验摸索,最终使用的树木的表现手法略微区别于山石,也以纸张的外轮廓修剪为主,以便于两种物体质感的区分。作品最终采取将树冠边缘纸张弯曲的办法,在树冠的边缘处做弯曲处理,使单页的纸张有了立体的转折效果,既与山石之间有了区分,也为画面的细节增加一份灵气。构图上,吸取中国山水画的长卷构图特点,运用散点构图,注重国画的黑白虚实,讲究留白。建筑物的制作上,其体面转折及门窗等可用纸的刻折法来表现转折的变化。同时在纸张上,注意到选用硬度较强的纸。另外,还选用一些特殊纸张,如:瓦楞纸做房顶,玻璃纸做窗户等等。在整套技法的运用上,注意了点、线、面、体这四个基本的组成元素。面在画面中占得面积最大,是量感和扩张感的体现。在纸上刻挖出,翻刻出若干点状元素,将他们进行有机的排列,纸雕中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点的合理运用能使纸雕富于变化。线分长线,短线,直线,弯线,灵活的使用各种的线条语言都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为画面增添飘逸感。将纸裁成纸条状,或者把纸多层次密集折叠便能产生线的效果。四个元素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艺术创作对于我们来说,最终的意义并非在于制作出一件多么完美的作品,而在于锻炼我们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向自己预想的效果靠拢。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灵活应对,不断创新,才会使作品与众不同。在实践中要不断探索与创新,才能将纸雕技法与中国山水画更好的相结合,都要通过无数次的实验作为保证的。在技法上要大胆的尝试,并且灵活运用,才能让二者更好的结合,在展现中国山水画的韵味与美感的同时,又让纸张这种平日里易得的材料发挥新的价值,展现出其独有的魅力。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通过现代思维和现代技法的运用,我们部分实现了纸张和山水画,这对古老的材质和几乎同样古老的画科的结合。但是同时应该承认,现在的探索还只是起步,在我的创作中所实现的这种结合是基于比较粗浅的理解。二者在审美精神、表现技法、材质方面的融合和基于融合的创新型还有待更深入、更细致的探索。而这种不足,也是我今后艺术创作和理论思考的方向。
不仅仅是纸张,每一种材料都有着其独有的特性,如何发现并巧妙运用它们,将是我们今后在艺术创作中需要研究的方向,相信他们将会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发挥着无穷的魔力。
征引:
①表现形式类似——纸质材料作品。《纸造型艺术与教学》北京教育出版社。
②单色纸张——超然的视觉魅力。《纸艺设计与制作》广西美术出版社第10页。
[1]韦求真《纸艺设计与制作》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
[2]巩平《纸造型艺术与教学》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3]张辉明《纸雕布置》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J329
A
1671-864X(2015)11-0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