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代山水画构图特点
2015-12-09王龙平
王龙平
(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2013级硕士研究生,陕西 西安 710065)
浅析宋代山水画构图特点
王龙平
(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2013级硕士研究生,陕西 西安 710065)
纵观两宋的山水画,北宋是层峦叠障,布置茂密,显得雄浑、博大、庄重,地域特点强,状物高于达意;南宋则表现得秀丽、小巧、优雅。抒情气质强,创意高于状物,以简洁空灵来加强画面的艺术感受力。但无论是北宋“全景式”山水还是平远横式山水或是自由、随意的纪游组合山水,还是南宋“特写式”边角山水,都是在宋人格法森严的理性思想下对“真境”的追求。这些不同的形式各具特色,却都是以山川之“真”为基础,只是对真境的取向不同。
两宋;山水画;构图方式;意境营造;审美感受
一、构图的概念及宋代山水构图概述
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构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山水画的好与坏。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协调。
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只有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
好的构图是要我们在万象纷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从而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因此,山水画家要面向自然,面向生活。
宋代,随着绘画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郭熙提出“深远”、“高远”、“平远”(《林泉高致》)之后,韩拙又提出了“阔远”、“迷远”、“幽远”(《山水纯全集》),沈括的“以大观小”说,马远、夏圭的“一角”、“半边”取景法,使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发展到南宋时已进入了完善的境地。只有充分的考虑到构图的概念,奇思妙想,才能够在有限的平面空间内通过精妙的安排,表达画家的思想和感情,使作品富有别样的意蕴,并体现出画家身上的艺术修养以及某些道德品质和文化底蕴。进而使观赏者在作品上找到某些共鸣,并得到审美的愉悦。
二、南宋山水画构图特点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画面形式多采用边角取景的构图方式,以马远、夏圭的“马一角”、“夏半边”最为具有代表性。他们放弃了北宋以来以主峰为中心的构图形势,而创新为简化物象和利用空白的虚实关系的形式,留有欣赏余地的处理画面,增强了意境的深度。大胆取舍的来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崖的局部景象,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出空旷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所谓边角之景,其特点就是“全景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南宋很多山水画家在景物的布置上渐渐从重心走向了半边、一角,在构图上有了很大的改变。
在南宋的小幅山水画中,画面较普遍的呈现出一种对角线式构图,即画面中景物置于一角,对角另一面则留白(中国传统山水画很讲究留白,用大量的空白来表达一种似有似无的意境。清代画家笪重光曾云:“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将观者的视线很好的延伸出去,留有一种空灵清旷的美感。画幅虽小,但是却能“以小见大”的将画中之势伸向旷远宁静的天空,给人以无穷尽的大景象。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以简化物象、描摹局部的手法,画家往往会把自己画作的创作意图与南宋的“半壁江山”联系起来。画家通过对一角一隅的细致描绘,来表达自身的审美情感,其绘画作品也从写实、写意转变到了对抒情、诗意的追求,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
所有这些因素的变化导致了南宋山水画构图审美形式及其思想感情的不同,进而由此反映在不同时期画家的画作上供我们研究与探讨。
三、北宋山水画构图特点
北宋时,山水画空间布局的处理,大多数构图都是“层峦叠翠遥相望”的“远映”的空间处置,郭熙据此总结出“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立意定景”的“全景式”构图方式,这种章法几乎成为那时取得视觉上和谐一致的标准模式。“全景式”大幅纵向的山水形式,一般主要适应于宫廷和寺院,以及较为宽敞的殿堂和庭院当中,这种构图方式最显著的特点。还有北宋初期的李成是开启横向构图的先河,在他之前多是体现崇山峻岭的雄伟和高大,主要是纵向立式的构式。到了北宋后期在郭熙的倡导下,继承和发展了李成这种横向平远的构图形式,继而使后来的王诜又把这种风格在贵族士大夫当中广为传播,并且成为他们普遍喜爱的绘画风格。随着平远横向的山水画形制出现,山水画形式继续向 着更加宽泛、自由化的方向发展。题材出现了专题性的细致化,以及 对四季朝暮时间变化的细致化的表现;并且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将不同场合,不同景物组合在同一个平面上,横铺开来,极尽可居、可游、可行、可望的丘壑情节变化。南宋“特写式”边角山水,所有这一切不同形式,无不都是在宋人格法森严 的理性思想下对“真境”的追求,都是面对山川自然“以形媚 道”、“畅神”的艺术语言的表达手段,是宋人在理解和把握 对山川自然本体精神的体现。从种种看来,北宋山水画取景侧重于完整的客观地整体把握对象,而南宋山水画则在取舍选择中突出某些自然景物的独特心理感受。
四、结语
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到宋代已经到了相当成熟完美的境界。表现自然景物的山水画也已成为中国古代绘画中具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载体。在两宋时期发展鼎盛的中国山水画,其构图形式发生了几次根本性的转变,这种构图的发展变化具有与时俱进性。从北方画派的全景式山水到米芾父子的“米点”、从“二赵”的青绿山水到马远、夏圭的“一角半边”。山水画构图受前代画派及其审美意识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变化革新,但是使其发展变化的因素主要还是它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地域环境、思想潮流、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以及政府支持和画家个人审美意识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山水画有了新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这些必然导致其具有新的变化发展,必然画随之发生改变。只有真正理解古人构图奥妙才能创作出更完美的艺术品。
[1]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潘运告.中国书画论丛书——宋人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3]李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1982。
[4]吴守明.《山水画构图》[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5。
[5]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J222
A
1671-864X(2015)12-0147-01
王龙平,男,山西吕梁人,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