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12-09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鹅湖人民医院214116
冯 萍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鹅湖人民医院 214116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
冯萍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鹅湖人民医院214116
摘要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于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121例确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采用药物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治疗前、后血清β-HCG水平变化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17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平均(23.35±5.78)d血清β-HCG水平渐渐恢复正常,2例因保守治疗失败行手术治疗,2例自动出院后失访。结论:采用药物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异位妊娠血清β-HCG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发病率约2%,是孕产妇死亡原因之一[1]。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子宫残角妊娠、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等。其中95%为输卵管妊娠。宫颈妊娠、子宫残角妊娠、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因在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故不纳入本文观察。随着社会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婚前性行为、人工流产的普遍存在、生殖道炎症的波及等等,导致异位妊娠发生率增加。高分辨率的阴道B超进展,诊断性刮宫应用及快速、敏感的血清及尿人β亚单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技术的开展[2],使得大部分异位妊娠在未破裂前得以早期诊断,需要更为有效的药物保守治疗方法为广大的患者保驾护航。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手术,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经济损失。观察我院收治的121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药物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无急诊手术指征的121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年龄(25.02±4.45)岁,体重(54.02±6.21)kg,所有患者经B超、血β-HCG或后穹隆穿刺等检查方法确诊为异位妊娠,同时排除宫颈妊娠、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及子宫残角妊娠。
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均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腹腔活动性内出血;89例无明显下腹痛,32例有轻度腹胀;86例无明显盆腔包块,35例有盆腔包块,直径在3cm以下;48例血β-HCG值为2 000~1 000IU/L,53例血β-HCG值为1 000~500IU/L,20例血β-HCG值为500~100IU/L;67例B超示无明显盆腔积液,54例B超示有少量盆腔积液,小于5cm;13例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3ml,108例未做后穹窿穿刺。经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排除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用药禁忌证,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具体给药方法及观察方法、指标如下:给予患者5d甲氨喋呤肌肉注射0.4mg/kg,1次/d,米非司酮口服100mg,1次/d。用药后2周内3d复查1次血β-HCG,每周复查B超、血常规、肝肾功能,用药后第2次血β-HCG值下降<50%,再次肌肉注射甲氨蝶呤50mg/次,最后1次用药2周后每周复查1次血β-HCG、B超、血常规、肝肾功能,直至β-HCG恢复正常。治疗期间严密监视患者生命体征、患者腹痛情况,同时严密监测药物是否出现副作用如胃肠道药物反应、皮肤黏膜药物损伤等症状,必要时予四氢叶酸解救及保肝、护胃等对症治疗。有随访条件时,血β-HCG值<100IU/L出院随访观察。
1.3临床疗效评价患者治愈标准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一般情况良好,无下腹部胀痛;连续2次β-HCG监测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盆腔B超以及妇科检查显示异位妊娠包块消失;盆腔积液消失。治疗失败为患者有明显腹痛,或包块增大,或用药后血β-HCG值持续不下降,或血β-HCG值下降<20%,或B超显示盆腔积液增多,或出现明显的药物副反应未能继续进行药物保守治疗。
2结果
保守治疗后有117例患者血β-HCG恢复正常,平均(23.35±5.78)d;保守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出现活动性腹腔内出血,并立即进行手术治疗;2例患者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血β-HCG值下降<50%,自动出院后失访。23例患者出现轻度药物副反应予对症治疗,疗程结束后复查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3讨论
随着社会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婚前性行为、人工流产的普遍存在、生殖道炎症的波及等等,导致异位妊娠发生率增加。国内外所报道异位妊娠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由于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80%的异位妊娠在妊娠破裂前得以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其治疗方法包括:期待疗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由于目前医患关系紧张,本院期待疗法仅仅限于:血β-HCG值<100IU/L;无明显腹腔活动性内出血;盆腔包块直径在3cm以下;B超下盆腔积液<1cm。但在临床工作中,仍然有采用期待疗法的部分患者在观察过程中出现活动性腹腔内出血,而采取手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最常用且疗效肯定的药物当首选甲氨蝶呤(MTX)[3]。MTX是叶酸拮抗剂,可与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使四氢叶酸形成障碍,从而干扰DNA合成。MTX对妊娠时处于增殖状态滋养细胞高度敏感,它可以抑制滋养细胞增生,破坏绒毛,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吸收[4]。米非司酮是炔诺酮衍生物-孕激素拮抗剂,米非司酮能增加疗效是通过其溶黄体作用,特别是在黄体活跃的病例中更有效,可能是通过降低孕酮浓度来促进滋养层坏死[3]。在给予药物保守治疗时,患者必须生命体征稳定、腹腔内无活动性出血、盆腔包块直径在3cm以下,同时血β-HCG在2 000IU/L以下。国内关于不同剂量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报道较多,有报道二者联合应用有效率达90.5%[5],本组观察保守治疗治愈率为96.7%(117/121),有明显提高,与患者的包块大小、血β-HCG水平有密切关系。观察本院121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药物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显著。
药物保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避免手术治疗成为可能,但保守治疗成功后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盆腔粘连、输卵管粘连、管腔狭窄,对患者生育功能产生影响,值得进一步观察及探讨。笔者更加关注如何在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成功后促使患者正常受孕的有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1.
[2]郑文玲.血清β-HCG浓度变化与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3):105-106.
[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临床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18,320.
[4]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9.
[5]姜旭珍,查德索.异位妊娠的药物保守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124(2):15-16.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5-03-10
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1-15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