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5-12-09邓意志,张融
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邓意志张融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省长沙市410100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代教育的特点及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研究,形成了“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个平台,多个方向”的课程体系,高度仿真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院校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德才兼备、师德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使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及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应尽快改革培养模式,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及时调整培养目标,迅速实行与国际接轨,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完善知识结构的、良好职业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有效提高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1现代护理教育的特点
现代护理更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工作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的增多,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分工越来越细、岗位也来越多。我国对社区护理、老年护理、急救护理等专科化护士的需求越来越大[1]。
2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院校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和完善,主要表现为专业化方向不明显;目前的培养不能满足现阶段护理行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护理教育国际化理念缺乏;职教特色不够突出;人文素质不够重视;重理论,轻实践依然明显等[2]。因此,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改革思路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学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结合《湖南省、长沙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创新为本位、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3],开展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国际化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发展性、职业性、素质性、创新性、国际性。主要特点如下:
3.1“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形成“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效融通。通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形成了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理实融合、院校贯通”的教学体系,成立了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管理小组。制订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考评标准。构建了“全员参与、全程监控”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3.2“一个平台,多个方向”的课程体系以培养护理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构建了“一个平台,多个方向”的课程体系。“一个平台”即按照普通护理学生培养要求和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多个方向”指在普通护理教育基础上按急诊急救护理、老年护理等专科方向设置课程体系。体现“重视人文素质,注重技能操作”的课程设置理念[4]。通过课程的序化与整合,形成“四个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职业拓展模块。理论、实践的学时比为1∶1.2。开发了6门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编写了一套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丛书,开发了《基础护理学》、《基础护理技术》两门立体化教学资源包。
3.3高度仿真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护理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高度仿真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训分为课内实践训练阶段和实习离校前的综合实训两个阶段;校外实践分为岗位见习、基础服务和轮岗实习三个环节。通过两个阶段、三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使学生实践能力分层递进。学院有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校内生产性护理实训基地,附属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建成了由65家毕业实习医院、6家深度合作医院组成的校外毕业实习基地网。
3.4院校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学院加强校院联动,形成了院校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开展校院双主体专科护士人才培养, 2012年与爱尔眼科医院合作,完善订单式培养机制。成立了校企“双主体”教学基地,2013年与长沙中心医院联合办班,开展了“急诊急救”、“老年护理”方向专科护理培养。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1个。
3.5德才兼备、师德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采用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师资建设方案,建立一支德才兼备、师德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学院现有专业教师85名,其中副高职称以上 31名(正高职称9名),占36.47%;中级职称43名,占50.59%;研究生学历44名,占51.76%;“双师型”教师68名,占80.00%。行业兼职教师81名,其中高级职称30名。外籍教师4名。学院组织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或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省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3.6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教学条件目前学院有标准400m 6跑道田径运动场1个,标准篮球场7个,风雨操场、足球场、健身房、形体训练室各1个,语音室3间,多媒体教室74间,多媒体实验室17间,计算机机房4间,教学用计算机475台,多功能学术报告厅1个。图书馆建筑面积5 920m2,馆藏纸质图书19.8万册,电子图书27万册,中外文期刊近600种,建立了“理-实一体化”的护理技能实训区,使用面积达5 931.4m2。实训区包括基础护理实训室、内科护理实训室、外科护理实训室、妇产科护理实训室和儿科护理实训室。护理专业现有单价800元以上教学仪器设备1 800余台件,价值1 185万余元。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是整体和系统的,也是综合的研究,涉及教育的很多环节[1],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皋玉蒂. 国际视野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1):9-11.
[2]饶和平. 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2011,10(25):2743-2744.
[3]林永富.构建护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J〕.卫生职业育,2005,23(23):5-7.
[4]邓翠珍,曾铁功,雷芬芳,等.以能力为本位的专科护理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07,22(7):9-13.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5-03-17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1-1532-0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XJK013BZY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