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阶段治疗合并内侧伤口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2015-12-09徐学禄姜泽昭天津市静海县医院3016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分阶段清创开放性

徐学禄 姜泽昭 天津市静海县医院 301600

分阶段治疗合并内侧伤口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徐学禄姜泽昭天津市静海县医院301600

摘要目的:探讨分阶段治疗合并内侧伤口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到我院治疗合并内侧伤口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取分阶段治疗,包括一期对内侧伤口清创治疗和对软组织进行修复、二期对骨折部分行扩大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受伤至初次清创时间为4~35h,平均(6.5±1.2)h,清创次数1~3次,平均(1.9±0.8)次,伤后行最终固定术时间为6~19d,平均(9.5±0.6)d,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采取药物治疗良好,患者踝-后足功能评分范围为75~91分,平均得分(81.6±1.2)分,患者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在治疗合并内侧伤口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时,采取分阶段治疗,包括清创伤口处理、对跟骨骨折部分进行及时复位和固定治疗,其效果良好,适合在临床中使用。

关键词开放性跟骨骨折分阶段治疗

开放性跟骨骨折在临床中属于一种严重性损伤,有调查显示,这种骨折在临床中的发生率较低,其发生率约占3%~12%[1],目前对于开放性跟骨骨折,临床中较多的会选择分阶段治疗,又称分期治疗,通常治疗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期急诊清创期并做好对软组织的修复;二期骨折治疗,即对患者的骨折部分行扩大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然后对其进行随访观察。为了探讨分阶段治疗合并内侧伤口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疗效,随机选取合并内侧伤口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68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均采取分阶段治疗,包括一期对内侧伤口清创治疗并对软组织进行修复、二期对骨折部分行扩大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观察其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到我院治疗合并内侧伤口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68例,所有患者经X线及CT扫描检查,确诊为开放性跟骨骨折。年龄38~55岁,平均年龄(42.5±3.7)岁,其中男41例,女27例;左足35例,右足33例;39例是由高空坠落引起,25是由交通事故引起,4例由重物砸伤引起;对患者跟骨骨折采取Sanders分型标准,其中Ⅱ型29例,Ⅲ型32例,Ⅳ型7例。开放性损伤按照Gustilo分型标准:Ⅱ型39 例,ⅢA型25例,ⅢB型4例,本文中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程度等数据资料,差异不显著,可以纳入使用。

1.2诊断标准本文对患者跟骨骨折采取Sanders分型标准,具体内容如下:Ⅰ型:无移位的关节内骨折,不考虑后关节面骨折线的数量;Ⅱ型:跟骨后关节面为两部分骨折,移位在2mm或者以上;Ⅲ型:跟骨后关节面有两条骨折线,为三部分移位骨折;Ⅳ型:跟骨后关节面存在四部分及以上的移位骨折,包括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对于Ⅱ型、Ⅲ型骨折又根据原发骨折线的位置分为ⅡA、ⅡB、ⅡC、ⅢAB、ⅢAC和ⅢBC各三个亚型;Ⅳ型指骨折高度粉碎,指存在4个关节内骨折碎块。对开放性损伤(软组织损伤)按照Gustilo分型标准,具体内容如下:Ⅰ型伤口<1cm,软组织损伤轻。Ⅱ型:伤口超过1cm且有中度污染,软组织中度损伤,碾挫伤为轻或中度。Ⅲ型:软组织损伤范围较广,伤口损伤超过10cm,且被严重污染,其中ⅢA型其骨折处尚有充分的软组织覆盖;ⅢB型则软组织广泛缺损,骨膜剥离;ⅢC型,存在血管神经损伤。

1.3治疗方法本文中,对68例患者进行分阶段治疗,治疗前完善各项准备,治疗过程如下:一期治疗,主要是针对内侧伤口急诊清创并对软组织进行修复,具体内容如下:对患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于内侧伤口的污染物及其失活组织进行全面清除,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在清除中注意保护跟骨表面及其周围的神经组织,对于骨折端也进行初步清理,首先利用复位术将跟骨的长度、轴线及其高度用2~3枚2.0mm克氏针在距骨上将跟骨结节进行固定,然后将克氏针尾部留在体外,再次根据Gustilo分型对软组织损伤进行分型并作好记录,此时根据分型结果对软组织进行修复,对于Ⅱ型损伤,采取负压力引流后对伤口进行无张力缝合,对于ⅢA型将其损伤的软组织进行打孔减张缝合后,对其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进行覆盖。在对软组织损伤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损伤需要结合不同的药物给予治疗,对于Ⅱ型损伤联合一代头孢菌素进行治疗,对于Ⅲ型损伤采取一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进行辅助治疗,最后将踝关节固定于中立位。在治疗完成后观察3~4d,根据伤口愈合情况决定伤口是否还需再次清创处理,如果患者伤口恢复良好,无肿胀及感染且出现皮肤皱纹,则可以进行最终固定。二期治疗,主要针对骨折部分行扩大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在一期的治疗中,由于对跟骨的轴线、长度及其高度均已进行复位,因此在二期复位中主要对跟骨后关节面、跟骨前突及外侧壁进行复位,复位后用钢板进行固定,留置引流管后对外侧口无张力缝合,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对其继续使用支具进行固定,当引流量<30ml/d时拔出引流管,治疗3周后拆线并指导患者进行恢复锻炼。随后对患者进行随访12个月,要求患者每月进行复查,骨折全部痊愈后可进行负重,最后一次随访时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1.4评价指标对所有治疗的患者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评定疗效,总分100分,其中疼痛为40分,功能为50分,力线10分。

2结果

所有患者受伤后至初次清创时间为4~35h,平均(6.5±1.2)h,清创次数1~3次,平均(1.9±0.8)次。伤后行最终固定术时间为6~19d,平均(9.5±0.6)d,随访12个月结束后,5例患者内侧伤口出现感染、肿胀等并发症,服药治疗后症状消失,其余均无并发症出现。随访结束后患者的踝-后足功能评分范围为75~91分,平均得分(81.6±1.2)分,说明患者经过治疗后功能恢复良好,表明对合并内侧伤口开放性跟骨骨折进行分阶段治疗,效果显著,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3讨论

临床中认为对于合并内侧伤口开放性跟骨骨折治疗的关键是对软组织损伤做好清创处理和修复,并且将骨折部位做好精确复位,对于移位的跟骨关节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2]。对其治疗一般采取分阶段性治疗,本文中为了探讨分段性治疗合并内侧伤口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疗效,随机选取经确诊的患者68例,对其进行分阶段两期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发现,受伤后至初次清创时间为4~35h,平均(6.5±1.2)h,清创次数1~3次,平均(1.9±0.8)次。伤后行最终固定术时间为6~19d,平均(9.5±0.6)d,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均采取药物治疗良好,患者踝-后足功能评分范围为75~91分,平均得分(81.6±1.2)分,表明其功能恢复良好。因此对合并内侧伤口开放性跟骨骨折进行分阶段治疗,效果显著,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龚晓峰,武勇,贺良,等.开放性跟骨骨折的诊治〔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5):475-478.

[2]朱永展,李逸群,吴峰,等.早期清创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Ⅱ期钢板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2,25(2):102-108.

(编辑羽飞)

收稿日期2014-06-10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3-0358-02

猜你喜欢

分阶段清创开放性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modified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dur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一种多功能清创车设计与应用*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分阶段减少母猪限位栏的使用
有步骤,分阶段,有效实施高中英语写作训练
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超声清创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的效果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分阶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临床观察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