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及护理对策
2015-12-09天津市天津医院300211岳慧娟
天津市天津医院(300211)岳慧娟
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 岳慧玲
心肌梗死为冠心病常见类型,相关数据统计显示,50.0%~66.7%的心肌梗死患者存在明确诱因,其中体力劳动、精神紧张或情绪紧张是最常见的诱因[1]。心肌梗死发作时有明显的胸痛症状及濒死感,相较于其他类型冠心病患者,其更容易出现恐惧、焦虑及抑郁等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对患者预后有严重影响,同时还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大幅降低[2]。临床工作中应对此类患者尽早展开心理干预,对心理问题发生、进展予以有效预防。本次研究出于对心肌梗死后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探讨最佳护理措施的目的,选取60例心肌梗死患者展开问卷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天津医院急诊科就诊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男37例,女23例。年龄37~76岁,平均(56.7±11.32)岁。已婚50例,未婚2例,丧偶8例。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3],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定工作均由2名评定员联合展开,评定员向每位被调查者分别发放两种调查量表,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填写问卷,回收问卷之后分别独立评分。其中HAMA所涉及的项目均采用0~4分5级评分法,共包含24个项目。根据我国量表写作组所提供资料,总得分为29分及以上判定是严重焦虑;总得分为21分及以上判定为存在明显焦虑,总得分为14分及以上可以判定存在焦虑,总得分超过7分判定为可能存在焦虑,总得分为7分及以下则判定无焦虑。HAMD量表所用的是17项版本,由同1名心理检测人员展开检测,量表共包含24个项目,各项目评分同样采用0~4分5级评分法,总得分为8分及以上判定存在抑郁情绪,8分以下则无抑郁。
1.2.2 护理方法 1)应用娴熟的专业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取得患者信任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的安全感。2)加强与患者沟通,运用共情技巧与患者交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树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同时鼓励与其他患者不断地交流,不仅获得大量的信息和有效克服心理问题的方法,还能帮助患者减少由疾病造成的压力。3)鼓励患者通过各种方式倾诉内心痛苦体验,给予患者安慰、解释并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增强心理应激能力。4)急性期耐心说明治疗护理的目的、方法以期得到患者的理解、支持,条件许可下可予遥测心电状况,减轻患者被固定感。同时做好卫生宣教,防止过度劳累,避免精神刺激,减少诱发心肌梗死的病因。5)做好心肌梗死后患者的护理宣教,指导患者做好心理、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再调整和再适应,这是恢复期患者防治再发病的重要举措。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结果 60例患者中焦虑情绪发生者46例,占76.67%,抑郁情绪发生者42例,占70.00%。通过评定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相关得分,可知HAMA总均分(15.72±5.92)分显著高于正常标准(6.72±4.34)分(t=8.632,P<0.05);HAMD总均分(18.24±7.63)分显著高于正常标准(6.22±4.92)分(t=6.514,P<0.05)。
2.2 护理结果 护理后有9例存在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发生率为15.00%;8例存在抑郁情绪,抑郁情绪发生率为13.33%;护理后抑郁情绪发生率、焦虑情绪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护理前(抑郁发生率对比Χ2=5.34,P<0.05;焦虑发生率对比Χ2=7.26,P<0.05)。
3 讨论
心肌梗死患者之所以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与患者生活影响、社会地位、恐惧感及病情反复等因素相关,部分患者有恐惧体验,担心疾病反复或恐惧死亡。久病和反复住院可导致个人生活的独立性丧失,其原有的社会地位、自我价值等也会相应受损,故容易产生诸多不良情绪[4]。而抑郁情绪的出现是和患者自信心、家人关心程度及经济负担等有密切关系的。很多患者在心肌梗死之后觉得自身给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对治疗丧失信心,或担心家人不能给予悉心照料,容易出现厌世情绪[5]。另外,部分患者由于不能积极控制自身疾病进展或无法参与治疗过程而导致心理防御失效,最终造成抑郁情绪[6]。
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大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焦虑及抑郁情绪。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及配合度,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中应重视对心肌梗死患者开展有效心理疏导,引导其正确认知疾病,并鼓励其积极与疾病作斗争;同时还应尽可能为患者争取家庭及社会支持,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经对比本研究中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前,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在改善心肌梗死患者不良情绪时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数存在焦虑及抑郁情绪,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重视心肌梗死后患者的情绪症状,结合其发生诱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为患者提供优质而高效的护理干预,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1]姚艳萍,陆旭梅.急性心肌梗死便秘的护理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8):179
[2]赵淑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路径的应用与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8):1598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38
[4]徐俊冕,等,临床实用心理护理[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08
[5]曹磊.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4):961
[6]陈凤平,章文莉.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