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新进展
2015-12-09广西柳州市柳江县人民医院545006韦通建
广西柳州市柳江县人民医院(545006)韦通建
近些年,我国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其治疗核心就是“持续性抗病毒”。目前,IFN(干扰素-α)、PegINF-α(聚乙二醇干扰素-α)、LAM(Lamivudine,拉米夫定)、ADV(Adefovir dipivoxil,阿德福韦酯)、ETV(Entecavir,恩替卡韦)、LDT(Telbivudine,替比夫定)、TDF(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替诺福韦酯)等都是常用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其中PegINF-α、ETV以及TDF是一线治疗用药[3]。本文就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予以论述。
1 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
CHB是一种难治性、进展性、传染性疾病,可发展成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且与持续高病毒水平有密切关系,对于感染性病变来说病原学治疗非常重要。有人研究CHB患者血清中HBV-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与肝组织病变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病毒载量水平与组织学分级、血清学反应及生化都有显著相关性,且抗病毒治疗后肝组织HAI(炎症活动指数)明显改善[4]。因此,CHB患者有必要接受抗病毒治疗。
2 CHB治疗目标及终点
2.1 CHB治疗目标 欧洲EASL学会2009年制定指南指出CHB治疗目标:以持续性抑制HBV复制来阻止肝病变进展成为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或HCC等,并以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我国肝病医学会2010年制定的指南指出CHB患者治疗目标在于:最大限度抑制HBV病毒复制,缓解肝细胞炎症性坏死或纤维化,并减少肝硬化、肝脏失代偿以及HCC等并发症的发生,以期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5]。
2.2 CHB治疗终点 HBeAg(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的CHB患者治疗终点在HBeAg持续转阴,伴或不伴血清转换。基本终点在检测不出HBV DNA,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HBV DNA在10IU/ml以下。重点在持续性生化应答、病毒性应答以及HBeAg血清转换[6]。
3 CHB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3.1 IFN类抗病素药物 IFN-α类抗病毒药物具有抗病毒及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疗效及疗程确定,耐药性及病毒变异较少,但其禁忌症及不良反应较多。INF-α与PegINF-α的区别在于持续作用时间差异,INF-α被批准作为CHB治疗用药,HBeAg阳性的CHB患者给予4~6疗程INF-α治疗后,HBV DNA降至检测下限比率为37%,HBeAg检测转阴比例为33%,HBsAg(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比例为7.8%。而对于HBeAg阴性的CHB患者来说,INF-α治疗后HBV DNA转阴比例为38%~59%,而持续应答率仅3%~15%[7]。多中心对照试验发现HBeAg阳性的CHB患者经PegINF-α治疗后的血清HBeAg转化率要高于INF-α治疗组,PegINF-α-2α药物治疗12个月后,随访6个月及12个月时的血清HBeAg转化率为32%及43%。HBeAg阴性的CHB患者在接受12个月PegINF-α-2a药物治疗后,随访HBV DNA在20000copy/ml以下患者在6个月及12个月时的HBeAg转化率为43%及42%。另外,国外还有研究发现CHB患者接受PegINF-α-2b治疗后HBV DNA抑制率、HBeAg转化率、HBsAg消失率与PegINF-α-2a治疗相似。近几年,多项研究发现治疗期间HBeAg、HBsAg以及HBV DNA基线下降幅度都可作为IFN远期疗效评价预测指标之一[8]。患者一旦具有抗病毒指征,尤其是年龄小、近几年有生育计划、期望疗程短、首次抗病毒治疗等类患者,应首选IFN-α用药,有条件者可推荐选用PegINF-α[9]。
3.2 NA(核苷类似物)近几年,NA类药物时抗病毒药物治疗研究的热点,具有禁忌症少、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等优势,但其耐药率及复发率偏高。
3.2.1 LAM 1998年LAM首次被批准用于CHB治疗,其安全性、耐受性较高,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加速HBeAg转换、改善肝组织病变及肝功能。临床实践发现LAM持续用药时HBV聚合酶可出现基因变异而产生耐药,其1~5年耐药率可达24%~69%。国内有研究者以34例HBsAg阳性的CHB患者为对象,应用LAM治疗5年后发现其1~5年内HBsAg转化率为8.8%~30.8%,抗HBeAg转阳率为2.9%~26.9%,且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但停药后复发者较多[10]。
3.2.2 ADV 2002年ADV被批准作为CHB治疗药物,其起效相对缓慢,抑制HBV DNA复制的效率低于LAM,难以在短期内降低病毒载量,且存在潜在肾毒性,通常被用作抗病毒治疗产生耐药性后的联合药物,耐药率较LAM低。研究发HBeAg阴性的CHB患者接受ADV治疗1~5年的耐药率为0%~28%。国外研究报道HBeAg阴性的CHB患者接受ADV治疗1~4年内HBV DNA转化率为50%~84%,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在71%~80%,部分患者治疗1~2年后肝组织学改善率达到60%~80%[11]。我国有人对HBeAg阳性的CHB患者应用ADV治疗1~3年,发现其HBV DNA转化率为28%~56%,HBeAg转换率为12%~43%。ADV治疗对LAM耐药的CHB患者疗效较好,用药安全[12]。
3.2.3 ETV 2005年ETV被批准用于CHB治疗,能在HBV DNA起始复制阶段、逆转录阶段、正链合成阶段发挥抑制作用,且药效强、起效快、耐药率低。CHB患者首次应用NA治疗1~5年,其累及基因耐药率为0.2%~1.2%,但HBeAg级HBsAg转化率低。还有最新研究发现长期使用ETV可能致癌,对ETV耐药者还会出现多药耐药。对于初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及NA初治的患者应用ETV治疗,48周后HBV DNA转阴率可达67%、ALT复常率可达68%、肝组织学改善比例为72%、HBeAg转化率达21%[13]。最新的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接受ETV持续治疗240周后,Knodel炎症坏死评分降低患者的比例96%,下降幅度6分;Ishak纤维化评估下降患者的比例88%,下降幅度为1.5分。还有研究表明对于LAM治疗无效的CHB患者应用ETV治疗1~5年,其基因耐药累计发生率为6%~51%。因此,对于LAM治疗无效的患者在选择ETV治疗作为挽救方案时要慎重,若选择ETV作为挽救方案,则应该在病毒学突破或LAM耐药产生时立即应用ETV[14]。
3.2.4 LDT及TDF 2006年LDT被批准作为CHB患者用药,这是一种左旋NA,药理学表明TDF吸收后被水解呈替诺福韦,再被细胞激酶磷酸化成为替诺福韦二磷酸,从而干扰病毒DNA合成[15]。LDT抗HBV病毒特异性高、病毒抑制能力强、血清转化率高、安全性也好。但不可忽视LDT与LAM交叉耐药性,可能导致血激酸肌酶上升,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肌肉痛或全身酸痛。临床试验中LDT治疗1年、2年时的耐药率为4.4%、21.6%,稍高于ETV用药。有研究比较了CHB患者应用LDT、LAM、ADV三种药物疗效,结果发现LDT治疗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等指标优于LAM组及ADV组。TDF则为一种非环磷酸NA,与ETV、LDT具有类似的抗HBV作用,对LAM耐药性HBV效果显著,且疗效高于ADV。2008年TDF被FDA批准用在CHB治疗中。
4 小结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主要策略是TFN-α、NA单药抗病毒治疗,一般远期预后可显著改善,但整体治疗应答率不高,多数患者要持续性用药。
CHB是一个病程漫长的传染性疾病,其病程可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以及肝病终末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可长达10~20年。HBV还可发生突变而对治疗药物产生耐药性,HBV DNA还能与宿主细胞DNA整合而不被消除。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都不能彻底消除HBV DNA,患者也都存在一定程度HBV免疫耐受性,这些因素都使得HBV难以被免疫消除。现在已有不少研究者致力于IFN-α与NA联合、不同NA类药物之间联合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几种耐药位点不重叠的NA类药物联合用药后能协同治疗不同病毒群,提高抗病毒效果。不断研究开发新型高效低毒性抗病毒药物、对不同抗HBV靶位及机制进行针对性联合用药等将持续是CHB临床治疗的研究热点及方向。
[1]袁雯霞,黄建荣.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现状及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2
[2]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治疗专家委员会.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2,6(1):60
[3]金友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1,20(2):125
[4]徐俊斌.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5):374
[5]许叶娟.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21(5):240
[6]张玲,吴昊鹤,潘虹,等.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HBcAg、HBV-DNA与AFP的关系[J].广西医学,2012,34(10):1327
[7]Fasano M,Lampertico P,Marzano A,et al.HBV DNA suppression and HBsAg clearance in 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on lamivudine therapy for over 5 years[J].J Hepatol,2012,56(6):1254
[8]王璀珍,曾志励.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广西医学,2011,33(3):300
[9]左柳青.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12,25(6):950
[10]Jayakumar R,Joshi YK,Singh S.Laboratory evaluation of three regimens of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tenofovir,entecavir and combination of lamivudine and adefovir[J].J Lab Physicians,2012,4(1):10
[11]张苏宁.慢性乙型肝炎与急性戊型肝炎重叠感染机制研究进展[J].内科,2011,6(1):55
[12]Liu M,Cai H,Yi W.Safety of telbivudine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for the entire pregnancy[J].J Viral Hepat,2013,20(1):65
[13]丁虹,华忠.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年疗效观察[J].肝脏,2010,15(3):192
[14]万谟彬,翁心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建议(2010年更新)[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8(4):193
[15]占国清,谭华炳,李儒贵,等.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