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苹果园更新改建技术

2015-12-09马德功田利光

烟台果树 2015年1期
关键词:粗度矮化丰产

马德功 田利光

山东省烟台市果茶工作站·264008

老龄苹果园更新改建技术

马德功 田利光

山东省烟台市果茶工作站·264008

苹果是我国北方落叶果树的主要栽培树种,上个世纪80、90年代所建的一大批以红富士品种为主的苹果园,时至今日,这些果树已经或将陆续进入老龄阶段,抓好这批老龄苹果园的更新改建,对保持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鉴于此,作者对其技术提出个人的意见,供果树科技人员和果农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1 伐树轮作,严禁重茬

凡是树龄达到25年以上,群体缺株断垄,单株残缺少枝率达到30%以上,长势衰弱,667 m2产量达不到2 500 kg,优质果率达不到70%以上的老龄果园,都应纳入改建的范围。从10年的累计效益考虑,宁早勿晚,凡是要改建的果园,要在晚秋或初冬一次性伐树,伐除老树后,对果园土壤进行深翻,深度40~50 cm,结合深翻,彻底清理老树的残根枯枝。翌年早春,施足有机肥,种植花生、大豆、玉米等1年生作物,连续种植3年。严禁伐除老树后不经轮作,栽树建园。原因是:苹果重茬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技术难题,到目前为止,除换土和轮作,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项或一套科学、可行、安全的农艺、物理、生物或化学技术能够从根本上防治苹果的重茬病(包括美国康奈尔大学培育的抗重茬砧木),目前的许多研究所提出的方法,仅是对重茬病有一定的抑制缓解作用。

2 推行矮砧密植栽培

我市自1871年引进西洋苹果以来,最初生产上大多采用乔砧稀植的种植模式。前7~8年土地利用率低,产出率更低,管理好时,11~12年开始进入初盛果期,管理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总体较差。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栖霞市的果树科技人员,集多人的智慧,创造开发出了苹果幼树早期丰产技术,并推广应用于生产,实现了乔化、短枝型品种、矮化中间砧苹果树的3年开花,5~6年丰产,推动了我国苹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这套技术的核心是研究成功了“苹果周年整形修剪技术”,把苹果树的促花技术在前人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时定量的研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配套技术。时至今日,我市苹果的主要栽种模式仍然沿用的是乔化稀植、密植和短枝型与中间砧密植栽培模式。整形修剪技术繁杂,劳动效率低。乔化稀植下推行的整形修剪技术,难以实现建造优质丰产树形和早实丰产的统一,且操作繁杂,不便掌握,果品产量不稳,质量参差不齐,不能机械作业,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下。利用乔砧加人工与生物技术结合、短枝型品种的密植栽培,推行的整形修剪技术,前期丰产可以实现,在进入盛果期后,容易产生严重的郁闭,通风透光差,从而严重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的稳定与提高,管理费事,不能机械作业,成本高。利用矮化砧木做中间砧使用的密植园,由于选用的树形、整形修剪技术的不匹配,虽然前期能够实现早实丰产,但大多数都在成龄后趋向了乔化,产量和质量难以维持和改善,形成了和乔砧人工矮化,利用短枝型品种矮化栽培的类似局面。

在我市研究成功苹果幼树早期丰产技术,并推广应用于生产的时候,欧美等发达国家成功开发推广了利用矮化砧木嫁接优良品种,配套立柱、支架、肥水一体化设施,实现苹果密植栽培,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通风透光好,早果丰产,质量好,劳动强度低,生产率高,管理方便,成本低廉,节能环保,便于机械化管理和更新,无重茬障碍等。目前,全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的生产者一半以上都采用这种模式,我省需要更新的老苹果园,凡是有水源、能够配套肥水一体化的地方,无论是什么样的土壤,都提倡,实行矮砧集约栽培。我市2011年定植M9T337矮化苹果,2012年富士667 m2产773.5 kg,无锈金冠667 m2产1 250 kg,2013年富士平均667 m2产量为1 550 kg,无锈金冠667 m2产2 000 kg,富士果形指数平均为0.8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4%以上。2012年试栽园中M9T337嫁接的苹果树经受了胶东地区有史以来最低气温的考验(-19.8℃)。在欧洲,M9T337可以耐-25℃的低温。已有的研究和试栽结果表明,山东省是M9优系矮化自根砧苹果的适宜区域,发展矮化苹果是我省苹果产业的必然选择,只有实现了矮化栽培,并配套相应的肥水一体化设施,我省的苹果生产才有了现代化的基础,才能够追赶发达国家。

3 科学规划

目前全世界先进苹果产业的从业者,都把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资源的保护式利用、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劳动者保护、质量安全、统筹科学规划、科学施工和科学运营相结合。在老果园改建规划设计时,应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的位置考虑,其次是有效的利用土地、品种合理布局和方便管理。

3.1 防风林的设计和营造

防风固沙林,主要营造在沿海、沿河的沙滩果园,一般应由基干林带、主林带和副林带构成,基干林带设置在果园临海、沿河一边,走向与当地主风向尽可能的垂直,树种宜“上乔下灌,针阔混交”。主林带的走向与基干林带平行,树墙高度4.0 m以上。不宜选择柏科植物作防风林。水土保持林主要营造在山丘地果园的上部和周围,土壤比较肥沃的地方可以栽毛白杨,比较瘠薄的地方以刺槐和紫穗槐为主。

3.2 栽植区的划分

栽植区是苹果园的基本构成单位,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同一个栽植区的地形、坡向以及土壤条件要求基本一致,山丘地栽植区应与等高线平行,河、海沙滩地栽植区与主副林带配合。

3.3 灌、排水系统的配置灌水主要有渠灌、管灌、喷灌和滴灌4种方式,应因地制宜选用灌水系统,提倡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

平地排水主要由排水沟、排水支沟和干沟组成,排水沟设置在栽植小区内,作用是把小区内积水排到支沟中,排水支沟设在栽植小区边缘,用途是把排水沟中的水排入干沟。

3.4 作业道路的规划

果园的作业道路是实现机械化作业的基础。道路的设计与修筑,以既能节约土地和施工量,又能发挥机械作业的效率为出发点,主要包括大路和小路两种。大路一般修筑在栽植大区之间,主副林带一侧,能并排通行两辆机动车,小路修筑在大区之内、小区之间,宽度以能通行果园作业机械为宜。

3.5 栽培模式的选择

应根据土壤、水源、品种、苗木等情况确定,凡能装备肥水一体化设施,并且水源充足的地方,均应实行矮化自根砧栽培。栽植密度为0.8~1.2 m×3.2~3.5 m。这种栽培模式的好处是:早果、丰产、果品质量好、管理方便。一般情况下,每个人可管理2~3.33 hm2。值得指出的是:矮化自根砧株距确定为80~120 cm,不得随意扩大,以便株间互相控制,防止旺长。

水源不足或者不能配套肥水一体化的土地,可以利用矮化中间砧苗木建园,但必须对整形修剪技术做根本性的变革。因为这种栽培模式是乔化栽培向矮化栽培过渡的一个中间类型,管理技术如跟不上,特别是整形修剪方法不当,就会使树体完全乔化。

基本没有水源保证的山岭薄地仍然可实行乔砧栽培,也必须对整形修剪技术做根本性的变革,以实现早果丰产、并为相对的管理方便和持续的丰产优质奠定基础。

如果没有矮化自根砧苗木,可选用矮化中间砧苗木建园,适宜的中间砧木是M26、M9、SH等,株行距在2.0~2.5 m×4.0~4.5 m。这种模式是乔化和矮化栽培的过渡类型,提倡利用中间砧嫁接短枝型良种,实行短矮栽培,株行距为1.2~1.5 m×3~3.5 m,其产量接近自根砧的水平,但质量和效益仍有一定差距。

笔者认为:在水源有保障并有条件配备肥水一体化的地方,仅是没有矮化自根砧苗木的情况下,宁肯晚栽3年也不要利用乔化或矮化中间砧苗建园,因为以10年生树的累计产量和效益比较,利用自根砧建园产量效益比中间砧高15%~20%,比乔化高30%~50%。

3.6 主栽品种与授粉树的选择

目前在苹果品种的选择上仍然坚持以晚熟品种为主,中熟品种为辅,早熟品种调节的原则。红富士仍是山东省苹果生产的主导品种,晚熟品种重点推广烟富3、烟富10、烟富6、2001富士、首富、龙富等富士优系;因地制宜推广烟嘎3号、皇家嘎拉、太平洋嘎拉、金都红嘎拉、红将军、新红星、首红、王林、金帅、红露等中熟品种,以及珊夏、美国8号等中早熟品种。授粉树的配置提倡利用地堰地头或行间插植的办法配置专用授粉树。

4 高规格建园

经过轮作或休耕的老果园重新建园时,要做到高规格、高起点,以便为早果、丰产、优质打好基础,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4.1 选用优质壮苗

4.1.1 矮化自根砧苗木总体要求为:砧木M9优系、品种纯正,嫁接部位愈合良好;砧木长度30~35 cm;苗木健壮直立,根系完整;无机械损伤和检疫性病虫害。

一级苗木:砧木中部直径2.0 cm以上,嫁接口上部10 cm处直径大于1.5 cm;高度180 cm以上,中干70 cm以上部位均匀着生角度开张、粗度适宜、长度大于30 cm的侧枝8条以上;根部有20 cm以上的骨干根10条以上。

二级苗木:砧木中部直径达到1.5 cm,嫁接口上部10 cm处直径达到1.2 cm;高150 cm以上,中干70 cm以上均匀着生5条以上长度超过25 cm的侧枝;根部有8条以上长15 cm左右的骨干根。

4.1.2 矮化中间砧苗木总体要求为:砧木、品种纯正,嫁接部位愈合良好;基砧(海棠等)地面以上长度为10~15 cm,中间砧段长20~30 cm;苗木健壮直立;根系完整,无明显主根(幼苗期需进行断根处理);无机械损伤和检疫对象。

一级苗:中间砧段中部直径大于1.5 cm,高度150 cm以上;根部25 cm以上的侧根不少于8条;二级苗:中间砧中部直径1.2 cm左右,高130 cm以上;根部20cm以上的侧根不少于6条。4.1.3乔砧苗木总体要求为:砧木、品种纯正,嫁接部位愈合良好;基砧(海棠等)地面以上长度为10~15 cm;苗木健壮直立;根系完整,无明显主根(幼苗期需进行断根处理);无机械损伤和检疫对象。

一级苗木:砧木中部直径2.0 cm以上,嫁接口上部10 cm处直径大于1.5 cm。高180 cm以上,中干70 cm以上部位均匀着生角度开张、粗度适宜、长度大于30 cm的侧枝8条以上。根部有10条以上25 cm以上的骨干根。

二级苗木:砧木中部直径达到1.5 cm,嫁接口上部10 cm处直径达到1.2 cm。高150 cm以上,中干70 cm以上均匀着生5条以上长度大于25 cm的侧枝;根部有8条以上长20 cm左右的骨干根。

4.2 土壤的改良

新建果园时要对土壤进行全部或者局部的改良,使其营养水平、透气性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优质丰产的基础要求。活土层达到40 cm以上的地块,改良的主要措施是增施有机肥,一般667 m2产量在3 000 kg以上,并实行深耕松土,活土层40 cm以下的地块,首先要进行有序深翻,施足有机肥,一般667 m2施5 000 kg,并灌水沉实。有机肥不足时,提倡以草代肥。

4.3 实行垄畦栽植

苗木定植前一般按照下部宽1 m、高25~35 cm的标准起垄,垄上作畦,畦内栽树,作用是增加活土层厚度,集中土壤有效养分,既有利于节水灌溉,又能有效防止涝害。栽树时,深度与苗木在圃内的深度持平,自根砧苗木定植时不要过于用力踩压,以免伤害根系,栽植后要及时灌水,一般每周1次,连续4~5次,同时用20倍的波尔多浆涂干后套塑料袋,用以保湿和隔绝苗木和空气的直接接触,减轻干腐病的危害。

4.4 设立支架

利用矮化中间砧或者矮化自根砧苗木建园时,应设立支架,对每株、每行及全园果树进行扶持固定,以防倒伏和中干早衰,这里特别强调每棵树的立柱要离开中央领导干10~15 cm,以免影响发枝,用绳绑缚时靠近树干或枝条一端的绳扣要宽松,不影响生长,另一端打死结固定在立柱或铁丝上。

4.5 提倡果园自然生草和人工种草

果园自然生草和人工种草,可减少水土流失,保水保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进地力;蓄水保墒,提高果园的抗旱能力;缩减地表温度变幅,调节稳定地温;促进果树根系的生长发育;重建果园生态平衡,增强天敌自然控制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抑制杂草生长,减轻果园管理,降低劳动强度。

4.6 配套肥水一体化

适时足量灌溉是矮砧栽培成功的最关键因素,而肥水一体化的配置在我国水果生产中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革命,与现行的方式相比,可以节水80%,节省速效氮肥70%~80%,钾肥节省50%以上,从而极大降低生产成本,大幅度地降低肥料对土壤、环境、水的污染。据笔者测算:667 m2果园3~5年节省的肥料、水和用工费就可以配齐高质量的肥水一体化设备,生产者的劳动强度也随之大幅度下降。特别注意配备肥水一体化以后,速效磷肥和有机肥提倡地面撒施(胶东地区绝大多数果园不必施用速效磷肥)。

5 整形修剪技术

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就其生命本身的意义而言,一生中只有两项任务:一是营养生长,建造和维持自身生命;二是生殖生长,繁衍后代,延续物种。苹果树的整形修剪是为了建造有利于优质丰产的树体结构,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一方面促使幼龄树的营养积累水平,在不妨碍整形的基础上尽可能快的达到向生殖生长的临界值,另一方面促使成龄树的生长尽可能多的转化为生殖生长,以便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好的品质。

5.1 选用优质丰产树形

矮化自根砧一般选用高纺锤形,树高控制在3.2~3.5 m,主干高度控制在70 cm左右,中央领导干要保持足够的优势,其上直接着生25~40个结果骨干枝,骨干枝角度保持在120°~150°。

矮化中间砧树一般选用自由纺锤形,树高控制在3.5~4 m,主干高60~80 cm,中央领导干上错落均匀着生25~35个结果骨干枝,骨干枝角度120°~130°。

利用矮化中间砧和短枝型良种组合是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的可行方式之一,一般选用高纺锤形,树高控制在3~3.5 m,主干高度60~70 cm,中央领导干上错落均匀着生结果骨干枝20~30个,骨干枝角度110°~130°。

5.2 整形修剪原则

苹果优质丰产树形的建造,首先应根据立地条件、砧木和品种等选用适宜的树形,然后通过整形修剪进行建造,从苗木定植起进行。

矮化自根砧果树应选用高纺锤形,壮苗建园的1~2年生树,要基本完成整形。矮化中间砧果树应选用自由纺锤形,3年内基本完成整形。乔化砧果树应选用自由松塔形,4年内基本完成整形。中间砧和乔化砧树在整形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好促萌、开角、促花措施,确保早果,这是整形成功的关键,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适时、适度,运用好环剥或环切对促花是十分有效的,特别是红富士苹果,当树势中庸偏弱时才容易获得稳产高产,适度的环剥、环切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根系,这与运用农业、物理措施进行的限根栽培对根系的影响类似。关键是要加强肥水管理,提高土壤肥力,这是根据有关专家:“把30%左右的苹果根置于水肥充足的土壤环境中,就能发挥100%的功能的研究结论推断的,栖霞市连续20年适度环剥、环切的果树仍然能够正常生长结果。”只要能生产尽可能多的果实,少生产木材就行了。至于其对枝干轮纹病的发生发展没有根本性、决定性的影响。

矮化自根砧和中间砧的整形要在2~3年内基本完成,修剪时要特别注意扶持中央领导干,确保其强壮,中干上着生的结果骨干枝,其基部的粗度不得超过着生处中干粗度的1/3。

5.3 修剪技术要点

5.3.1 矮化自根砧带分支的苗木定植后,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定干修剪,顶芽萌发后自然向上生长,苗木上着生的分枝其基部粗度达到着生处中干粗度1/3的,要视情况进行修剪,具体方法是分枝比较密集的抬剪疏除,分枝稀少的重短截。

矮化自根砧果树栽后第2年的修剪方法跟栽植当年的基本一致,主要是疏除基部粗度大的分枝,并注意在生长季节开张枝条角度,使其符合相应树形的要求。从3年生开始基本按照2年生的方法进行修剪,生长季节开张枝条角度,使其大于130°,是整形的最重要方法。

按照上述整形修剪方法可以保证矮化自根砧果树2年结果、4年丰产。

5.3.2 矮化自根砧不带分枝的苗木定植后按主干高度70 cm进行剪接定干,翌年春天萌芽后只保留剪口下第1芽(抹除其它萌发芽),让其向上生长,在新梢生长量达到20 cm时开始喷施BA,浓度为30~60 g/100 L,每周1次,连续4~5次。栽后第2年开始按带分枝苗木的方法进行修剪。

5.3.3 矮化中间砧苗木定植后保留所有的饱满芽剪截定干,定干后用愈合剂涂抹剪口予以保护,定干后一律从剪口下第3芽起每隔3个芽刻1个芽,一直刻到距嫁接口60 cm处,刻芽的程度从上到下依次逐步加重。主干高度60 cm左右。

栽后第2年春天芽萌动前1个月开始休眠期修剪。方法是:中央领导干保留所有的饱满芽剪裁并刻芽,上一年发出的所有枝条一律重短截。

5月下旬到6月下旬,视情况对其上新生的基部粗度超过着生处1/3的分枝进行极重短截,或者保留一个饱满芽重短截。同时对其它枝条进行捋枝,开张角度。

从第3年开始,修剪的主要任务是疏除或者重短截中干上的强壮分枝,具体方法是分枝比较密集的疏除或极重短截,分枝稀少的留1~2个饱满芽重短截。生长季节注意对骨干枝进行开角,使其达到树形要求,同时利用刻芽、环切、喷施PBO等措施促花。

5.3.4 利用矮化中间砧嫁接短枝型良种,实行短矮栽培果树的整形修剪,主要参照矮化自根砧的方法进行,同时借鉴一般中间砧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矮化中间砧果园3~4年结果,5~6年丰产。

5.3.5 乔砧建园一般应选用自由松塔形,栽植当年要采用保留全部饱满芽高定干,然后刻芽促萌,利用高定干苗木栽植的当年,应在秋梢发生期对竞争枝进行极重短截,休眠期修剪,应按标准选留好骨干枝,对选留的骨干枝一律实行重短截,对中央领导干,保留所有的饱满芽,实行剪截,翌年萌芽前,从剪口下第3芽开始,每隔3个芽刻1个芽,一直刻到上一年定干剪口处。除此之外,定植当年萌发的长度达到10 cm以上的枝一律抬剪疏除。

新植园在实行高定干的基础上,4年生以内,在保证整形效果的基础上,一律实行轻剪,尽可能多的保留树体的生物产量,使其营养生长的累积量尽可能早的达到向生殖生长转化的临界值,以利于早果丰产,但是要特别注意做到:每一个年龄段的中央领导干上着生的骨干枝,其基部粗度不得超过其着生处中央领导干粗度的1/5。

5.4 修剪时间休眠期的修剪,应在萌芽前1个月左右开始,20 d内完成,禁止三九寒天修剪果树,生长期的整形修剪则应把握时机,准确进行,确保整形和促花效果。

猜你喜欢

粗度矮化丰产
新梢粗度与葡萄生产的关系
基于TRU 系统对南山植物园川山茶根系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吃好采后“月子餐”葡萄来年得丰产
抢收抢种藜麦 确保丰收也丰产
苹果园能否丰产 秋季管理很重要
松景
3种矮化中间砧对鲁丽苹果枝条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葡萄定植当年冬季修剪技术
九叶青花椒矮化高产栽培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