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留学生培养与隐性课程建设

2015-12-09熙,周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4期
关键词:隐性人文精神留学生

范 熙,周 婷

(广州医科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182)

近年来,我国医学留学生教育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医学类来华留学生人数超过4万人,规模仅次于汉语言专业,占当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3.3%。其中,医学留学生规模更是稳居全国各专业首位。随着医学留学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学留学生的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纵观当前的医学留学生培养工作,高校更侧重于从课程知识体系的完备性来审视培养工作的科学性,与此同时,留学生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也容易忽视留学生个体的需求,因此,有必要从留学生需求和能力培养的视角出发,加大医学留学生隐性课程建设以加强对留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留学生隐性课程是指在多文化共存的教育情境中,在非课程计划内,对各国学生在文化知识、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生活习俗等多元文化认识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隐性课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物质、制度、精神、行为四个方面。包括高校物质文化载体、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大学的办学理念、大学文化与氛围、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人际交往等具体内容。本文拟从以上几方面探讨医学留学生的隐性课程建设途径。

1 医学留学生隐性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医学留学生了解中国的需要。各类研究都表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是其来华留学的首要原因。在医学留学生中,东亚及东南亚的学生占绝大多数,这些学生来中国学习医学,更多的是因为这些国家与中国有一定的文化历史渊源,文化相近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来中国留学,同时,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也让他们觉得有必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而部分欧美和大洋洲国家的留学生则更多是因为对遥远和神秘的东方文化的向往而选择来华学习医学。总体而言,医学留学生普遍对中国文化有极大的向往,加强隐性课程建设,无疑能让留学生有更多的渠道了解中国,满足其了解中国的需求。

医学留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医学留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与中国学生接触、交往的需求。一方面是由于留学生渴望友谊,乐于交往,结交中国朋友能帮助留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也能更真切地体验中国文化。另一方面,他们来到陌生的地域,远离亲人、缺少朋友,语言沟通障碍,加之都在相对独立的留学生公寓住宿,医学课程课时多、任务重、临床实习压力大等原因,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心理紧张等“文化休克”现象,结交中国朋友能帮助其克服求学期间所出现的种种负面心理及影响。因此,医学院校迫切需加强隐性课程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医学留学生搭建中外学生的多元化交流平台。

医学留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对医生的要求和医生面临的问题决定医生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多数医学留学生毕业后考虑回国从医或到西方国家继续深造,为此,他们都希望在中国获得锤炼个人各方面能力的机会,并以此为个人将来的就业和深造做好准备。在中国参加课程以外的活动的所有经历,对于医学留学生来说,既是一段特殊的人生体验,又是开阔眼界、扩展交往、丰富自身阅历的难得机会。因此,通过加强医学留学生的隐性课程建设,有利于在培育医学留学生科学素质的同时,塑造其各方面的素质和品德,使其 “德术兼备”,胜任未来的医学职业工作。

2 医学留学生隐性课程建设途径思考

2.1 建设有多元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校园中各种可见的、有形的文化特征,它显示在校园空间中,反映一定群体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及价值趋向,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是留学生教育隐性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要结合医学留学生的需要,完善学生饭堂、图书馆、留学生宿舍、课室、见习和实习基地等校园配套设施的建设,通过营造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无声地影响医学留学生的身心,使有意识学习与无意识习得结合起来,缓解或避免留学生在中国的“文化休克”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此外,高校还可通过建设多元文化展览室、文化廊、校训墙、校情展览室,在课室和学生宿舍配以富有生源国文化特色的装饰等,将优雅宁静的校园与校园历史以及浓厚的多元文化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校的每一处既能感受到学校的历史和传统,又能感受到浓浓的国际化氛围,使整个校园形成一个和谐的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物质环境。

2.2 制定符合留学生实际的教育管理制度

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作为隐性课程之一会不经意间影响留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完善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能对留学生培养产生积极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要充分了解医学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尊重学生的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留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做到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依。并通过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加强学风建设,培育优良学风,形成求真务实、笃学创新的优良学风。在日常管理中,高校要加强与留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就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听取留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综合各方想法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另外,高校可积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成立学生会等学生组织,赋予其一定的权力,鼓励这些组织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并自主开展适合留学生的各类活动,如此,既可满足留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能有效地辅助留学生管理部门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

2.3 营造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与氛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大学文化与氛围能深刻而长久地影响留学生的兴趣、价值观念与态度。因此,富有人文精神而又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大学文化与氛围能对医学留学生的培养起到积极的隐性课程作用。高校首先要将医学人文精神融入医学留学生培养的办学指导思想中,使之成为师生自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并成为医学留学生培养的核心内涵。其次,高校要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既强调讲台上、实验室里的师德师风建设,以规章制度使之规范有序;又要重视校园中、生活中的教师形象塑造,使教师自觉以自身的言传身教为留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做出优秀榜样,激励留学生刻苦学习,献身医学事业。再次,高校医学留学生的教育管理者需关注他们的个体需求。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文化、宗教背景迥异,若能在培养过程中的细微之处体察学生的原本文化与心理,必然能增进师生、中外学生间的互相了解、欣赏、认同与包容,从而为营造良好国际化校园氛围奠定良好的基础。

2.4 开展丰富的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

医学留学生的隐性课程建设还应充分挖掘校园文化活动、医院文化活动、学术讲座、社团活动的作用,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使医学生远离社会的不良诱惑与自身的不良情绪,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风气。高校可举办针对留学生的多姿多彩、乐教乐学的校园文化节和医院文化节,活跃校园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开展名医讲坛、名师交流和人文精神讲座等系列英文讲座,以名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为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做出优秀榜样;发挥学生社团、学生汇演等多种宣传途径的作用,积极开展留学生社团活动,加强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构建符合时代精神特征和学生需求的多元校园文化。高校还可以为医学留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医学场馆,参加社会或学校组织的为市民、社区群众提供的健康医疗咨询等公益活动,参加导医和导诊、义诊等医学活动,使医学留学生在参与的同时体验从事医学卫生事业的目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医学留学生逐渐形成对医生职业的正确认知,培养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

[1]周晨虹.西方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课程设置策略[J].江苏高教,2014(2):90-94.

[2]杨志成,柏维春.隐性课程的文化价值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35-37.

[3]苏俊蕾,潘春平,马 莉,等.从医学生视角看当代医学人文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37-40.

[4]黄祖辉,杨劲松.构建医德教育隐性课程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6(3):84-88.

[5]吴也显.潜在课程初探[J].教育研究,1987(11):176-179.

[6]段 巍.发挥好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03(11):44.

猜你喜欢

隐性人文精神留学生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留学生的“捡”生活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