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对大学生体育需求主体意识影响
2015-12-09刘正琼邹振根
刘正琼+邹振根
摘 要:本文主要从学生的个人需求与实际意义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意义、高校的体育发展实际意义等多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校园环境;体育文化;大学生;主体需求意识
伴随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也正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很多高校根据教学的实际与学生的兴趣,开设了很多形式上不同选修课,大部分的选修课都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课程。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只在教师作为先导作用前提下才可以充分发挥。只有让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互一致,把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才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因此,要想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主体需求放首位。
一、高校校园的体育文化环境重要性
校园文化第一个层面就是校园环境,它的结合与校园成员一起维护、创造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制度文化环境是牢牢不可分开的,它是校园精神的对象化与物质化的形象表现。透过校园环境,我们可以从中感知校园成员的理想、精神面貌和价值观等一系列的外在形象。校园环境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它以大学生培养个性、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为重要中心,内容为学生的行为结果与行为方式,反映了校园在培养人才的环境中各种物质与精神文明文化活动现象,且很大程度的制约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成才过程转化。
高校校园的体育环境是每一位大学生的文化主体、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发展与提高的重要条件,也是文化主体身入校园文化生活,使身心得到愉悦的空间。文化主体在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生活,其中一些优秀的成员可以感染或影响其他成员,让他们产生共鸣。体育文化还可激励文化主体朝着更高的生活需求和精神境界上进取。文化主题透过校园体育这样的环境可将校园体育文化精华向周围扩展,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正是因为高校校园的体育文化环境作用如此重要,积极健康的体育文化会对文化主体有良好的影响,
二、校园的体育文化环境和大学生的主体需求意识之间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的主体需求意识的培养状况与自主需求意识提高都取决于校园的体育文化环境,它保障了大学生的主体需求意识的培养。但是,有些大学生主体意识较为薄弱,校园的体育文化环境会直接受到影响。大学生主体意识强对体育的总体需求也会强,会要求校方改善体育制度及硬件条件等;还有一些学校的运动场所是规定时间开放的,这样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不能依照自己的时间去进行自身想要的体育运动。但在另一方面,如果学生没有较强的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那么也会削弱校方在校园的体育文化环境改善力度。因此,校园的体育文化环境和大学生的主体需求意识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但也是不可或缺的。
三、构建大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主体意识
(一)培养学生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与作用自觉意识。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做到这一点,学生才会在体育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有端正的态度和明确的目标;另外,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及性格特点等,培养与教导学生主体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参加体育活动的主体意识不是一两天能培养起来的,学习体育技能是一个不断总结与发挥的过程,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学习任务与学习环境,结合实际情况,多思考,要学会灵活运用不同方法在失败中调节自身行为,慢慢培养自我调控能力。
(三)自我感知学生的自我价值权利与义务。学生自我价值即指学生个人的作为价值的客体对其本身作为价值的主体需求满足。每个人都有很多需求,同时也有相应的能力与作用满足一定的需要,它的能力与作用和需要之间存在一种可逆的关系。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权利与义务,自我感知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学生的自我使命与责任的体验与认识。学生的自我使命与责任是学生自身对自己、对他人和对家人与集体和国家与社会所应负的责任的信念与情感、认识,以及和它相对应的履行义务、承担责任与遵守规程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一个人人格健全的基础,是催生能力发展的一味良剂。它不单单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还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开发,另外,它也是一个人以后是否可以家庭幸福、事业成功、立足社会的重要人格品质。所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使命与责任的认识与体验是学生提高自身参与体育的主体意识的关键所在。
(五)学生对自我的自由和尊严的体验与认识。体育课这种双向互动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与自由,换句话说,就是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一个选择权利。尊重学生有尊严有自由的权利,同时也是扩展学生发挥自我去参与体育运动主体意识空间,促进教学气氛更加融洽和谐,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
四、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心理的品质
如今,国人对于体育的理解和认识都不深,体育并没有在国人的生活和思想中留下很深远的影响,所以,大学生对于体育的理解认识和大学生对于体育文化的心理品质的提高是目前我国高校校园的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责任与使命。我国应把体育从传统观念上的单纯的增强身体素质转变成把体育当做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重要手段与途径。把体育当做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不单单是一种技能。高校校园的体育文化需扬弃以功利为目的的价值取向,要重新认识体育对于人类健康精神的养成,这种人文精神是最为重要。
由于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对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人才有了更高要求。而良好的适应性、健康积极的品质是现代人格的重要指征之一。现代人格的培养和形成,在根本上是说要归结于人自我一时的培养,一方面提高了自己了解自我情绪能力,这也是体育教育强调的重要方面。高校校园的体育文化建设的加强,积极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现代人格形成,培养良好健康心理品质正是校园的体育文化的建设目的。应该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构建高校校园的体育文化,让大学生心理健康伴随校园的体育文化氛围不断改善和提高。
结语:提高大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认识,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导致他们参与度较低,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不仅要依靠学生,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还应该体育风气良好,体育活动开展和进行不可过于依赖强制性力量,更多的应该是倡导积极健康的体育氛围。
参考文献:
[1] 赵娜.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对大学生体育需求主体意识影响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2] 张翔.浅析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J].新西部,2010(07).